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灵气复苏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段击首立威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段击首立威

程凯没有像之前一样用高亢而激昂的声音发号施令,因为此刻,已经不需要程凯继续去煽动他们的情绪。他们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条明确的道路。用轻柔一些的声音,反而更能进入他们的心中。

很快,集结完毕的蜀军就开始了攻击。火红色的浪潮就好像是地底岩浆一样,携带着骇人的气势直奔秭归而来。

说起来,程凯对这种红色的战甲倒是蛮喜欢的。毕竟后世从宋朝之后,红色就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当然,程凯之所以喜欢红色,是因为后世程凯一直心心念念却买不起的那双篮球鞋,就是红色的。

从王莽篡汉起,汉朝就成了火德,铠甲一应全都是红色。刘备自立为帝,自认继承的乃是汉室正统,所以自然也是红色战甲。

但是,当红色的铠甲结成了一片,那就不仅仅是喜庆而又振奋了,更能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此刻的蜀军,攻城设施看上去好像又多了许多,应该是昨天夜里派辅兵连夜赶造的设施。冲车、云梯,数量都远远超过昨天第一次攻城的时候。

这其实倒是在程凯的预料之内的。

关羽的军队一路疾行,怎么可能会带着笨重的攻城设施?不过,现在这个时代,还是三峡附近,高大的树木数不胜数,只要稍加培训,辅兵便能不断赶造攻城设施、

这是没办法阻止的,尤其是程凯的守军根本无力外出的情况下。

守城战,程凯还敢带着将士与关羽拼一拼。毕竟,关张作为主帅,不可能冒着矢石亲登城墙。这与勇敢无关,主要是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但是如果放在野外,程凯丝毫不怀疑,单单是关张二人,自己的大军可能就无法奈何他们。

这毕竟是高武的世界啊。数千人马撒下去,关张自然也只能退避三舍,但是就以二人的实力而言,逃跑和游走,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低品武者,除了借助弓弩等外力,没有丝毫的远程攻击手段。论及速度,更是远逊关张。

此刻,密密麻麻的蜀军跟在攻城车和云梯之后,飞一般地冲向秭归城墙。

看上去,蜀军的脚步有一些乱,不像程凯训练得那样一板一眼。但是,程凯知道,这绝对不是蜀军的纪律差,而是因为战兵和辅兵的战力差距导致的。

抬着云梯的辅兵,拼尽全力地奔向秭归城墙。

手持刀盾的战兵,按照自己的节拍,一边挺着盾冲向前,一边抬首观察着城头上射来的箭羽。

而秭归城楼之上,无数的箭羽随着关索的指挥洒下,甚至遮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第二队,上前!”

“射!”

“第二队,退!”

“第三队,上前!”

……

一道道命令喊出,被分作四支小队的弓弩手按照关索的命令,前进,射箭,退后……如此循环往复。而箭雨,却似乎是没有间断过一样。

这是程凯在江陵练兵的时候灌输下去的一种理念。当然,也不是程凯自己想出来,而是“剽窃”的后世一种作战理念。

“三段击”的西班牙军队横扫欧洲之后,这种理念就变得越发深入人心,但凡是对军队有一点了解的人,就对这种理念有些了解。

三段击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相比于原先那种一波而尽,再来一波的方式,其中的间断时间,尽可能地缩短缩短再缩短,这就使得那种原先的步卒趁着箭雨的间隙前行的作战方式,变得越发困难。

这一刻的战场,恰恰正演绎了这一点。那些抬着云梯和推着攻城车的辅兵,尽管也有单手抬着小盾,但是却在一波箭雨结束的时候,习惯性地放松了抬着盾的手,脚下的步伐也加快了几分。

然后,便是一片片的士兵,蓦然倒下。

许多辅兵倒下的时候,虽然已经松开了抬着攻城设施的手,但是却一边捂着伤口,一边艰难地望向箭雨射来的方向,眼中满满的全是不敢置信。

怎么可能?箭雨不是才刚刚结束吗?怎么会这么快就又来了一波?

但是,很快,原来还处在弥留之际的意识,转瞬之间便消逝而去。随之而来的,便是那已然被下一波箭雨射成了筛子的身体。

辅兵纷纷倒下,就连紧随其后的战兵也受了不少的损失。毕竟,既然是在攻城,无论盾阵一开始如何整齐,奔跑起来也会露出不少的破绽。

而密密麻麻,没有规律可言的箭雨,少不了会射入盾阵的空虚薄弱之处。而随着一人的倒下,带来的,却是一片士兵的溃退。

有些地方,精锐的战兵没有出现损伤,但是却也仅仅只是茫然地向前冲了几步,踏过辅兵的尸体和攻城设施,然后蓦然停住。

进是不可能进的,这与勇气无干,没有攻城设施,单纯的步卒和后方弓弩兵的配合,根本不可能攻上城墙。

而撤退,同样不可能。要知道,不用说是张飞这样暴脾气的将军,即便是飞将军李广那样以宽厚闻名的名将,也绝对不可能容忍将士在没有听到鸣金声便自行撤退的行为。

更何况,即便现在程凯指挥着守军借助弓矢之利占了些许优势,但是大势还是在蜀军那一边。

而远处,关羽和张飞自然不可能像是一些电视剧里面演的,老老实实地等候在战旗之下。因为那样一来,对于中军指挥官而言,一切全部都需要传令兵来完成,变成了矿业上的瞎子和聋子。

试想,密密麻麻的人马战斗在前面,若是老实地待在后方,如何能够观察到战局的变化?偏军的指挥官又怎么可能不被一叶障目,做出最为正确的决定?

事实上,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之战,只要有可能,指挥官以及中军都会尽可能地寻找一处高地,在高地之上观战、发号施令。

久经战阵的关张二将,自然也是如此。此刻的二人,正站在不远的小丘之上观望。

张飞那本来是笑意满满的黑脸,阴沉得吓人。关羽那冷静的红脸,好像刚刚经历过长途奔驰,马上要滴下血来的汗血宝马一样。

“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