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问鼎南北朝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雁门风云(七)

第一百四十五章 雁门风云(七)

这绝对是极富冲击力的一幕。

整整一千四百人的风驰轻骑在此刻展现出了至关重要以及无与伦比的杀伤力,在他们的突然一击与魏骑的前后包夹下三千留下断后的柔然人纵然有着满腔怒火欲作倾泻然而仍是不可避免的落入了双拳难敌四手的境地中。

他们的人数本就处于劣势,此时更添风驰轻骑的突然杀出,先前所拥有的上风立刻便消弭殆尽。

更为致命的是这支人数仅有不到两千人的神秘轻骑却有着与他们极为贴近的战斗力与风格,这无疑是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让柔然人回身反击的意图落空。短短片刻方才还死死限制住了近五千魏骑的柔然人便在如此毫不留情地夹击中土崩瓦解,再难支撑。

残余的数百柔然人见大势已去前路又被牢牢封锁顿时战意消散,只得沿着废墟四散打马逃离。

而在汇合了此前近乎寸步难行的魏骑后库狄云一行人更是士气大振,立时是调转马头没有丝毫停歇的便朝着正与元渊大军展开激烈厮杀的企图突围的柔然主力展开冲击。

转眼间战场形势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眼见多达六千余骑浩浩荡荡而来,无论是正寻求突围的柔然主力还是勉力支撑的元渊大军都是极度震惊。

只是在这震惊之后双方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柔然人又急又怒,各部首领皆是不顾一切的指挥着麾下族人向前冲杀,而魏军则是高声欢呼涌现出绝处逢生的喜悦,就连元渊那张坚毅的面庞上也是骤然间压力与沉闷尽消。

尽管柔然人的攻势在绝望逼迫下更为猛烈,但此消彼长的士气却是让众多魏军生出了迎难而上的血勇,甚至用不着元渊振臂高呼,他们个个都清楚只要自己再坚持片刻就能迎来援军!且这支援军并不是如自己一般行动迟缓的步卒,而是来去如风的骑军!能够尽歼眼前这些该死的柔然人的骑军!

。。。。。。。。。。。。。。。。。。。。。。。。。。。。。

剩下的一切已是不用再过多叙述,柔然人哪怕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也没能攻破数千魏卒所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再度遭遇围攻之后又眼看着另两支万人阵正缓缓踏来,剩余的数千柔然人再无斗志四散逃离。

他们一部分往东遁入戈壁,另一部分则是折回大营边缘想要倚靠己身的机动力与复杂的地形北归草原。

营地扎于旧城废墟之上,背靠山脉,此处边缘正好有着刚好留有一条可供四人并肩而行的小道,往日里这条小道乃是柔然人关押流民驱赶流民攻城之处。要知道流民被关押的集中营位于大营旁侧,而现在这里正好成为了柔然人逃遁的上佳之选。

然而让这部分折回大营边缘的柔然人所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再度突然杀出的一支步卒成为了自己离去的拦路虎。

更让柔然骑者们始料未及的是定睛望去这支挡在自己跟前的拦路虎并不是什么正规魏军,也不是边关镇兵,而是流民,此前被自己等人驱赶掳掠至此当作炮灰攻城的流民!

在确定了这一点后仅剩的两名部族首领当真是差点怒极而笑,他们是万万没有想到连这些如同蝼蚁般的流民都想要趁此机会来踏上自己一脚,难道这些该死的流民都已经忘记了被自己驱逐时的恐惧了吗?

同时最让柔然人气结的是这群流民斗胆挡在自己前方想要复仇也就罢了,可你们好歹也得有些兵刃装备吧!

难不成这群衣衫褴褛的流民认为凭借着自己前番驱逐其攻城时所发的断刃残兵就能阻挡自己吗?

可笑至极!!!!!!!

不屑的哼声中,顷刻间这支溃逃中的柔然人竟是再度换上了一副嗜血面容向着挡在自己跟前的流民们挥刀杀去。

然而今夜似乎是上苍注定了柔然人的败亡之势已然是不可避免,面对着挥刀斩来的柔然轻骑,一名神情坚定的年轻人却是挺身而出开始大声的发号施令起来。

他早已是看穿了柔然人尽管气势汹汹却实际想要夺路而逃的本质,在他的振臂高呼下流民推出营中运送粮草的斗车挡在前方,随即立时向后退去竟是没有半分想要硬撼柔然轻骑的意思,同时又如法炮制想法设法的用各种器物挡住柔然人北归的前路。

见到这一幕满面嗜血之色的柔然人立时是气急败坏起来。

不得不说这名年轻人的想法与举动是再聪明不过了,在他的带领下流民们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伤亡便成功挡住了这部分柔然人的去路。这使得柔然人只能是无奈调转马头与冲击而来的风驰轻骑展开厮杀,怒吼与哀嚎再度响彻,柔然人展现出了背水一战的勇气不断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可就在这时,年轻人却是带着流民们去而复返,在他的安排下流民们撤走一部分斗车器物,露出一条通往北方的道路来。

这是多么毒辣的行径啊,眼看着一条脱身之路出现,刚刚才展现出了背水一战勇气的柔然人立刻便陷入了抉择中,是继续和越来越多追赶而至的魏人死磕拼命直至战死还是趁此机会悄然遁走呢。

当然在这两种选择中柔然人自是下意识选择忽略悄然遁走时流民们可能带来的麻烦,因为在他们眼里纵然是对方巧妙地挡住了自己的去路,可归根结底这都被他们归纳为了汉人的狡猾,他们自信一旦自己能够策马逼近,那么不用片刻这些该死的流民们一定便会被杀得哭爹喊娘,奔逃乞降。

如此情形下不难想象柔然人会做出怎样得抉择。

最后方的柔然轻骑在发现脱身之路后立时便再度调转马头不声不响的开始退出战场,他们的行为与举动是那么的温柔以至于前方的同族都没能及时发现到他们的离去。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柔然人都保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他们甚至都没有提醒自己正在前方组织作战的领袖。

因为他们清楚那些此刻尚且毫不知情的同族越是能多抵抗一刻,自己就能获得多一刻的逃生之机。

就这样,可怕的一幕出现了,深处最前方的柔然人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同族则在静悄悄地撤离战场。

不过那位年轻人所率领的流民又怎会让这些想要就此遁走脱身的柔然人如愿呢?

别忘了,他们可不是什么天使!此番他们可是来复仇的!!!!!

眼见着越来越多的柔然人开始返身欲逃,年轻人露出了残酷的狞笑,在他的号令下流民们忽然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突兀的吼声像是厉声警报震颤着每一名柔然人那脆弱的心弦,几番的屡遭意外突袭后这些往日里无可匹敌的柔然轻骑此刻早已内心惶惶,如惊弓之鸟一般。而当他们在吃力抵御住敌人劈来的战刀忍不住回眸投去仓惶一瞥时,让其目眦欲裂的一幕出现了。

自己身后的同袍竟然已是在不声不响间遁走了大半!!!!

这群该死的,懦弱的,卑鄙的逃遁者竟然已是在蜿蜒曲折,布满了斗车杂物的小道间行进了一段不远的距离!

“该死!这群懦夫逃了!他们逃了!我们为什么还要战斗!!!”

愤怒之火灼烧着每一名还在鏖战的柔然骑者,这种遭遇背叛的痛苦比之寻常还要强烈苦闷万倍。这可是真刀真枪,稍不留神便会身首异处的惨烈战场啊,正是在这样的战场上自己身后的同袍居然背着自己不声不响的开始撤离!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一幕。

所有还在鏖战中的柔然人立时便火冒三丈,两名部族首领更是口中几欲喷血。

不待两人发话便有十余人猛然勒马转身抽刀向着身后正要遁走的同族砍去,鲜血四溅,断臂残飞。但这显然尚无法抹去众多柔然骑者心头的愤怒,一时间越来越多的轻骑开始勒马转身朝着逃遁的同族追去,他们个个瞠目厉喝,但凡追上不顾三七二十一便是一刀劈下!!!!!

凭什么要让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送死为你们这些该死的懦夫争取机会呢?

此刻所有人的柔然骑者心头反反复复闪过的都是这个想法,愤怒驱使着他们做出疯狂的举动,而被发现的逃遁者尽管心中愧疚自知理亏,可他们断然也不会束手待戮于是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短短片刻这场风驰轻骑与柔然轻骑间的厮杀便成为了一场柔然人间的惨烈内讧。

甚至用不着风驰骑再逼近,柔然人便已是在内讧中倒下了近半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有柔然骑者仍旧想要与风驰骑厮杀,可背水一战的势头已破,人数劣势下他们根本就再无一战之力。

而那些先一步远远遁出的柔然人呢?他们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逃生之机,因为面对着数千愤怒的流民,在狭窄的小道中失去了腾挪恐见的他们只能是一个又一个带着不甘的神情倒在血泊之中。

。。。。。。。。。。。。。。。。。。。。。。。。。。。。。。。。。。。。

谁也没有想到近两千柔然人的溃逃竟是会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当库狄云率领着麾下风驰骑击杀掉最后残存的数十名柔然人后,他望着流民人群中毕恭毕敬朝着自己鞠下深深一躬的年轻人心中不由感慨万千:陶氏有子如此,当兴啊!

在元魏进占中原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其一面需要巩固对中原的统治,进行从草原到汉地统治方式的转变,同时也面临着与周边诸多政权的战争,所以在这一阶段元魏的战略目标,战术形式也呈现除了多样化的特征。

首先,在元魏进占中原之后柔然在北方草原迅速崛起对元魏北境形成巨大威胁,所以在五世纪前半叶,魏军多次对柔然发起大规模攻势并随时防范柔然的侵袭。这使得元魏必须保持强大的骑兵武装采取大纵深,短时间骑兵运动战模式,这和澳元时期的拓跋一族的战争模式别无二致。

其次,在元魏周边东北有北燕,南有刘宋,西有后秦,赫连夏以及河北的诸多割据政权。在对这些政权的战争中,元魏则必须采取中原的战争模式:步骑兵协同作战和持久的攻守城战。

如此转变对于元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其皇族而言更是步步惊心。

他们为了进一步夺取天下必须要做到战争模式的变化,为了做到战争模式的变化他们只得推行汉化,为了深度推行汉化与激起功勋贵胄们的进取心他们迁都洛阳,为了迁都洛阳他们重用汉人废弃边关六镇昔日那不可比拟的优待与重要性。

然而令元氏一族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操之过急最终导致了如今的作茧自缚!!!!

胡汉矛盾日渐严重,南下统一天下成功空谈,就连边关六镇被遗忘腐朽后也导致了现如今的棘手一幕。

好在此刻寄托着整个元氏一族期望的元渊终于是得以长出一口气,望着血迹斑斑,尸横遍野的战场,他知道自己胜利,以雷霆之势有惊无险的胜了这第一仗!彻底打散了眼下北地境内的两股柔然大军之一,此战他斩首超过两万,生擒八千,柔然溃逃者更是不计其数,同时还解救了数万被掳掠至此的北地流民。

而更为重要的是,此战还让他发现了一名忠臣,一名在这危险重重的北地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忠臣,一名在危急关头派兵相助帮助自己一举扭转战局大胜柔然人的忠臣,一名整个六镇中唯一依照朝廷之令出兵的忠臣!

想到这里元渊不由是再度露出微笑,他将头盔取下扔给旁侧亲卫,神色温和的上前扶起单膝跪在自己跟前的年轻将领,轻声说道:“贤侄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