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重生仙途从大宅门开始 > 第41章 悍卒精锐名虎贲,初战成名敌破胆

第41章 悍卒精锐名虎贲,初战成名敌破胆

朱元璋下了决心,整个吴王政权都运转了起来,开始为此次救援任务准备了起来,而在镇江的朱文英得到了军令,也亲率两千精锐返回应天。朱元璋在得到朱文英已经带兵进入应天城外的大营之后,就亲自带着徐达和常遇春往朱文英营中走去。

这支精锐,是朱元璋听静虚子的话之后,才开始训练的。从最开始招募到现在,也有一年多时间了。朱元璋训练了这支精锐,才真的知道静虚子原来说的那句耗费比较多是什么意思,这两千精锐的消耗比训练普通兵卒的消耗高了整整五倍。

一日不仅是早、中、晚三餐,且天天有鱼有肉,最恐怖的是这些兵卒的饭量:早餐,拳头大的馒头每人三五个算少的;午饭,一尺的大碗,不来上两碗米饭和菜,都会被同僚笑话;晚饭,只会比中午吃的多。

不过朱元璋看着这些都是将近六尺(31.68cm*6≈190cm)多高的大汉,各個膀大腰圆的。而且朱元璋进入军营里的时候,他们也都没闲着,有的在空地上扔石锁打熬气力,有的四肢撑地,锻炼耐力,有的则两两进行拳脚对抗,有的在练习刀法。

徐达和常遇春对别的不太熟悉,可是石锁这个东西,他们俩都太熟悉了。徐达练兵最多,但是他练兵时,给新兵准备的石锁也就是十斤(约6斤)、二十斤(约12公斤)这些小的石锁,而这里的石锁,恐怕没有低于50斤的,大的甚至有100斤的。而这里的普通兵卒,各个都能轻松的抛接最小的,还能玩出花样,而不少一看就是百户,牌子头的,也能轻松提举那些最大的石锁。

“老常,我看那几个百户,各个都能轻松把那大石锁抛起来接住,这力量可真不小啊!”

徐达拉着常遇春小声在他耳边说道。

“我麾下一个这样的百户都没有,甚至千户、万户都不一定有这几个百户勇猛!”常遇春凝眉说道。“我老常要是能统领这等勇猛之士,我能直接打爆陈九四的腚眼儿!”

徐达也在想着怎么运用这些悍卒,徐达知道这些悍卒平时最多就是剿剿小股山匪流寇,还没有真正上过大战场,但是只要经过一两次战争的洗礼,一定能成为精锐中的精锐。

朱元璋也没想到朱文英竟然能训练出这样一支劲卒,现在也头疼该怎么安排这支劲旅。其实他们最好的去处,一个是作为自己的亲卫,保护自己的安全,一个是让常遇春这样的猛将带着,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一击建功,胜负手的作用。可这都是朱文英一手训练出来的,而且朱文英是自己的第一个义子,自己也不好意思从儿子手里抢人啊。

朱元璋正想着,得到朱元璋入营消息的朱文英已经带着两个千户过来拜见朱元璋了。

“属下镇江镇守使朱文英,拜见吴王!见过大将军、副将军!”

“文英啊,快起来,快起来!”朱元璋赶紧扶起了朱文英。“我和你徐叔叔还有你常叔叔,是便装前来,咱们随意一点!”

“是,义父!”

朱文英躬身说道。

“文英啊,这离大军开拔还有几天功夫,这几天你也进应天城里看看,回家看看你娘。”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之后再去你舅舅家,各家亲戚之间都走动走动。”

朱元璋就像他说的那样,穿着便装来看了一圈,说了几句话,关心了一下朱文英,又见了两个千户和几名百户勉励一番就回去了。朱文英之后安排好值守,也进城去看了马秀英,之后又去了静虚子府上。

“文英,明儿个一早,你就去吴王府,跟你义父说自己年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把这两千精锐交给你吴王安排。之后你是想随大军出征观摩一番,还是回去镇江继续练兵,全看你自己的心意。”

静虚子在听到朱文英说朱元璋去营中溜达了一圈,并说了那么几句话之后,直接对着朱文英说道。

“舅舅……”

朱文英有些不明白。

“听舅舅话!”静虚子看着朱文英直接说道。“明儿个,就这么说,别多问。”

朱文英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朱文英知道,静虚子这个舅舅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些话。

“舅舅,我明天一早就去王府向义父说这个事!”

朱文英点头说道。

“文英,你还年轻,等的起!”静虚子看着朱文英直接说道。“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多听、多看、多学,以后总有建功立业之时。”

“谢舅舅提点,文英明白了!”

朱文英恭敬的对着静虚子说道。

略过了正事,静虚子直接留下朱文英,检查他的修炼进度。怎么说呢,朱文英看着不像营中悍卒那样精锐,但是朱文英已经练出了口内气。只需在之后的日子里增加内气的量,并且最后再把内气凝练成一体,就可以达到江湖上后天极致的水平。

不过静虚子感觉,要想突破到下一步,没有机缘,或者自身的努力,应该千难万难。这不是朱文英自身的原因,而是世界的原因。不过要想做到内气凝练成一体,也要耗费不少的时光,现在还不着急考虑后面的问题。

朱文英听了静虚子的话,第二天就去找朱元璋,主动交出了兵权。朱元璋也没有亏待这第一个义子,先是把朱文英的官职由镇守提升到了指挥使,并且在了解了朱文英在镇江那边后续的训练安排之后,决定这次救援韩林儿,带上朱文英。等事毕之后,再让朱文英回镇江继续练兵。

另外,朱元璋也想看看这支悍卒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就把这支悍卒划给了常遇春。

……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初得到了刘福通的求援信,但是大军出行,真不是一句话的事。迁延到了二月底,朱元璋才带着徐达和常遇春等将领赶去安丰救援刘福通。

不过等朱元璋带着主力赶到安丰附近的时候,探子来报:安丰已经被攻破,刘福通更是被吕珍斩于攻城之中。朱元璋急令大军攻打安丰,救援韩林儿。

吕珍听闻朱元璋大军前来,命手下掘沟竖栅,加固城防,水陆连营,做好作战准备。

等到交战之时,吕珍更是亲率大军猛攻朱元璋,以死相拼。朱元璋一面命徐达抵住吕珍的猛攻,一面命令常遇春横向冲击吕珍的方阵,常遇春亲率朱文正训练的悍卒,三战三胜,大败吕珍,所部近乎零伤亡。

朱元璋用千里镜看的清清楚楚,这些悍卒不仅力大,而且耐力也同样惊人。不仅如此,这些悍卒手中用的也不是腰刀,而是朴刀。一刀下去,张士诚的兵卒不被劈死,也是被击飞。常遇春以这两千悍卒为中心,如猛虎落入羊群,一路过去,就像抹布一样,抹掉沿路的所有吕珍部卒。

“虎贲不畏死,战斗威震天。有如此劲旅,何愁壮志不负!”

朱元璋看着战场中,来回冲击的精锐,大声喝道。

吕珍虽然也是猛将,而且也就比常遇春差一点,但是架不住他手下不行啊。吕珍虽然勇猛,但是其毕竟是主帅,在常遇春从左至右,又从右至左杀了两个来回,而其所部所部微乎其微,吕珍所部的士气就到了要崩溃的边缘,吕珍就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亲卫顶了上去。

吕珍带着亲卫,也只是阻拦了常遇春片刻。虽然吕珍的亲卫也都是吕珍一手训练出来,但是这些亲卫也就比普通兵卒强一些,但是他们面对的完全是超越了他们认知的存在。亲卫对虎贲,顶多能挡下虎贲的一刀,就有些脱力,等到虎贲紧跟着再次攻击的时候,这些亲卫也和普通兵卒没什么区别了。

两军接触一息都不到,吕珍就发现自己的亲卫也挡不住这些悍卒,吕珍挡住常遇春的进攻之后,立马拉开距离反身往自己队伍中跑去。常遇春一交手就认出了吕珍,如此情况,怎么能让他跑了,立刻带着悍卒开始追击。

吕珍哪怕让更多的部下阻拦常遇春所部,也只是阻拦片刻,回到自己一方的吕珍只能无奈的带着活下来的亲卫上马逃跑。吕珍骑马逃跑的画面,仿佛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整个吕珍所部彻底崩溃。

常遇春追出去两里,见实在追不上,就返回战场,配合徐达抓捕溃败的吕珍所部。

这边还没打扫完战场,探子就来禀告朱元璋,张士诚手下的左君弼率军来援吕珍。常遇春本来就没打过瘾,听到左君弼前来,立马向朱元璋请战。朱元璋对常遇春以及其所率领的这些悍卒有着巨大的信心,直接同意了常遇春的请求。

常遇春领兵迎向左君弼,徐达也率领一部跟随压阵。

逃到左君弼阵中的吕珍,早就和左君弼说明了情况,可是左君弼不信邪,非要上来见识见识。

试试就逝世。

常遇春带着悍卒直接向左君弼发起了冲锋,常遇春所部好像热刀切黄油一样,直接打穿了左君弼的前军,而且直奔左君弼所有的后军突进。

吕珍拉着被惊呆了的左君弼就一起掉头逃跑,若是现在不跑,等常遇春杀穿中军,在杀到面前,两个人都不用跑了。

主将跑了,左君弼所部的将校发现情况不对,也跟着跑了。不等常遇春杀到后军,徐达就带兵冲了上来,而且,这些徐达还让兵卒边跑边喊:“左君弼跑了,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左君弼手下的前军和中军,已经完全陷入了混乱,左右两部还处于懵着的状态,就被常遇春杀穿,只有后军见左君弼逃跑,才跟着跑。

张士诚手下这些兵卒,已经完全被常遇春所部吓破了胆,等徐达带兵冲过来的时候,不少人都把兵器扔了,跪在地上。

……

这一战,简直让朱元璋喜出望外,不仅杀退了吕珍和左君弼两部,缴获了大量粮草物资,更是俘虏了2万多张士诚的兵卒。不过唯一的遗憾是,韩林儿还活着,吕珍虽然破城了,但是自己来的太快,吕珍还没来得及杀掉韩林儿。

“天意如此啊!”

随军的刘基不得不感叹道。

“刘先生觉得本王该怎么处理韩林儿这位韩宋皇帝?”

坐在大营中的朱元璋看着刘基直接问道。

“吴王,既然韩林儿未死,吴王也不可对韩林儿动手!”刘基看着朱元璋劝诫道。

“唉,那就继续让韩林儿留在这安丰城里么?”

朱元璋无奈的看着刘基问道。

“不,若是留韩林儿继续留在安丰,张士诚还是会继续攻打安丰,牵制我方。”刘基淡然否决道。

“杀又杀不得,留又留不得!唉,这叫本王如何是好啊!”

朱元璋略带恼怒的说道。

刘基也低头思索,一时间整个大帐显得安静了许多。突然,刘基抬头看向了朱元璋。

“刘先生有何要教本王?”

朱元璋一直盯着刘基,见其抬头,朱元璋连忙问道。

“安丰此地是不能再留了,吴王可把韩林儿迁往滁州。”刘基看着朱元璋说道。“滁州离着应天不远,我们随时都能保护韩林儿的安全。”

朱元璋听完刘基的话,闭目思索了片刻,然后睁开眼睛坚定的说道。

“韩林儿是韩宋皇帝,是我主。我当尽人臣本分。”

“吴王高义!”

刘基点头称赞完,又恭敬的说道。

“启禀吴王,属下建议吴王,对那些降卒也应当宽大为怀,若是不愿意继续从军的,可以发些干粮,任其归家!”

朱元璋闻听此言,先是皱起了眉头,随后就舒展开了。

“刘先生之言,本王一定遵从,不过可否先为本王解惑?”

“吴王,这些兵卒已经被常将军打怕了,哪怕之后他们再被抓入张士诚军中,那么当他们再次面对常将军所部之时,会如何呢?”

刘基笑着看着朱元璋反问道。

“刘先生果然深谋远虑,本王有刘先生,幸甚!幸甚!”

朱元璋思考了一下就明白了刘基的用意,哈哈大笑的说道。

“还是有此等精锐,属下才能顺势而为啊!”

刘基感慨的说道。

……

在战事完全平息之后,朱元璋亲自给常遇春麾下的这只精锐,授予虎贲之名。而且准备回应天之后,就让朱文英多加训练,争取先训练出万人。

处理了军中之事,朱元璋又带着随行的文武官员,共同面见韩林儿,并且摆事实讲道理,准备迎韩林儿去滁州。

韩林儿在刘福通战死之后,还有些如释重负的快感,可是当安丰城被攻破的时候,韩林儿就知道自己要死了。虽然没过了半天,朱元璋就赶到安丰城外,并且击败了吕珍,可韩林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以后了。

以前自己不甘心做傀儡,还和刘福通争权,现在韩林儿想想就觉得自己可笑。韩林儿现在只打算好好活下去,至于什么权利不权利,就算了吧。刘福通不会把手里的权利交出去,朱元璋就会把手里的权利还给自己么?

对于朱元璋提议的迎自己去滁州,韩林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现实就是如此,如果不跟着朱元璋去滁州,自己虽然能抓住安丰城的权利,但是有什么用呢,能挡得住元庭的进攻么?能挡得住张士诚手下的精兵悍将么?下次朱元璋还能来救自己么?答案都是不能。

而且韩林儿已经看出来了,就算自己不想,朱元璋也是会把自己带到滁州去的,现在不过是先礼后兵而已。与其被动的接受,还不如主动配合一点。

虽然在韩林儿看来,朱元璋和刘福通都是一丘之貉,但是只要自己没有其他想法,朱元璋现在还真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朱元璋虽然对于韩林儿的配合有些不适,但是现在也确实不能拿韩林儿怎么样。悠悠众口,朱元璋实在不想因为一个韩林儿,而动摇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

朱元璋在安丰一面命徐达率部攻打庐州,一边处理韩林儿迁往滁州的各项事务,可是一个消息传来,不得不让朱元璋带着大部队返回应天。

陈友谅号称集结了60万大军,一举向洪都进发。

朱元璋一面让人给洪都的朱文正写信命其坚守,一面保护韩林儿到滁州。等把韩林儿带到滁州,并且留下部分人手营建皇宫之后,朱元璋才带着常遇春及大部人马返回应天。

此时已经是四月末了,洪都前线陈友谅已经开始让其所部开始攻城,不过都被朱文正守了下来。

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放弃一年的粮食收成,直接起大军支援洪都,另一个是待播种之后,再起大军前去支援洪都。

一面是自己的侄子,一面是治下的百姓的生存,最后朱元璋还是决定,等播种之后,再进军洪都。不过朱元璋也没忘了朱文正,朱元璋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派人送到朱文正手中,勉励其务必守住洪都。

不过朱元璋这边刚让人送去信不久,手下就来汇报。

“四月二十六日,谢再兴杀知州栾凤,奔绍兴,降于张士诚!”

这个消息,气的朱元璋是暴跳如雷。

“谢再兴这个王八蛋,枉我对你一直宽宥。西边战事刚起,你这边就叛变投敌,这是算定了,我敌不过陈九四么?好,我倒要让你看看,我朱元璋到底是不是天命所归之人!”

朱元璋派人请来了静虚子,第一句话就是。

“复生,这次你一定要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