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汉家儿郎立汉关,踏破昆仑祁连山!请升之!扫北!

第一百五十五章 汉家儿郎立汉关,踏破昆仑祁连山!请升之!扫北!

夜尽天明,橘红色的晨曦已在天际吞吐夜幕。

白日到来之前,刘备已在武担山上高设祭坛,一则祭拜路神,二则祭拜北方主神黑帝。

此番北征凉州,实属机密,除去少数参战人员之外,余者皆不知晓作战目的。

即便是今日前来送行的,也就只有左将军府中的寥寥数人。

赤红色的汉家大旗下。

刘备执剑,目光坚毅。

在诸葛亮、张飞等人的注视下。

刘云登台拜将。

“今拜升之为讨魏护军。”

“此番北伐,必要克敌而归!”

鸳鸯剑在握,刘备双手转呈,神情肃穆。

刘云接过鸳鸯剑,也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了北征凉州的总统帅。

护军者,乃监护北征诸军之意。

由于刘备此刻还没称王,无法授予假节。

刘云只得以护军之名,行统帅之职。

“云,敬受命!”

刘云接过鸳鸯剑,转身看向脚下的大好河山。

遥遥蜀中行,灿灿青云志。

来年续写凉州词,在忆山盟誓。

此行南下,历经官场、情场、名利场。

诸多风雨皆已消散。

而今,壮士堪用,军心振奋,偏师不远万里赴凉州,必将掀起狂澜。

祭礼作罢,刘备一行人护送刘云下山。

身后张嶷已带着四千羌兵北上。

讨魏护军的旌旗高扬,被寒风吹的猎猎作响。

刘备一路语重心长,二人身骑战马,并肩而行,直至离城三十里外,刘备方才停马。

刘云回首,朝诸将拱手行礼。

“甲胄在身,恕在下不能下马行礼。”

“主公,军师,千里送别,终有分离,诸位至此吧。”

诸葛亮羽扇轻摇,嘱咐道:“升之,此番远征,跋山涉水,又深入敌后。”

“万事皆要准备周全。”

“若是敌军势大,则见机而退,万万不可与之死斗。”

刘云颔首道:“军师放心,云心中已有定数。”

“早年,云游历三辅、凉州,精通此地兵事。”

“凉州,诚乃大汉西陲,国之边塞,失之则亡国灭种。”

“曹贼为进位魏公,以恢复九州之制,割舍凉州之名,诚令天下将士寒心。”

“凡我汉家儿郎,必要奋死夺回失去的凉州,不教在这片土地上为保全国境而流血牺牲的将士的鲜血白流。”

刘云陈词慷慨,诸将士义气振奋。

四女在临别前,齐齐来送,各有珍藏相赠。

刘云一一接纳,转头又将南行之际,从南中得来的《异物志》转呈辛宪英。

“此书乃汉儒杨孚所著。早闻辛姑娘热忱山水,如今乱世,虽不能亲至,也可观此书博览众闻。”

辛宪英自是爱读书的,刘云身无他物,没什么东西赠予,便以此书,以作临别赠礼。

辛宪英将竹简置于胸前,恬静的笑道。

“恩公多加珍重。”

刘云又调笑道。

“此番去陇西,当路过辛姑娘祖籍。”

“不知姑娘家在何处,若有亲友仍在,云可代为问候。”

辛宪英眼眸微蹙,凝眸不言。

这恩公分明早已知晓她的身份,却偏偏还要打这等迷糊,辛宪英有苦说不出。

“恩公,莫要多问。”

“早些启程吧。”

刘云点头称是,一一拜别友人。

途径师妹面前,这少女早已哭的梨花带雨,说不出话来。

只喉咙呜咽,断断续续的说着:“师兄……师兄。”

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啊……

刘云细细安抚,又与张莺莺道别几句。

“刘郎慢行,万事顺利。”

“姑娘珍重。”

刘云安然上马。

一声“诸将进发。”

千军万马,爬冰卧雪,穿越绵延金牛道。

直入凉州去。

待众人散去,平原上早已瞧不见马队的身影。

辛宪英环顾四周,却怎么也没看到马云禄。

“莺莺妹妹,不知马姑娘何在?”

张莺莺念及此事,颇感头疼。

“她啊……西凉玄燕,谁栓得住。”

“昨日,云禄就不见踪影了。”

……

刘云行军数日后。

蜿蜒古道上。

火把林立。

时,天降大雪,一片寒彻。

青年身披黑袍,策马在前,白雪零落一身,尤不见退缩之意。

身后,青羌、牦牛羌、白狼羌,各部羌兵组成的飞军早已换上汉家绛甲。

蒙蒙黑雾中,一派鲜红之色在栈道间攀山越岭,宛若赤龙窜动。

副将张嶷手持火把,拿来舆图为刘云指路。

“将军,前方即是白水关。”

“出关走景谷道,沿白水北上,即可到达西倾山。”

“到了此地,魏军细作,便难以察觉我军动向。”

刘云收起舆图,点了点头。

凉州地形狭长,夹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

此番远征的目的地——陇右位于陇山以西,山地、高原、平原与河间谷地并存。

此行攻袭陇右,汉川的山地兵便能发挥效用。

等到了河间平地上,西凉铁骑又能大展身手。

“走吧,入关与马将军会合。”

一声令下,四千飞军进入巍峨险峻的白水关。

是夜,夜风狂啸。

陇右,汉阳郡,冀县。

汉川战败后,郭淮留镇陇右。

他矗立在许仪的墓前,眼中漠然。

这个少年给魏军断后,身中八创。

刘云壮其气节,特地令人奉还尸首,郭淮将其葬于汉阳。

上一次战争的教训仍在,郭淮针对魏军体制的问题,再三向曹操提出改革。

可消息刚传到邺城,便被驳回。

曹操只说了句:“郭伯济自是良将,然今后军中事务,不必再言。”便把郭淮的建议全部驳回。

郭淮看得到魏军之中的种种积弊,却无法改变。

每一个政策背后,都有数以万计的利益群体。

曹操此刻面临刘备孙权两面夹击,不可能在这时候大刀阔斧,改变军户制度。

况且,曹操不认为士兵们敢反叛,妻女人质都在邺城,这要捏住这一点,魏军士兵就必须忠诚于曹魏。

至于战死之人,曹操也不在需要像两汉一样给与抚慰,乱世吗,就得有了乱世样。

只要打胜了仗,女人随你玩,府库随你抢,你所有的不满和愤怒全都发泄在敌国境内,这样就够了。

至于福利?醒醒吧。

大魏的军户,就是最底层的奴隶。

冬衣是赏赐给领军将领的,与普通士兵无关!

每年魏国还会给群臣颁发御衣和女奴,也就是‘生口’。

但是这一切,都仅限于大魏高门。

底层兵士,常年在外征战得不到轮休,已经实属常态了。

就算回了家,妻女都被人掳走,回家还有什么意义?

时局动荡,前途昏暗。

望着银装素裹的大地,郭淮无奈道。

“天寒地冻,将士们没有过冬得衣物。”

“在此寒冬下,每日还要操练。”

“别说三月发兵了,就是到了六月,我也很难将他们带出去攻打汉川。”

话音方落,郭淮身后,黑雾中,骑兵停驻。

一位年轻的将领缓缓踏破迷雾走来。

此人身骑黑色大马,穿着一身金甲,神情威严的翻身下马,他落地时,脚步声极重,战马也不耐烦的甩着尾巴。

“伯济,为何抱怨?”

郭淮回头看去,那将军刚刚田猎归来,身后的马队载满了野鹿,野猪之类的战利品。

“为该抱怨之事,抱怨而已。”

“上個月,我上表魏公,请求准许关中残兵回国轮休。”

“可魏公不仅不准,还要严查汉川逃兵的家属。”

“夏侯将军的残部,已经足足五年不曾归家,往岁汉川大败,士气瓦解,我担心,再这样下去,陇右必然生乱。”

那金甲青年笑道:“无妨,某不是征西护军,有虎豹骑在,他们不敢作乱。”

郭淮眼神幽幽一叹。

“曹家千里驹,自然是有强兵弹压,可陇右诸军多是汉川败兵、以及关东新兵,战力不足。”

“陇右地接益州,羌胡杂居,乃是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兵家必争。”

“我担心,刘备携大胜之威,不待冬雪融化,便会率先出击。”

“自时,关中、陇右各兵将尚未重整,一旦遭遇刘备袭击,岂能抵抗?”

那将军无言多时。

最终只道了句:“伯济,多虑了。”

“你在汉川被刘升之打怕了?你可是魏公的门生。”

“我分析过汉川战局,这米贼屡屡侥幸得胜,全靠天幸,可他未必赢得了我曹文烈!”

曹休,表字文烈,身为曹操族子,又手握虎豹精骑,此番出镇陇右,曹洪名义上是陇右主帅,可是出征前,曹操对曹休有言:汝虽参军,其实帅也!

有能力,有资本,有军队,曹休自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郭淮深知曹休性格侵狭,目中无人,也没有多言。

毕竟曹休与他同在魏公帐下听教,也算是学了些本事的。

作为三军统帅,至少要比夏侯渊强一些。

“走吧,伯济。”

“该回冀县了。”

“你这一年来,日夜忧虑,是时候找几个女人开心开心。”

曹休翻身上马,在玩女人这方面,他和曹洪可谓兴趣相投。

二人自从去年一并来到陇右之后,便大肆搜刮民女,养在帐中看她们裸衣跳舞。

饶是杨阜百般苛责,曹家宗亲们依旧不以为意。

“那刘升之就算有些本事,又能如何,陈仓道和祁山道的两座坚城已被加固,足以让他啃个大半年。”

“他若真敢来进攻陇右,呵呵,我必让他有来无回。”

“驾!”

马队远去,装备精良的虎豹骑奔驰如风。

这一身重甲、马铠可谓羡煞旁人。

寻常魏军就没这等待遇了。

郭淮忧心道。

“文烈,你看到的战况,乃是魏公幕僚所写的战报。”

“可未必属实啊……”

魏家操控舆论的本事,郭淮是一清二楚。

汉川之战从大败变为小败,乃至变成了均势,魏国文人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些不懂军事的文人信口胡诌也就罢了,怎么你曹文烈也相信这些谎话?

战报会骗人,战线可不会骗人。

魏军一路败溃,被赶出散关,可是实打实的大败啊。

郭淮全程参与了汉川之战,与刘云接触的最深,也对他的能耐最了解。

“刘升之……此人素来不走寻常路,不会顶着祁山堡和陈仓城前来进犯。”

“可他万一不走祁山道,陈仓道,还能走哪呢?”

郭淮眼中震恐,想到了一种可能。

但随后,这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又被他否决了。

“除非攀山越岭,穿越数百里无人区,走到大河的尽头,走到西倾山上,绕道积石山,去穿越千里高原。”

“但光靠人力,做得到吗?”

郭淮摇了摇头,历史上在姜维走这条路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成功从这里出兵过。

即便是真的由此出兵,千里无粮,后勤断绝,如何能胜?

“白马羌、钟羌、参狼羌……沿途那么多西羌部落,都将是阻碍。”

“走这条路,你将是必死无疑。”

郭淮的预料是对的。

可他忘记了一件事。

凉州勿论是羌人还是汉人,都对曹魏恨之入骨。

夏侯渊的影子,烙印在凉州上空。

此后无论是曹真还是郭淮,采用的都是夏侯渊式的屠杀政策。

缺粮了,就找羌人‘借’,缺军功了就找羌人打。

凉州是边州,是边郡,当地豪右素来为中原士大夫所轻视。

凉州汉人入不了曹魏的庙堂,羌胡屡遭曹魏倾轧。

这是无处存身的凉州人,‘思汉若渴’的根源,也是凉州在曹魏统治时期,年年叛乱的根源。

而刘备政权,自隆中对开始,素来以和戎抚夷为基本政策。

比起曹家在西凉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刘备政权奉行的是宽和的招抚。

听闻马超、或者姜维一到。

各地的羌人宁肯让汉军白吃白拿,也不愿意把一颗粮食留给魏军。

羌人供粮,汉人离心,豪右作乱。

此乃天赐良机!

攻占凉州,和戎抚夷,将从建安二十一年的春日开始!

……

数日后。

刘云与马超军队合流,沿着白水北上,直至西倾山。

作为巴颜喀拉山的支脉,西倾山高耸入云,雪峰环伺。

汉家北伐军穿行在大小山间,昼行夜歇。

初入高原,已有不熟悉气候的汉军开始出现了高原反应。

头痛、晕厥、呼吸不畅者比比皆是。

就连体格健壮的句扶也感到有些不适。

“升之,近来怪异得很。”

“怎生感觉喘不上气儿啊,莫非我等是走到酆都鬼城?”

刘云摇头道:“莫要胡言。”

“你这是生病了,得歇息。”

句扶都这般病态,更不要说其他的鬼卒了。

刘云没上过青藏高原,原以为历史上姜维能走此路,料想不会太过艰难。

可是,如今亲走一遭,方知路途艰险。

他晃了晃有些恍惚的脑袋,吩咐道。

“看来不能行军太快,传令,每日只行二十里。”

“令明,你带几百羌兵在前开道,找到适宜落脚处,便生火造饭,供我军食用。”

庞德久在陇右高原上,对这等气候反应还不太强烈。

“你们几个,带些羌兵跟我来。”

“唯。”

不多时,庞德的先锋队便已和大军拉开距离。

刘云带着主力暂作歇息。

天亮时分,大军方才在当地羌人向导的带领下拔营离去。

“好在马将军熟悉西方羌胡,阴平氐王雷定愿意派出向导,供给军粮。的确是解决了我军燃眉之急。”

马超踏过纷扬大雪,与刘云并肩而行。

“早先,定凉州战略之时,我便派出使者前往西羌各部,多数渠帅皆是愿听号令,供给军粮。”

“只是……夏侯渊先前屠灭凉州,阴影犹在,羌人目前不会贸然起兵。”

“除非他们能确信主公的大军会在后接应。”

刘云也没有想过能鼓动西羌起兵作乱,愿意提供军粮,就说明陇右羌人是有意将魏军赶出凉州的。

“如此就足够了。”

“凉州诸侯新败,宋健、韩遂的人头还挂在邺城,羌人心有疑虑是正常的。”

“只要我军在陇右打出威风,将魏军主力击败,羌兵自会臣服。”

“自时,我军在北笼络诸羌,主公出兵祁山,前后夹击,断绝陇山。”

“西域、凉州,将尽归大汉。”

蓝图在前,刘云心中豪气振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

“如今已成封侯事,此番当为凉州百姓,夺回凉州之名。”

马超深以为然。

言及此事,边郡武夫的心酸无奈便袭上心头。

“自孝武皇帝派霍去病将军攻夺河西走廊伊始,凉州羌汉相融,遂开西域,如此万邦之国方才兴盛。”

“可是,三百多年间守卫在这苦寒之地的健儿,又何曾被人正眼瞧过?”

“凉州,乃国之弃子,中原士大夫所不齿也。”

刘云冷笑道。

“一群腐儒,焉能知天下大势?”

男儿们,细数凉州事,满目尽沧桑。

“光武之时,以西域遥远,国力衰弱,未遑外事,故弃之如敝履。”

“累至多年,待班超、班勇父子以数十骑重夺西域,又为我大汉收服万里疆土,真乃英雄也。”

“朝中腐儒只知饱食相从,苟全私利,每逢凉州战事起,动辄扬言弃西域,弃凉州,如此岂是丈夫所为?”

“动辄弃土万里,割地送疆,又焉能称为上国?”

对于汉末朝中出现的弃凉州之事,刘云颇有微词。

“光武以来,朝中废弃凉州之事,屡上朝议。然汉庭终有忠臣志士明辨曲直,盖马将军之先祖,伏波将军力排众议,是故,金城以西,终为汉家疆域。”

“安帝时,朝堂先弃西域,又欲弃凉州,是故虞诩上书庭辨,汉家将士,亦舍生忘死,趋抚边疆,终不使胡族猖獗。”

“至灵帝末,平凉州耗尽国用,累至数百亿钱挥洒边州,国之将覆,司徒崔烈引满堂公卿,皆曰:弃凉!”

“时,独有傅燮,大骂公卿,曰:斩司徒,天下乃安!灵帝壮其节,不弃凉州。”

“如此,至汉道衰微始终,凉州依旧在,天下依旧在。”

凉州在,则天下安。

两宋以前的华夏,莫不如此。

而如今,天下大乱,又赶上小冰河期,华夏民族大融合之际,真乃古今未有之变局。

曹操为了篡汉,恢复九州制,公然舍弃凉州之名,将凉州故土尽数融入雍州地。

此举,让那些仍然为国死守绝域的英雄儿郎何等寒心。

自古,隆兴盛世,当以凉州为重。

衰败之世,莫不先弃西域,在弃凉州,后弃三辅。

最终把整个中原都拱手让出。

偏安一隅,自取灭亡。

“曹操撤销凉州之名,也意在舍去凉州繁杂之事,独守中原。”

“利器宜盘错,升卿负壮猷。谋臣皆肉食,何事弃凉州!”

“一曲凉州词,道尽此中辛酸。”

刘云心念此事,目光凝肃。

他看向远方崇山峻岭,那高耸入云的雪山,彰显着高原上的绮丽风光。

翻越此山,便踏上凉州路。

事实上,如今的凉州早已不是全盛疆土。

先前在张郃,夏侯渊的全力攻略下。

魏军仍然只控制着金城以南的几个郡。

过往因凉州动乱,河西走廊的领土,尽数为当地豪强和羌胡占据。

曹操建立魏国后,亦不愿干预凉州北部的乱局,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大半凉州。

就这样,金城郡以西的土地,已经三十多年不闻汉家政令。

凉州彻底成为了弃子……

饶是如此,仍有守卫在敦煌,西域的汉家儿郎在苦苦支撑,坚守绝域。

刘云当年游历凉州见到过这些人。

他们是整个帝国的守夜人,衣衫褴褛,不为功名,日复一日的和羌胡争夺着每一寸土地。

日复一日的在戈壁大漠上与塞外的敌人交锋。

整整三十年,没有一个援军,也没有任何钱粮供给,甚至在大汉实际上已经灭亡后,这些人仍在守护帝国的门户。

他们才是代表着大汉铁血的守夜忠魂。

“我不会弃凉州。”

“此行北上,不仅要还我大汉凉州之名。”

“更要让凉州永为汉疆!”

刘云环顾诸将,策马在军中疾驰。

“将士们,你们先前不知道此行我们要往哪里走,我现在告诉诸位!”

“我们去凉州!”

“自北宫伯玉,边章,韩遂起兵以来作乱,凉州离开大汉已经三十年了。”

“关东的世家大族不要他。”

“曹操把凉州的名号都给取消了。”

“他们不要,但我们要!”

“凡是汉家的土地,一寸山河一寸血,没有拱手让人之理!”

“诸位,汉家儿郎,可愿与莪同扫北?”

王平、句扶、庞德、张嶷皆曰:“愿随将军扫北!”

万众欢呼。

“扫北!”

“扫北!”

刘云昂扬奋马,加鞭前驱,吟诵道。

“好,那此行,我们去把凉州夺回来!”

“让汉家的锦旗,在昆仑山上,在祁连峰顶,在西域,再度飘扬!”

萧萧儿郎过雪山,昆仑祁连立汉关。

铁甲雄兵卷诸羌,不破凉州终不还。

是夜,三军进发!汉家儿郎义气盛。

踏破群山,竞相陇右去。

……我是分割线……

剑阁少女提示您:

季汉命运线更改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