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之崇祯拒绝上树 > 三百九十一 小小的参与感

三百九十一 小小的参与感

运河码头,商旅云集,工匠诸多,生各项生意自然好做。

但是能把店面维持几代人的,必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吕记茶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六代传承,确实了不得。

天刚亮,大厅里就坐满了客人。

绿眼红发的泰西人,大鼻子的波斯人,乌漆麻黑的不知道哪来的人,南洋、天竺、倭国……基本上只要听过的地方,都能找得到。

“诸位,早!”刘兴祚拱着手走到了桌子面前。

“刘爵爷早。”诸人纷纷回礼。

刘兴祚满脸带笑,道:“承蒙各位抬爱,咱便开始了。”

“爵爷快点,迫不及待啊。”有人叫道。

满堂大笑。

各家茶楼饭馆多有读报的,但是子爵当读报人可就这一个。

纯属于爱好,而且能赚不少,刘兴祚倒是乐在其中。

“今天,咱先不说其他,就说皇帝建洗水池这一节。”刘兴祚先把文章背了一遍。

五月了,天气相当燥热,皇帝想修个游泳池。

这都不算個事。

不要说皇帝富有四海,就算如同豪绅都不觉得这是个负担,哪怕要铺石板细沙栽树。

“诸位都知道,陛下勤俭惯了,一向是不怎么舍得为自己花钱的。

听说洗水池耗银百两,就犹豫了,但是又真的想修,踌躇不决。

因此,陛下决定,让京师百姓投票。

就在第八页,有一个勾一个叉,大家可以剪下来拿到府衙门口,勾是同意,叉是反对。

三日后开箱,勾多则建,叉多则罢……”

“那还用说,肯定是勾多!”有人大声叫道,引来一片附和。

又不是建三大殿要从贵州运大木那般劳民伤财,不过花百多两银子挖个池子罢了,值得甚么?

“咱自然知道肯定会通过,咱们大老爷们不在乎,大姑娘小媳妇岂能不在乎?

咱想说的是,会有多少叉被投进去。

东家做了个局,诸位可以押注,都是老主顾了,下注皆做茶费,分别不打折、九折至一折乃至终身免费……”

吕记茶楼趁机做营销,阁臣们也在讨论这事。

皇帝不会闲的慌,肯定有深意。

很快,大家得出了结论:陛下圣明。

让百姓决定是否修戏水池,前所未有之举动,实乃千古第一开明。

“这点小事,不值得如此夸赞。”袁可立以洞察一切的口吻说道。

“首辅之意?”王徵好奇。

“首辅之意,陛下乃是为了增强百姓对朝政的参与感。”朱燮元说道:“大事肯定不能这样小而不紧的事可以如此办理。

陛下常言,天下乃百姓之天下,朱氏受万民拥戴而统治天下,然而普通百姓并不能参与朝政国策。

此次修建戏水池,便是一次尝试,或许以后会有更多事务如此做。

如此有利于激发百姓热情,让他们更热衷于朝廷事务,也要求我们多听百姓意见。”

“首辅确实是懂陛下的。”诸人点头。

聊完这事,几人准备开始一天公务时,秘书岳秉乾来报,衍圣公孔氏被押解进京了。

“百姓有何反应?”袁可立问道。

“并无反应。”岳秉乾脸色奇异,道:“百姓皆讨论陛下修建洗水池之事,全然不关心孔氏入京。”

“百姓只关心小事而不在意大事,不足与谋。”李标说道。

“非也。”袁可立说道:“在百姓眼中,孔氏不值一哂,其实与陛下的洗水池相差仿佛。

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赋税多少,哪里可以做工,往哪里移民比较合适。

放大来说,其实儒家儒学也是无关紧要的,只要陛下能让百姓过的好,随时可以取消儒学。

即便我等位居朝堂之上,也难为儒学说话。

为儒学万世不移计,当谨慎行为,多多思考。”

智慧如袁可立,也没能总结出什么什么思想才是永世不移的。

皇帝知道,但是不说。

等时机合适,形成自己的理论,而不是让儒家一家独大。

当然,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尽皆知,然而倒行逆施导致身死族灭的,不计其数。

灵江上,袁崇焕看着对面的城墙,笑道:“阮逆自以为山河之险可为依仗,耗费民力无数,却不想一朝失守,狼狈而逃。”

“所以放其南窜,令其压榨民心,待怨声载道时,王师开进,箪食壶浆啊。”周阿说道。

“全赖陆主政之策啊。”袁崇焕叹道。

“陆主政洞察人心,确实厉害,也不怪年纪轻轻做到一省主政。”周阿真心佩服。

冷无颜是轻兵突袭没错,但真要抽一支队伍蹲阮福源也不是办不到,不想办而已。

为了应对明军下一波进攻,阮氏全力以赴扩充军队。

只要适龄的,不管工匠还是农夫,全部强征入伍。

火铳火炮?

没有。

刀枪抖不够。

很多人就是一根木棒。

男人入伍,女人劳役,至于田里面,老弱负责吧。

此时阮逆刚刚开始如此作为,后果未显,过几个月,必然是农田荒芜百业凋敝。

再严重一点:人相食。

安南土著不会考虑到这一切都是明军造成的,只会怪阮氏不当人子。

明军再进攻,就是救世主降临。

这样的毒计,不是军事家们能想到的,只有陆周这样的人才能制定。

闲谈中过了江,两人登上城墙,袁崇焕感觉文思如尿崩。

只是想到皇帝的沁园春,又不免觉得任何诗词都是索然无味。

忽然感觉很惆怅。

皇帝文才武略都是绝世无双,很容易让做臣子的失去存在感啊。

“报~”

一兵快速奔来,远远拜下,道:“启禀总督,顺城忽发瘟疫,其性极烈,已经有不少于三千军兵感染。

顺城已经封闭,军兵按规定隔离,只是情况依旧严峻,需要划分隔离带,严禁军民走动。”

袁崇焕脸色一边,喝道:“传令,竖一级瘟疫红色警戒旗。

以灵江为界,许南不许北,各港口许进不许出,违令者格杀勿论。

诸军民皆戴口罩,违令者斩!

紧急筹集石灰、酒精、各项药材、粮食、帐篷,确保顺城诸军所需,但有阻碍者,格杀勿论。”

一连串命令下达完,袁崇焕回头,道:“立刻请吴先生主持大局。”

墙头立刻竖起一面带骷髅头的红旗。

这是告知外界,本地发生了瘟疫,勿靠近。

岸上的军兵喝止了即将靠岸的船只,把命令射了过去。

各船立刻调头回到到北岸。

大营里,李若星看到传信,安排发向朝廷后,立刻组织运输各项物资。

石灰和酒精都是必备的大宗物资,帐篷是建立隔离区必备的,粮草更不必说。

两岸连起绳索,物资装船后来往拖曳,还要消毒,免得把病毒带到北岸。

袁崇焕就在南岸接受物资。

下午,陆周和吴有性一起过了河。

“陆主政没必要冒险。”袁崇焕说道。

陆周笑道:“治下忽发瘟疫,岂有隔岸观望的道理?”

吴有性说道:“总督,我要去顺城。”

“怕是太过冒险。”袁崇焕犹豫。

“不见病人,如何治病?且九真更加湿热,瘟疫更容易产生,迟早会遭遇的。”吴有性说道。

“有劳先生。”袁崇焕拱手,道:“我会组织敢死队运输物资……”

“此事无需总督操心。”陆周说道:“北岸的运输队已经准备就绪,都是要以实际行动洗刷罪孽的罪兵,不怕死。”

并非是犯了军法的兵丁或者罪犯,而是天方教徒组成的恕罪营。

胡达有罪,信徒有罪,必须立下大功劳才能洗清罪孽。

“还是按照抗疫规定执行,活下来的记一大功,病殁的按照阵亡抚恤。”袁崇焕说道。

陆周笑道:“总督此举甚好,疫情结束后,赎罪营可用矣!”

计议已定,调派人手。

虽说赎罪营已经被洗脑,但是没经过验证,也不能放弃监管,五百余敢死队随同南下。

近四千人,配大量牛马车,还有百余头大象,拖着大量物资到了顺城外。

疫情正烈,然而顺城各城门处的包围并未松懈。

城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

冷无颜说道:“原居民、俘虏,全都在城里,不时有人想逃跑,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全部击杀。”

“城里疫情很严重?”吴有性问道。

“根据观察,很严重。”冷无颜点头,道:“我们计算过,准备的药材和物资是不够救助城里的,必须任其自生自灭。”

“但是若不消除城内瘟疫,城外怕是无用功。”吴有性说道。

“我知道,所以正在筹集火油与柴草。”冷无颜冷冷的说道。

无论死活,全城付之一炬!

没有病毒可以在烈焰中生存。

病毒没了,瘟疫自然就没了。

但是对自己人肯定不能这么办。

“发现瘟疫的第一时间,军中已经采取隔离消毒措施,但是没用,蔓延的很快。

已经病死了一千多,随军军医队全部搭了进去,如今都是轻病照顾重兵,其他人根本不敢靠近。

即便如此,依旧病发不断。

若是你们再不来,吃喝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治病了。”冷无颜说道。

吴有性没有多说,带人进了隔离区。

本来该一人一帐的,但是帐篷不足,多有人睡在草窝里。

幸好最近没有雨。

赎罪营移交了物资,开始宰杀牛马给全军吃。

不确定牲畜是否会传染瘟疫之前,牛马猪羊同样有进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