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第130章:太子的危机

第130章:太子的危机

回来之后照例要检查一下太子这段时间监国的作业。

土豆在第一轮小规模种植之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太子于是因地制宜,在全国大规模种植土豆,粮食问题得到了缓解。

蒸汽机的研发和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据说钟洵已经开始在捣鼓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了,结果拭目以待。

北面的蒙古回归之后,在察珲多尔济的管理之下,终于过上了幸福安稳的小日子。

罗刹国也没有继续南下骚扰大明,反而还和大明做起了生意。

尚之信边境问题搞得不错,受到了太子的嘉奖。

至于西北面的和硕特部落、叶尔羌部落和准噶尔部落也比较老实,并没有搞什么大的动作。

太子也自作主张地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除了准噶尔部落没什么反应之外,其余两个部落都愿意和大明交好。

整个大明境内四海升平,百姓安乐,这让洪兴很欣慰。

但是,在翻阅奏折的时候,洪兴发现了一份看似很不起眼的奏折。

上面的内容看得洪兴恨不得当场掀桌子。

因为又有人说太子谋反的事。

这次的奏折写的还挺有水平,说太子在监国期间常常自比唐太宗。

唐太宗是一代雄主,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

但是很少有人敢跟他相比,特别是太子。

众所周知,李世民干了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杀兄弑父。

你敢自比唐太宗,你是要干嘛?

洪兴对这类事情非常反感,这些文臣打仗的时候离间君臣,和平的时候离间父子,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唯恐天下不乱。

写这封奏折的,是一个叫陈存礼的人,是一名普通的御史。

御史隶属于都察院,看名字就知道属于监察系统。

普通御史的职位不算高,是正七品官,但是权利却空前大。

国家之事,上到皇帝娶媳妇,太子出阁,皇家祭祀,下到对外出征、开科取士等等他们都有权利来说两句。

洪兴立即把太子朱慈煊叫来,让他好好解释一下。

朱慈煊看完这封奏折,吓得血液都快凝固了。

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自比李世民,很显然是有人要搞他。

但面对自己的皇帝老爹,他只能哭着喊冤。

“父皇,儿臣不敢,也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啊!”

知子莫若父,洪兴自然知道是有人诬陷太子。

洪兴最关心的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诬陷太子对谁最有利?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

“行了行了,别在这哭哭啼啼的,堂堂一太子,成何体统!你给朕说说这个陈存礼是什么情况?”

太子也不知道这个陈存礼是什么来头。

洪兴知道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百因必有果。

于是就问朱慈煊,在监国期间有没有处理过一些棘手的事。

太子回想了一下,确实有一件事,让他颇有压力。

于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浮上水面。

——李来亨。

洪兴去扶桑之后,有人上奏弹劾李来亨专横跋扈,骄奢淫逸,纵容他的侄子李虎在外面为非作歹,强抢民女,侵占良田。

李来亨是他老爹手下的名将,出了这档子事,朱慈煊也不敢随便动他,只是象征性地批评了他几句,此事也就这么不清不楚的过了。

但李来亨似乎对太子的批评很不爽。

你爹都不会这么对我,你一个小屁孩就敢拿着鸡毛当令箭,你他妈谁啊!

他不但把太子的话当做放屁,反而还越来越嚣张。

李来亨这种反智行为,连当初一起抗清的老朋友刘体纯都看不下去了,暗地里劝过他几次。

李来亨却把刘体纯的好言相劝当做驴肝肺,认为刘体纯也看不起他。

原来,当初平定天下之后,洪兴给一起打天下的人都封了公爵,唯独他李来亨只得到一个侯爵。

不升反降!

注:李来亨在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曾被朱由榔封为临国公。

原因是当初他与清廷对决的时候,为了自保,下达了无差别攻击的命令,连自己人都杀(详见84章)。

后来进攻北京的时候,又消极怠工。

这些事洪兴都用小本子记着呢,论功行赏的时候,这些事就给李来亨减了很多分,导致他只得了一个侯爵。

但很显然,李来亨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他不敢对老板有意见,但对老板的儿子就没那多好脸色了。

弹劾李来亨的奏折像雪花一样堆在了太子面前,他越看越气,派人下去查了一番。

发现情况属实,于是就把李来亨侄子李虎送进监狱踩缝纫机。

李来亨为这事还大吵大闹,但太子顶住了压力,没有松口。

不知道这次陈存礼的奏折与李来亨有没有关系。

有没有关系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洪兴连夜让锦衣卫把陈存礼提了进来。

锦衣卫一番友好的交流之后,陈存礼满面血污的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个陈存礼是李来亨的老乡。

当初跟随李来亨来到南京之后,因为有些文采,做事比较可靠,当时到处缺人,经李来亨举荐,洪兴便让他在南京当了一个小官。

此后陈存礼政绩不错,一路高升。

洪兴迁都之后,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北京,进了监察院。

私下一直都和李来亨有联系,只是大家不知道罢了。

这次李来亨想要搞事情,便找到了陈存礼,想请他帮个忙。

为了报答李来亨的知遇之恩,这个陈存礼也就大着胆子写了这封弹劾太子的奏折。

洪兴听完后并没有想象中的暴跳如雷。

他很了解这个老部下,性如烈火,嫉恶如仇。

当初他带领的“夔东十三家”是除了李定国和郑成功之外最大的抗清势力。

只是现在被权欲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才做出这些没脑子的事情。

太子的做法也没有问题。

看来,对于这个老部下,还是得自己亲自出马才行。

他下令召李来亨进宫,有些事,必须得当面讲清楚。

心结打不开,时间久了就会出大问题。

在真正的历史上,李来亨带领的“夔东十三家”坚持抗清二十余年。

直到康熙三年,大势已去,李来亨才烧毁山寨,举家自焚。

大江东去浪千叠,三百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对于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洪兴不希望他平定天下之后还走错了路。

是时候和这位老部下好好聊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