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第83章:我也有火器

第83章:我也有火器

李定国在河套大获全胜,李来亨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当初他才一动身前往陕西支援刘体纯,清廷那边就收到了消息。

调虎离山之计成功。

接下来清廷要好好疼爱李来亨了。

三十万清军吃饱喝足之后,就浩浩荡荡地来找李来亨算账了。

两军在今天衡水附近对上了眼。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还等什么,赶快打完回家吃宵夜。

此时清军三十万人马,由鳌拜全权指挥。

明军原本有二十万人马,后来尚之信又带了五万人来。

双方势均力敌,这是一场恶战。

这次打仗的双方还是按照传统打法,骑兵在前面冲锋,步兵在后面收割人头。

号角吹响,开始进攻。

八旗子弟虽然日渐衰落,但天津之战的耻辱早已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那一战彻底把他们打疼了,也打醒了。

他们似乎又恢复了八旗往日雄风。

一匹匹战马争前恐后地朝明军扑来。

明军也不甘示弱。

多年的战争也让明军骑兵从血与泪中崛起。

他们目露寒光,杀气凛凛。

势必要摧毁挡在他们面前的所有阻碍。

万马奔腾,杀声震天,大地都在颤抖。

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明军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时候,战场瞬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八旗铁骑在加速奔跑了一段路程之后,突然勒转马头,朝两边绕开了。

中军后阵立刻涌出来一支步兵队伍填补了空位。

清军这个变化一下子给明军整不会了。

这是什么阵法?

不管了,骑兵冲击步兵,那该等什么。

明军只想早点打完回去吃宵夜,毫不在意,继续纵马猛冲。

远处的李来亨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场的局势。

虽然明军早在钟洵的研发下,搞出了望远镜。

但他们都不爱用钟洵这个直男搞出来这傻大黑粗的玩意。

反而更中意郑成功从湾湾带回来的小巧精美进口货。

又好看又可以装逼,大伙都爱不释手。

很明显,看样子就知道李来亨手里这把望远镜,也是进口货。

清军骑兵的变化引起了李来亨的警觉。

可漫天尘土挡住了他的视线,他一时也看不清那些灰尘后面藏着什么东西。

等到尘烟散尽,望远镜里的世界,让他血液几乎凝固。

因为这些步兵手里拿的不是他们熟悉的弯刀和弓箭。

而是枪。

明军的火器一直是清军的噩梦。

时间久了他们再傻也知道这玩意的厉害。

这东西又不是原子弹,你们能造,我们也未尝不可以。

于是清廷想尽一切办法,搞到了明军不少先进的燧发枪。

有了标本,接下来就是拆解研究了。

可清廷一直对火器不太重视,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几个人。

这时候,康熙想起了一个人。

确切地说,是一个外国人。

这个人叫汤若望。

他是德国人,早在万历四十八年就来到了中国。

他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八年,他的职业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除了传教,汤若望还负责编写历法和铸造大炮。

一个不会修历的铸炮师不是一个好传教士。

明亡之后,他任清朝钦天监监正。

还和比利时人南怀仁一起研究大炮。

这次逆向研发小组的负责人,很自然地就落到了汤若望头上。

汤若望和南怀仁本身就是火器方面的专家。

在他俩的共同努力之下,清军的燧发枪也顺利研发了出来。

鳌拜有样学样,学着明军神机营的规模和建制,搞了一个汉化版的神机营。

鳌拜命名为,“火器营”。

除了名字和明军的神机营不一样,其他的几乎一模一样。

由于此事清廷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明军的影密卫事前竟然没得到任何风声。

李来亨望远镜里看到的,正是清军的“火器营”。

他汗毛直立,声嘶力竭地喊道:“快撤退,快撤退,他们有枪。”

是的,映入眼帘的,是清军一排排手持长枪的清军士兵。

他们把长枪对追了不断逼近的明军,严阵以待,等着指挥官开火的命令。

撤退,如何退得了。

等明军骑兵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他们已经冲到了清军神机营火力范围内。

已经刹不住马了!

鳌拜咬着后槽牙下达了开枪的命令。

他妈的,这几年一直被你们用枪打的老子毫无还手之力。

今天也让你们尝尝我们枪的厉害。

鳌拜一声令下,万枪齐发。

正在奋力冲锋的明军骑兵万万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突然打击,纷纷追落马下,损失惨重。

一时间,战场上人仰马翻,惨烈无比。

明军万料不到清军竟然也有如此厉害的火器。

现在双方已经胶着在一起,根本无法撤退,索性就拼到底吧!

剩下的明军骑兵咬着牙硬着头皮拼死往前冲。

清廷的火器生产水平毕竟有限。

他们还远远达不到明军那种规模化的生产。

因此,鳌拜的火器营打了几梭子之后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没子弹了。

没有子弹的枪还不如一根烧火棍好使。

就这么一恍惚,明军就拎着刀扑了上来。

他妈的,刚刚是不是你开的枪。

差点打爆老子的头,现在没子弹了吧。

那么让我的大刀给你送去最后的清凉吧。

攻守瞬间易形。

那些手持烧火棍的清军步兵一下子就被明军骑兵冲散。

大刀带着风声呼啸而至。

一招力劈华山,瞬间就送他们归西。

明军骑兵横冲直撞,手起刀落,杀得好不痛快。

李来亨心里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

清军的火器营真的吓到他了。

还好他们的生产力不行,若是真的想明朝这边有大规模的生产线。

那此战,说不定将会是他李来亨最后一战。

他放下望远镜,长舒一口气。

李来亨高兴得太早了。

他在百忙之中似乎忽略了一件很重的事。

清廷的八旗铁骑此刻还没有参加战斗。

他们退至两翼之后,并没有忙着去喝下午茶。

而是站在不远处,一动不动地盯着清军火器营和明军骑兵交战。

鳌拜在火器营打完最后一排子弹之前,就悄悄下令八旗铁骑立即冲锋。

养精蓄锐的八旗子弟早已饥渴难耐。

他们勒紧缰绳,双腿夹紧马肚,双眼充血,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刹那间,千军万马从两翼飞扑而来。

杀声遍野,战马嘶鸣,尘土飞扬。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不知道此时的李来亨顶不顶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