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激活了月光宝盒 > 第0014章 送行(三)

第0014章 送行(三)

当刘三江来到农场门口时,苏晴、冯曼丽、王东城已经在路边等候。

冯曼丽拉着苏晴的手,站在前面,而王东城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扭扭捏捏躲在后面。

刘三江下车,走上前去,看清了冯曼丽的长相。

有点像穿越前,他高中时暗恋的班花,而且名字里都带着曼丽两个字。

他还查过,曼丽在古文中是美丽的意思——

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苏晴,这是你老乡?”

不等苏晴介绍,冯曼丽自报了家门,“冯曼丽!听小晴说了,你叫刘三江。”

“是的!”刘三江说。

冯曼丽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刘三江,然后点点头,“长相、身高,还凑合!走吧!”

什么长相身高,还凑合。

又不是相亲。

还没等刘三江回话,冯曼丽已经拉着苏晴的手臂,一起走向吉普车。

冯曼丽给刘三江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很强势的女人,冷冰冰的。

“咱们吃了午饭,再走呗?”刘三江提议。

“你去吃吧!我们在车上等你!”

冯曼丽头也不回,扔下一句话,关上了车门。

王东城提着行李,低着头往副驾驶走去,没有说任何话。

刘三江心里忍不住吐槽,“王东城,你真是个弟弟!”

一路无言,只有吉普车的发动机在闷声低吼。

……

苍南县委会议室。

一个长条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大部分都是县里各部门的领导。

只有最远端的两位,是镇上的干部,兰陵镇的陈主任和孟会计。

大部分人都是老相识,他们脸上带着笑意,互相寒暄着。

而陈主任脸上尽是气愤,他还在对郝大妈的讥笑,耿耿于怀。

十几年前,他调到这个镇上,镇里将他安排住进了这座刘氏老宅。

古色古香的北方厅门别院,他很是喜欢。

几个月后,妻子也调了过来。

虽然妻子总是抱怨嚼不动当地的煎饼,但小院生活很是惬意。

没过几天,两位小青年合力推着一辆独轮手推车,上面坐着一个腿摔折的妇人,他们也住进了院子。

得知他们姓郝,就像他们的面相一样和善,加上之前认识的兰陵人都很仗义,陈主任夫妻二人也不含糊,主动将正房让给了他们,搬到了东厢房。

后来,西厢房也来了人。

再后来,一位老太太带着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出现了。

那时,他才知道,这座刘氏老宅的主人还健在。

姓郝的妇人没有让出正房,反而讥讽,“商海混不下去的资本家,回来了!”

那个年代,资本家可是404,没人敢提出异议,陈主任一个外地来的,更不敢。

老太太也没有计较,带着孩童,把外院的倒座房收拾出来,住了进去。

就这样,事情也就过去了,大家也算相安无事。

陈主任分管工业生产,兰陵镇除了一个农机站,哪有什么工业。

工作上闲来无趣,年龄也大了,就想从生活上找点乐子。

某一天,趁着院子里没人,他们夫妻二人想联机,要个孩子。

正进行到最关键的冲刺时刻,窗外响起了嘎嘎的笑声。

打那以后,夫妻间的小快乐成了力不从心。

夫妻间的感情,也直线下降。

“同志们,安静一下!”坐在首位上的老领导手里拿着几份红头文件,“这是省里、市里下发的,大伙儿互相传阅一下。”

文件从首位一一传了下去,最后落在了陈主任和孟会计手中。

文件是有关妥善处理历史遗留资本家资产的要求。

陈主任和孟会计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也就明白了,县里有什么资本家,无非就是他们镇上的那套刘氏老宅。

县里的财政捉襟见肘,这种事情县里估计不想出钱,所以找来了镇上的干部。

孟会计作为镇上管钱的,意见很重要。

陈主任是外来的干部,还住在刘氏老宅里,他的意见同样重要。

其他人双臂支在会议桌上,好像都在等着这两位表态。

孟会计是本地人,心里肯定支持归还,毕竟乡里乡亲,而且刘家在他们镇上的名声一直很好。

远的不说,******时,刘家帮助了不少人家没被饿死。

但是,镇上同样没钱,县里又不给钱,这让他很为难。

说起来,有点扯,以前罚没刘氏老宅这件事情,孟会计从始至终都是反对,到头来,还要替那些人擦屁股。

这事情应该镇高官来参加,可这职位还一直空着。

还有,刘氏老宅住着一户烂人。

说一句同意归还,看似很简单,实则将无形中揽了很多责任。

孟会计想和陈主任商量一下,可见他眉头紧锁,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里也就犯起了嘀咕,老陈不同意,也是正常的,毕竟已经在那住了十多年。

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办法,还是得自己先表个态。

“各位领导,我先说一下我的想法。我支持将刘氏老宅归还,但不是现在!各位领导也知道,我们镇上的领导班子还不健全,再加上补偿款……”

孟会计话说到这,暂停了一下,目光看向县财政局的领导。

只见县财政局的领导双手交叉,然后将整个身子靠在椅子背上,严肃的脸上写满了“没钱”。

老领导为了避免冷场,接过话茬,“补偿款,县里会再开会商议,你们也知道,县里财政一向很紧张。”

孟会计听了这话,心里凉了一半,“补偿款,那后面再说。还有里面的住户,给他们安排新的住处,也需要一定时间。”

就在这时候,陈主任突然站起来,锤了一下会议桌,砰的一声,吓了所有在座的一跳。

然后态度十分坚决的说道:“我不同意!”

其他人面面相觑,露出不理解的表情,本来就是各抒己见,不同意很正常,可没必要做出这样的举动。

孟会计对陈主任的行为颇为不满,在心里叱喝:老陈,你不同意我说的,咱们回去关起门来再商量不好吗?在这捶什么桌子!

陈主任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不过事已至此,他不想去做无谓的解释,继续说道:“我不同意孟会计的意见!”

孟会计气得不轻,“那陈主任,您有什么高见?”

“我认为,今天下午会议结束后,就将老宅还给刘家!”

一语惊人,其他与会者一片哗然!

开什么玩笑!

就连主持会议的领导也坐不住了,“陈主任,解释一下!”

“既然上面的文件已经下了,我们应该向老百姓表明,我们知错就改、勇于担起责任的态度,而不是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去认错!”

财政局的领导呵呵一笑,双手一摊,“说得简单,就算他们家不是狮子大张口,按照原价赔偿,也是一大笔钱!”

“这位领导说得有理,但是明日复明天,既然早晚都要还,为什么不今天就开始还?我愿意拿出我每月一半的工资,直至还清!”陈主任态度很坚决。

“那里面住户的问题,怎么解决?我可听说,陈主任,你就住在那。”领导提醒。

以前他怕给镇上添麻烦,也就忍了下来。

而这次他想明白了,有些人最好离远点。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本来就是镇里为了临时解决住房问题,安排进去的,我回去马上搬家。”陈主任看了一眼孟主任,“至于那两户,可能要麻烦其他同志了。”

孟主任想笑,碰到难事,倒是想起我来了。

“你老婆同意?”领导又问。

提到老婆,陈主任更加坚定了搬家的意愿,“她不同意,就离婚!”

“好!”老领导露出满意的笑容,“下面,举手表决,同意陈主任同志提议的,请举手!”

领导都发话了,而且有人将全部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车到山前,船到桥头。

“好!全票通过!”

“会议就到这了,各位同志,散会!”

“陈主任,去我办公室,我再跟你聊两句!”

十分钟后,县委楼下自行车车棚内。

孟会计提着人造革的手提包,站在一辆自行车前,终于等来了陈主任。

“老孟,你怎么还不走!”陈主任拿出钥匙,准备开自行车的车锁。

“走?把最难办的推给我,让我开11号回去?想得美!”孟会计直接把手提包挂在车把上。

“不好意思,老孟!不是我不想带你,出门忘了给自行车打气,你看!”陈主任故意用力压了压自行车轮胎。

“哟,没气了!正好,马路对面有个修自行车的摊子。”

“哎!你这人真是个无赖!”

“行了,我们的书记同志,走吧!”

“老孟,你乱说什么!”

“别装了!累不累啊,年后上任,还是年前?”

……

漫长的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彭城火车站。

刘三江、苏晴下车,将王东城送到了火车站候车室前。

冯曼丽待在车上,没有下来。

“东城哥,路上注意安全!”苏晴提醒着。

王东城还是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苏晴,帮我照顾着点曼丽!”

“放心吧,东城哥!曼丽姐就是一时生气,过几天就好了。”苏晴宽慰着。

王东城拎着行李刚走没几步,回头看向停在站前广场边上的吉普车,却没看见熟悉的身影,怅然若失,然后进了车站。

刘三江望着王东城落寞的背影,“他自己坐火车,不会出问题吧?”

苏晴摇摇头,“不会!东城哥,不在曼丽姐面前,还是很厉害的!”

听了这话,刘三江有点不理解王东城,人长得不赖,家庭条件估计也不错,这人难道有抖M的属性?

“好饿!刘三江,那边有卖吃的,咱们去买点吧?”苏晴提议。

顺着苏晴目光,刘三江看到一个路边的门头店,上面挂着彭城火车站国营饭店的招牌,地上还立着一个牌子,写着炒菜、包子、面条、米粥,价格实惠,方便卫生。

“叫上冯曼丽,我请你们吃面。”

“那我去叫曼丽姐!”

冯曼丽极不情愿的来了,“刘三江,我提醒你,外面的东西可不便宜。别请我们吃一顿饭,你这月的口粮过不下去了,别到时来我们。”

“一碗面条,顶多三两细粮票,还能把我吃穷了?跟我走!”

刘三江大手一挥,三人进了那个路边的小饭店。

总共不到五十平的小餐馆,放了八张桌子。

饭店虽小,但职工可不少,光服务员就四位。

刚坐下,一位女服务员走来过来,“同志,吃点什么?”

刘三江说:“同志,来三碗,你们这最贵的面!”

“六号桌,桃花面,三碗!”女服务员朗声道。

不出五分钟,三碗面端了上来。

面条有点像刀削面,上面铺着一块四厘米宽,十厘米长的红烧肉,两个炸过的肉丸子,再浇上肉汤,闻起来格外的香!

面条筋道,肉香浓郁。

可能太饿,也可能是面太过美味,两位美女都没什么吃相。

用不了多大会,三碗面见了底。

要不是下午还有红糖馒头,真想再来一碗。

“同志,结账!”

“桃花面三碗,一碗面三毛六,3两粮票,总共一元零八分,9两粮票。”服务员熟练地给出了价格。

一碗清汤面才八分钱,这碗面着实不便宜,好在味道对得起这个价格。

“给你!”刘三江点出了钱和粮票。

“同志,这粮票不能用!”

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这里属于苏北,不属于鲁东省,省内粮票不能用,早知道留两张了。

刘三江不是很慌,小声问道:“同志,能不能多给你们点钱,不要粮票了?”

服务员退后一步,用鄙视的眼神审视着他,然后义正严词的说:“不可以!我们是正经的国营单位!不是摆摊的个体户!”

此话一出,饭店内几乎所有的眼睛,都看向了这一桌。

刘三江恨不能立马消失。

“哎!”冯曼丽叹了口气,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几张商海市的粮票,替他解了难。

果然还是大城市厉害,粮票都能在全国流通。

结完账,三人出了小饭店。

刘三江表示了感谢,“冯曼丽,谢谢你!回去后,我把粮票还给你。”

“不用谢,你让苏晴转交给我就可以。”冯曼丽还是一副拒人以千里的表情。

现在也就下午两点多,回去还太早,刘三江提议,“要不,咱们在彭城逛逛,再回去?”

苏晴很配合,“好啊!曼丽姐,你觉得呢?”

“你们去吧,我去停车的地方等着。”冯曼丽说完,径直离开了。

刘三江还以为一起吃过饭,也算是普通朋友了,可冯曼丽的态度,着实让他有些火大,“刚才还好好的,这又是怎么了?”

苏晴宽慰道:“你别生气了,曼丽姐只是怕花钱,她不是对你有意见!你不知道,曼丽姐,为了多攒点钱,下午收工后,还去附近的村民家的自留地里打零工。”

这个年代,又不需要攒钱买房子,攒钱干什么?

“苏晴,那,咱们也别逛了,一起回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