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嘴炮 > 第31章 老王,深思中……

第31章 老王,深思中……

当晚。

王宣一行并没有下山回去,而是就在矿区附近空地上搭了营帐。

点着篝火,夜里有点凉,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饿了。

来的匆忙,忘了带吃的,帐篷还是跟乡民借的。

老王肚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咕噜噜……

“小王公可是饿了?”

王宣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小王工稍待,某这就去猎几只野物。”

“算了,这黑灯瞎火的,万一人出事更麻烦。”

陈三也犹豫了一下,老实说这光景确实不适合出去打猎,极有可能打着打着人就没了。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个柔弱的声音。

“贵人在否?”

王宣赶紧出来一看,原来是白天那个年轻少妇。

“娘子有礼了,不知娘子找某有何见教?”

“奴带了些烧饼……”

咕噜……

老王瞬间吞了一口口水。

“谢过娘子仗义!”

老王说完急忙接过烧饼,闻着就觉得美味。

“奴谢过贵人救命之恩。”

老王一愣,我什么时候就过你的命了?

随后反应过来,她说的应该是那老妇人。

王宣赶紧摆了摆手,“娘子言重了,分内之事,况且此事本就与王某有干系。”

那年轻少妇倒是没说什么,微微行了一礼之后就离开了。

老王本来想叫住她的,了解一下她家的情况,好安排善后工作。

不过想想现在大晚上的也不适合,还是等下次吧!

把烧饼分给了陈三他们,晚饭就算对付过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

老王早早就醒过来,披上袍子悄悄的就出了营帐。

山上早晨的空气很清新,一股青草味,沁人心脾。

“小王公你醒啦!”

老王回头一看,原来是陈三,这货居然比他还早,而且看这架势,貌似是刚锻炼回来。

看来古人也很注意养生嘛!

“三郎陪我去矿洞那边看看。”

“好的。”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矿洞附近,这一片矿场看起来还不小。

有三口矿洞,昨天埋了人的那口矿洞最大,看直径大约有、九米左右。

洞口上面又有架着的辘轳滑车,旁边有一些挖矿的工具。

老王大概知道采矿的基本工序流程,简单的说就是用大绳拴着大牛皮囊,垂下洞去取积水。

因为挖洞到一定程度后,下面肯定会有积水出现,然后用辘轳提上来,倒出积水,再垂下,如此往复循环。

从早晨到午后,不间断进行这一操作,到了午后积水渐渐少了的时候,就需要把矿工垂下去人工挖矿了。

到傍晚时分,积水正好取光,但第二日积水还会再涨上来。

所以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

其中最费人力、最危险的就是挖矿的过程,因为随时有可能坍塌。

“唉……”

老王叹了一口气。

“小王公何故叹气?”

“不忍再看伤亡呗!”

陈三倒是一脸无所谓,在他眼里死人根本就不算个事。

别说打仗会死人,就是征发民夫都得死不少人,所以古代因为工作而死人的,根本不算太大的事。

他们都是默认这份风险的,只要给的钱足够多,他们一般不会有什么怨言,出事了就自认倒霉。

但老王特么不是古代人啊!他的三观不允许他这么看淡生死。

“小王公若是不忍良民伤亡,不妨购置一些健奴,如果是奴籍之人伤亡,小王公大可不必介怀。”

嘎!

老王三观差点没碎。

特么不也同样是人命,怎么就可以做到不介怀了?

不过看陈三那冷漠的表情,老王觉得自己还是图样,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现在是古代,是唐朝,奴隶什么的,跟牲口有区别吗?

甚至连牲口都比他们值钱。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有一声号子声响起。

老王有点不知所以,过了一会,就发现乡民们陆陆续续的聚集了过来。

晨光照耀之下,一群光着膀子的汉子拽着大绳正在用辘轳提积水,附近灶台处也已经点上了火,妇孺老弱则在烧灶。

号子声、说话声、吱吱嘎嘎的辘轳声,交织成一片热火朝天的气氛,仿佛昨日的悲剧不曾上演一般。

老王赶紧跑过去喊停,“停停停,谁让你们开始劳作的?”

那族老昨晚一晚没睡,黑眼圈很是明显,本就明显的眼袋愈发显的严重了。

昨晚被何管事训了一顿,毕竟何管事可是长安吴国公府里出来的人,不是他一个乡野老叟能抗衡的。

这会看到那小贵人居然混在乡民之中,不由得胆战心惊,就怕有个碎石瓦片什么的让贵人磕着碰着了,那真是十个自己都赔不起啊!

于是赶紧小跑过去,一边跑还一边呼喊着,“贵人小心,贵人小心啊!”

老王回头一看,原来是那郭福城,正好!得和他好好说道说道,挖矿的事得暂停。

“郭老,快快让他们停工,矿暂时不挖了!”

那郭福城一听,顿时脸色发白,腿脚一软,差点就要跪下。

老王赶紧把他扶住,他年纪才十三,要是被这一把年纪的老者跪拜了,那不得折寿啊!

况且唐朝也不兴跪拜礼,你就是见了皇帝都不用下跪的。

“贵人,小老知错了,求贵人不要断我等生路!”

老王当时就懵了,几个意思啊?怎么就断你们的生路了?

“郭老此话怎讲?吾何时断尔等生路了?”

“贵人若是不要这矿业,吾等乡民恐要断了生计,岂不是没了生路。”

我擦,有这么严重吗?

“尔等之前何以为生,难道无田产可耕作?”

“这……”

“还请郭老说清楚,不然王某可不想惹上什么是非。”

“田产是有,但根本无力耕作。”

老王:“……”

几个意思啊?有田有人,怎么就无力耕作了?

“贵人有所不知,河套耕田贫瘠,一年所产甚微,再加上前些年突厥人常年进犯,耕田被毁,常年无人开垦耕作,如今已是每况愈下,每年所产光是应付官府赋税就已是难堪重负,何来维持生计,所幸贵人前来收购黑石,我等才得以存活……”

老王一脸嗦嘎斯内的表情,原来边远地区的农民伯伯是这么难的啊!

老王看关内的农民好像都挺富足的,至少自给自足是没问题,看来还是图样,地区不一样,收成不一样。

于是老王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