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军事小说 > 罪余康 > 第八十三章 朝堂奏对

第八十三章 朝堂奏对

建业二十年腊月初八,卯时二刻。

文武百官陆陆续续的在金殿外侧站定。

“跪~”

“圣护大康,大康万年!”

文武百官一齐跪下,声音响彻整个金銮殿。

“进~”

文武百官依次进入金殿,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定。

金龙皇座上,康帝点了点案,“众卿,有事启奏吧。”

“陛下。”兵部尚书言丰出列,“臣有前线兵报启奏。”

康帝抬眼看着他,接过阮浪递上来的折子。

“我军与牙金在陇右交兵,牛郡公被困陇山,出不动一兵一卒,将郡公于嘉陵大败牙金,但仍被堵死。梁国公本部被困于鄯州,甚至好久没有战报传来,一万铁骑被围于绛县。将郡公派出卢宁引三千人增援,情势严峻,还望陛下定夺。”言丰说道。

听了这话,百官窃窃私语起来。

“依言卿的意思,是要朕派兵增援?”康帝反问道。

“这……”言丰犹豫了一下,还是回道,“臣以为,早日发兵的好。”

“与牙金在陇右交兵,整个大康,除了狄峰老牛将家,谁能比他们更熟悉陇右的情况?”说话的,便是鲁国公蓝忘,“怎么,你信不过狄峰是吧?”

“国公爷说笑了,梁国公纵横沙场,千里奔袭牙金副都的故事,在下还历历在目,怎能信不过狄老将军?”言丰轻笑道。

“陛下,臣起议,派兵增援。”御史台御史出班说道,“战时无报,非困为反,希望陛下以大局为重,切不可毁了我大康十万精兵啊!”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你这匹夫!这话是什么意思?”蓝忘气的胡子都要吹上天了。

“陛下明鉴,梁国公少时便是先帝大将,为将三十年佑护我大康,怎可朝堂之上妄议前线将士!”吴国公张亮出班斥道。

“回陛下,御史大人亦是好心,如今前线崩盘,急需增兵啊!”监察台也有人站出来说话。

“哼,你们几个只会摇头念诗的腐儒懂的屁的兵?”张亮啐了一口他。

“就是,要不然你们几个跟俺划楞划楞?”蓝忘叫道。

“陛下!列为将军为国征战多年,自是功不可没,可老臣万万没想到,封候拜将多年,武不思战啊陛下!”门下省一侍郎出班奏道。

“放屁!”蓝忘气道。

“这哪来的狗叫。”楚国公范晓冷哼一声,“我大康武将思不思战,还用不着你们门下省在这嚼舌根子!”

“你!金殿之上,竟然口出污秽之言!你……”

“啊呸!要不是金殿之上,早给你卸个膀子下去了!”

“够了!”康帝冷冷的说道,“这是朕的金殿,不是你家菜市!成何体统。”

文武两边退了回去。

康帝目光扫向自己的两个儿子,太子与吴王,又看向宰相沈执擎与齐国公薛礼。

沈执擎与薛礼像是商量好的一般,闭目养神,谁也不说话。

吴王见状,连忙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附议,派兵增援。”

太子也站出来说道,“儿臣附议。”

康帝没好气的看了他俩一眼,出声问道,“沈卿,你这个大康宰相,不想说点什么。”

沈执擎像是刚睡醒一番,说道,“臣刚听文武两边当庭论道,甚是欣慰,不由得想到了当初晋王殿内,陛下身边文武昌盛,共积一心啊!”

康帝深情也有些恍惚,“是啊,当年朕还是晋王之时,每逢国事,你们这帮文武总能吵起来,着实让朕怀念啊。”

文武百官哈哈大笑起来。

“文武百官齐心协力,才能共创大事!让大康走向盛世啊!”康帝说道,“不知薛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薛礼迈步出去,低声说道,“全凭陛下差遣。”

康帝偷偷瞪了他一眼。

吴王看了看康帝,又看了看薛礼,瞬时间像是明白了什么,出列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说。”

“说。”

“儿臣以为,不必派兵增援。”

康帝眼睛放光,“讲!为何?”

“儿臣以为,不派兵原因有三。”吴王想了想,说道,“其一,梁国公,牛郡公,将郡公都是牙金的老对手,深谙陇右地形,深知牙金兵法兵力资源,对付饿急了就咬人的牙金已然足够。其二,儿臣看过陇山地形,易守难攻,牛郡公拖上一拖,必能让牙金不攻自破!而梁国公用兵一向令人摸不着头脑,儿臣也曾仔细研究过梁国公的用兵之法,想来是为了隐藏战术也未可知。而将郡公大败牙金,必能让牙金胆寒!其三,这兵报从陇右来,最迟也要十天,前线说不定已经拨开云幕见天明!而再派兵去,前线苦寒,大雪弥漫,过于……”

“吴王殿下此话,漏洞……”门下省丞出班。

还未等他说话,康帝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得好!吾儿目光长远,虽久居宫中,对前线也有如此见识,真朕麒麟儿也!”

“谢父皇!”吴王大喜,连忙拜谢。

康帝笑了笑,拍板说道,“此事便不再议了。众卿还有何事,一并奏来?”

众人有的还沉浸在刚才康帝的果决里,差点没缓过来,有的想站出来说话也被同僚拉了回来。

“无事便请牙金的……”

“陛下,臣有本奏。”

黄逍转头看去,是御史台御史中丞孙之印。

“又有何事?”康帝接过奏折,不解的看了看。

“臣听闻一事,昨日牙金使团从鸿胪寺前往礼部的路上,于石堰街被贼人所劫,所有礼品全部消失。”孙之印说道。

康帝怒道,“那为何无人奏报?此等大事,朕昨日便该知晓!”

“回陛下,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目击证人?”

“这是何意?”

“臣也不知,昨日石堰街当街百姓,都被六扇门勒令,闭门不住。自是无人知晓。”孙之印说道,“臣也是今日才得知一点风声,礼部与鸿胪寺有部分人知道。”

“有此事?”康帝冷声说道。

“回陛下……却有此事。”

得到了礼部的答案,康帝看向黄逍,“讲讲吧,怎么回事?”

黄逍出班,“回陛下,臣提前便知道会有贼人要劫牙金使团,便提前布阵,让百姓闭门不住,不引起骚乱,与牙金使团也知会过,只搬着空箱子过街,幸好牙金使团明大理,配合了我们。”

“嗯,事办的不错。”康帝点头,“那抓到人了么?”

“回陛下,贼人轻功了得,未曾抓到,不过牙金使团一行安然无恙。”

“全程搜捕。”康帝说道,“人手不够,就让巡城司帮忙。”

“是。”

“好了,那就让……”

“等等,黄首座机智过人,孙某佩服。”孙之印说道,“那请问黄首座,礼品现在何处?”

“自然是在我六扇门。”

“为何不送往礼部?”

“哼。”黄逍冷哼一声,“贼人未除,此事还有风险,轮不到你御史台操心了。”

“你!”

“够了!”康帝说道,“此事就这样吧,黄逍,好好办事!”

“臣遵旨。”

康帝揉了揉脑袋,不耐烦的说道,“一个个的,吵死了,让牙金使团进殿!”

“宣,牙金使团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