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启明兴 > 第10章 第一次登台表演

第10章 第一次登台表演

九月五日,午时。

泰昌帝驾崩刚刚两日多的时间,乾清宫内外依然为白色所装饰,不时的,还能听到低吟的号角奏响。

已入小殓的泰昌帝依然停留于此,至于其之陵墓,经过之前商议,决定葬其于庆陵。

但今日不同往日,今日的乾清宫内外,是一片嘈杂的争论声,尤以刘一燝的声音最大最洪亮。

“快请皇长子出来,否则勿要怪我刘一燝强闯乾清宫了!

李选侍,且别以为旁人不知道你怀了什么心意!”

“我等请见皇长子!护送其往文华殿!”同行的周嘉谟同样高呼道。

文华殿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其之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和武英殿遥相呼应,亦为皇太子观政之所。

使朱由校前往文华殿,逃脱乾清宫,这正是刘一燝等人商议的使新皇登基的第一步。

被推到最前方的方从哲等重臣亦是朝着面前的西李,还有其手下的内侍大叫着。

因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且多是泰昌帝在世时,嘱托下来的顾命大臣。宫中侍从亦是不敢过分,奈何李选侍又有命,众人只好小心的应付着。

“诸位大臣,请听本宫一言,皇长子身体抱恙,需要静养,真的非是本宫刻意隐藏。

且先帝尚未下葬,诸位既为明臣,如此大闹乾清宫,要是先帝在天有灵,又该如何看待?”

西李这句话,还真的抓住了不少人的内心,尤其看到大殿正前方,泰昌帝那醒目的灵柩,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正当前来乾清宫的朝臣中,有不少人的想法出现动摇时,一个尖尖的声音在宫殿偏僻处响起。

“奴婢知道皇长子在哪里,还请诸位大臣随奴婢一同迎皇长子登基,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出言者,让人有些意外,却又让人感觉在情理之中。

他不是别人,乃是司礼监太监王安。

因为他伺候了大半辈子的泰昌帝病逝,王安这两天的情绪一直不高,但作为于宫中扎根半生,耳目遍及紫禁城各处的太监头子,其于宫中发生的一切,他是最为知晓一切的人之一。

比如向朝臣散布“李选侍意图劫持皇长子,以扩张其之权利”,便是王安的杰作。

包括前次泰昌帝驾崩时,此等重要消息,亦是王安所传递的。从大的角度看,王安不像是一个太监,更想是一个心怀着天下的政客。

众臣寻着声音而去,看到了满脸萧条,变得熟人都快要不认识的司礼监大太监,精神皆是一振。

“原来是王公公!”

“王公公,敢问殿下现在究竟在何处?”

“是极,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还请王公公带路,尽快找到皇长子。”

……

正和朝臣争锋的西李,一见近段时间还算安分的王安冒头,吓得混都快丢掉了。

王安能打探到朱由校现在的住处,她不奇怪。令她奇怪的是,缘何王安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其之亲随太监李进忠更是不堪,摇晃了两下,在旁边侍从的搀扶下,才慢慢站稳。

然后往西李身边移动了两步,颤声道:“娘娘,该怎么办?”

西李的脸上尽是阴沉,强撑着精神道:“还能怎么办?先走一步看一步。”

且说王安在见识了朝臣们的意志后,向西李行了一礼,接着便在这两日于他处求援的魏进忠的搀扶下,往乾清宫内去,本守卫在此的侍卫见此,自没有阻止,群臣也恰好随行。

不消半刻,“圈禁”朱由校的西暖阁就到了。

这边十几号人的动静,不仅是吸引了守卫侍从的目光,也为屋内的朱由校听到。

他心里顿时明白发生了何事。

“移宫的戏码果然开始了吗?于此两日,也该我出场了!”朱由校整了整衣衫,看向面前关闭的房门,仿佛是看到了屋外站着的众人。

他大踏步的走了上去……

少年的脚步很稳,很踏实……

嘎吱!

一阵清脆的响声响起。

正抬起了右手,走在最前方,准备敲门的魏进忠定住了,他守候的王安,还有朝臣方从哲,刘一燝等人同样定住了。

“殿下!”

“殿下无恙乎?”

……

一时间,嘘寒问暖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于李进忠的陪伴下,走在重臣后面,以观事态发展的西李,精神瞬间紧绷起来。

出乎所有人预料,就连西李都有些不可思议的是,朱由校接下来的话,非但没有责怪西李,反之,把罪责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劳西李娘娘照顾,孤染疾后,很快康复了,现在已是无大碍。

英国公,还有方阁老,诸位前来所谓何事?”

朱由校明知故问道。

前方的方从哲,刘一燝等人对视了一眼。

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连太监王安都略带深思的望了下朱由校,然后很快低下了头,只不过其之背部,在不知不觉中又弯曲了几分。

能让王安心甘情愿地伏下那高高的脊梁者,寥寥无几。万历皇帝是一个,泰昌帝是一个,现在又到了皇长子朱由校……

现在看来,皇长子已经开始有了王者霸气,先帝您看到了吗?

“微臣等请皇长子移步文华殿!”

“诚如御史大人所言,还请皇长子往文华殿而去。”

令几人颇感意外的是,朱由校竟摆了摆手,望向东暖阁的方向,又在不经意间看了下后方的西李。

“英国公,方阁老……”

面朝着朝中重臣,叫出了一个个人名,这些人的长相或是官职,正是他根据记忆回忆的,好在这些人名和对饮官职并无出错。

然后,行礼道:“孤且年少,朝中事,这些时日,还要劳烦诸位大臣操心了。孤会在乾清宫待够七日,以为先帝守灵。

而后才会往文华殿而去。”

百善孝为先,为先帝守灵本就无可厚非之事,而朱由校口中的七日,满打满算,现在不过剩下五日。

五日的时间,可以做出更多的准备。

而做此决定,亦是恰好令朝臣与西李都有了台阶下。许多朝臣或是担心西李干政,欲使之移宫。

朱由校近两日深思熟虑后,决定作出改变。西李能成为宫中某人的利剑,缘何不能成为他防备朝臣的利剑?

年少的朱由校准备博上一把。

“臣等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