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仙侠小说 > 缘起聊斋 > 第三十二章:太阴

第三十二章:太阴

在香玉惊讶的目光下,虞尧臣笑着将耳中的三狐铃唤了出来。

这个陪伴他跨越两个世界的奇妙铃铛又在此刻大显身手。

虞尧臣轻轻将铃铛一摇,香玉便化作一道灰色光芒消失无踪。

香玉只觉脑袋一晃,便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世界。

这个世界生长的花草格外高大,如参天大树一般。

其中最大的一株莲花上,有一只纯净无瑕的纯白蝴蝶在卧着休息。

这里的一切让香玉感到格外的惬意,她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想要躺在脚下的松软土地上好好的睡一觉。

可她很快就反应过来,惊讶道:

“我怎么感觉不到本体的拘束了,仿佛我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这时,“天外”传来了一道爽利的笑声:“这就是我那件宝贝了,走吧,和你去见你的好姐姐。”

虞尧臣将三狐铃收回耳中,便准备前往观里和师父报备一声后下山。

来到观里,只见徐文清这位三清观第五代掌观正端坐在上清灵宝天尊下面的蒲团上,他背后的案台摆放着供给道祖的瓜果以及烧着香料的紫卦香炉,火花从炉中迸射,降香产出的兰麝气味袅袅飘散,他处于之中,显得飘渺而又超脱。

虞尧臣看着这位仙风道骨的师傅,一时间竟不敢打扰,生怕害了这安静的氛围。

但他开门的声音已经响起,一阵不属于屋内的凉风也已进堂,安静早已车水马龙般离去。

徐文清睁开眼睛,看着自己这位刚入门却已不属于此的弟子,淡然说道:

“你入山已有一段时日了,修炼的颇为勤恳,虽说筑基的还未到极致,但也可以传授本脉大道之法了,你想学否?”

虞尧臣叩首道:“弟子想学!”

徐文清手中拂尘一挥,一阵仙音瞬起,他玄而又玄的声音覆盖其中:

“本脉长生之法,用四字可以概括,那便是‘斩妖除魔’。凡是无道之辈,我等皆可斩之增进修为,直至飞仙。这就是我脉祖传真法《除魔真我护道心经》的要领,是道门之中为数不多的杀伐真法之一。你且记住,习此真法,当以匡扶道统为责,斩却天下妖魔为任,万不可懈怠无为,否则人神俱灭!”

虞尧臣浑身一颤,似懂非懂的叩首拜道:“弟子醒的。”

徐文清见其诚恳,遂将拂尘朝虞尧臣的头顶一拍,一道力量瞬间将其支配。

几百个玄而又玄的文字在虞尧臣的意识中若星河一般连在一起,散发着混沌而又古朴的气息。虞尧臣灵机一动,其中一颗瞬间成千百倍的亮起,这颗星辰似有千疮百孔却又如月盘般皎洁光滑,清冷的气息从星辰的表面散开,仿佛能将人冰冻吞噬。

“月亮!”虞尧臣对这颗每天夜里都能见到的星辰再熟悉不过了。

而就在这刹那,他仿佛看见这颗星辰的中央,一座高大而又神秘的宫殿当中,有一只笨拙的兔子在朝他跑来,在这只兔子的背后仿佛又有一道倩影在顾盼生姿。虞尧臣将毛茸茸的月兔捧入怀中,在想它是公是母的功夫,这只玉兔便化作一抹光辉消失不见。就在它消失的瞬间,虞尧臣的脑海中莫名多了一枚玉简。

这枚玉简悄无声息的展开,里面却不是什么功法而是一张模糊不清的地图。

地图的表面漂浮着一层薄薄的云雾,唯有一个地点清晰的亮着——崂山。

这是什么意思?虞尧臣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时,徐文清的声音响在他的耳边:“徒儿,你点亮的是什么星辰?”

虞尧臣睁开眼,一股清冷的气息从眼中蓬勃而出。

徐文清震惊道:“太阴?”

“……是,太阴。”

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

这个星辰在舍仙真君建观之后的记载中还从未被点亮过!徐文清只在典籍中听过其描述。

点此星者,一身法力凝练至极,成阴寒寂灭之态,一呼一吸之间可冰封千里。

若是放在古时,点此星者被唤作“太阴真人”,除了闻所未闻的“太阳真人”,已经算是这一道脉登峰造极的造化了。即使是在那个强者横出的年代也可以说的上妖孽级别的人物了。

想到这里,徐文清叹了口气。

只可惜,时代变了。

他看了自己这个生不逢时的可怜弟子一眼,笑道:

“你好像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虞尧臣确实是将焦急表现在脸上,他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玉简”到底是什么东西。

走火入魔,往往就是突然出现在修炼途中的一点点意外之中。

他不敢放纵,经验告诫他面对未知的事物要小心翼翼。

虞尧臣将玉简取出,交给徐文清,希望能得到一丝答案。

徐文清一看,眉头便深锁起来,这寒气逼人的玉简不带有一丝浊气,仿佛来自九天之上。联想起自己这个弟子点亮的星辰,徐文清若有所思,运用“星术”慢慢推演,果然其中有几分若隐若现的关联。

九天之上,太阴广寒宫……

徐文清察觉到了这个方向,许多杂乱无章看似没有关联的点连成了一条不太清晰的线。他松开紧缩的眉头,深深的叹了口气,淡淡地道:

“福祸相依,对你来说不是坏事。”

徐文清将玉简还给虞尧臣,看着他身上缠绕颇深的因果,这“变数”来的仿佛也情有可原。

虞尧臣听到这话方才舒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绝对的坏事便好!

将冰凉的玉简再次收回脑中,虞尧臣这才想起自己的来意。

刚要开口,却听自家师父又笑吟吟的开口:“我知道你来干什么,我许你下山。除此之外,我还要送你一件东西。”

说罢,徐文清手中便多出一把藏在鞘里的墨黑长剑。

虞尧臣瞬间眼前一亮,道了一句“谢过师父”,便迫不及待的将长剑拿在手中。

徐文清叫停了他拔剑出鞘的动作,笑道:“这一把剑,名叫‘潜渊’,是我青年时的佩剑,四十年前我最后一次将它拔出剑鞘,这四十年里,我一直在温养它的‘精气神’,下一次拔剑,它要见血!见邪魔歪道的血。”

“好。”虞尧臣朗声道:“它下一次出场,必光寒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