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大官人的主角宝典 > 第四十七章摊上大事

第四十七章摊上大事

摊上大事了!

西门乐真的摊上了大事!

周仓心血来潮的想着给主公找一个丫鬟,然后掳掠到名满天下大儒的女儿蔡琰,就此给西门大官人弄了一个大,麻烦。

洛阳

作为大汉首都的洛阳城,此刻还是繁华依旧,至于城外遍地的灾民,则是没有被城中的达官贵人放在眼中,这些灾民在他们眼中,就像是韭菜一般,割了一茬还有一茬,丝毫不值得珍惜。

“陛下,蔡博士上书,请求陛下解救他女儿!”已经官复原职的卢植在五日一次的朝会上,忽然站出来道。

“嗯?什么事?蔡博士,谁啊?”刘宏和三年前相比,显得更加憔悴了,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卢植心中叹了一口气,他是大汉的真正忠臣,但是看到皇帝如此不给力,国势日益衰竭,这让这位忠心的老臣心情极为沉重。

“蔡邕蔡博士,他女儿被太行山的西门乐掳掠过去了,请求陛下做主!”

卢植说出了老友的请求,其实这是很不合规矩的,毕竟蔡邕的这个要求,有点威逼皇权的意思,但蔡邕被贬十年,早就在朝堂中没有了权势,只好求到老友卢植等人身上。

“嗯?”刘宏一愣,随即他想起了蔡邕是谁,这个人是他曾经很看好的一个臣子,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贬斥了他,没想到一晃过去了近十年。

看到刘宏感兴趣,卢植连忙道:“蔡博士的女儿,本来打算前往河东郡,和安邑县的卫家卫仲道成婚,但是没想到半路遇到了贼寇袭击,最后被太行山的贼寇掳掠过去,”卢植尽量省略着说,因为他知道刘宏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长话短说是最好的。

刘宏转头看向张让:“让父,你不是说太行山的西门乐极为安份吗?怎么敢出来掳掠女子?”

语气虽然平淡,但是熟悉刘宏脾气的张让,能够感觉到刘宏有一种被戏耍的愤怒。

“陛下……”张让也是头大如斗,对于西门乐也恼怒起来,你说你一个贼寇,躲在太行山称王称霸不行吗?非要跑出来掳掠蔡邕女儿。

“不管了,传令皇普嵩,刘虞,丁原,董卓四人,以皇普嵩为主将,共计十万大军,攻打太行山内的西门乐,”刘宏冷笑一声:“嘿嘿,别以为朕不知道,西门乐是张角徒孙,他们这些反贼都该死!”

作为统治大汉四百年的汉家天子,虽然已经势颓,但是刘宏也不是谁都可以蒙蔽的。

“陛下……”张让顿时吓得跪倒在地,他没想到刘宏心中这么清楚。

刘宏没有搭理张让,而是对卢植道:“卢爱卿,朕这么处理,你可满意?”

卢植心中讶然,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杀伐果断的刘宏。

在朝议中的各位大臣,看着忽然变得不糊涂的刘宏,心中都一动,把小心思都收了起来。

“陛下英明!臣等领旨!”众臣没有一个反对的,一方面是卢植奏告前,蔡邕早就登门求见过三公九卿,用他这张老脸请求他们帮忙。

另一方面是刘宏忽然表现地看透事情,这让这些大臣的小心思收敛了不少,更何况刘宏派出的四人中,有两人是忠心汉庭的战将,另外并州丁原是何进那一方的人,董卓则是自成一派,和他们这些世家无关。

大将军何进则是面有不满,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蔡邕看不起这个屠户出身的大将军,所以并没有登门相求。

“呵呵……”在冠冕下的刘宏,看着下面众位大臣的面部表情,心中冷笑。

刘宏虽然昏庸,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的能力还是有的,出身落魄侯爵的刘宏,从小没有受到正规教育,当了皇帝几年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世家推出来的代言人。

刘宏曾经反抗过,鸿都门学虽然名义上是为了辞赋设立的,但何尝不是为了给寒门一个出路,可惜失败了,他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对于钱财和美色没有抵抗力,慢慢地就变成了这样。

下了朝议后,卢植匆匆赶回自己的府衙,他脸上带着笑容,皇帝的忽然振作,还有决定出兵攻打太行山的举动,让这个老臣感觉老泪纵横。

“子干,如何了?”一个头发花白,神情憔悴的男人焦急地询问道。

“伯喈,你不用太着急,陛下已经下令皇普嵩为主将,从幽州,冀州,并州,河东四个地方进攻太行山!”卢植很开心,今天看到皇帝不昏庸,而且他老友的大仇还能得报,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头发花白的男子正是当世大儒蔡邕蔡伯喈,当日卫家知道了蔡琰被抓后,感觉被打脸了的卫家家主愤怒无比,但却毫无办法,毕竟卫家只是一个世家,虽然影响力不小,但对于贼寇是毫无意义的。

卫仲道对于自己妻子被抢,也是愤愤不平,身体不好的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想,然后就病倒了,不过这一病,倒是让他想到了办法,那就是通知岳父蔡邕,通过蔡邕的影响力,促使朝廷发兵攻打太行山。

蔡邕收到了卫家的消息后,也是大怒,想他名满天下,何曾被人如此欺辱过,哪怕是被贬,也是各地太守的坐上宾,什么时候连自己女儿都保不住了?

在知道了卫仲道的方法后,蔡邕立刻就从吴郡返回洛阳,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拜见了朝中的大部分实权人物,请求他们不要反对这件事。

蔡邕蔡伯喈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享誉数十年的名声,朝中大臣没有反对的理由,加上西门乐是黄巾余孽,众位世家出身的大臣,可还没有忘记和黄巾的仇怨,毕竟起义之初,黄巾军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世家坞堡,朝中大臣的世家分支,很多都因此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而且能够得到蔡邕的感激,怎么想都很划算。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时候,处于太行山中的百姓们,也开始了新一年的耕种。

在正月十五之后,通过强大的组织力,在仅仅一个半月内,就把长治城中的百姓迁移出了大半,让他们在城外汇聚成了新的村落。

长治城内剩余地四万百姓也被组织起来,开始往南耕种,他们还需要适应几个月的时间,扫盲后才能分配出去成为新的村落,这样才有利于管理。

“主公!”就在西门大官人有点昏昏欲睡地听着李佐汇报春耕进程的时候,黄小虎紧张地跑了进来,连基本的礼仪都没有管。

西门乐顿时来了精神,黄小虎这么急切,可见真的有大事发生,现在太行山中的一切都按照他的规划行事,很多事都可以解决,就像是当初流水线上的员工操作手册一样,并不需要他太多关心,只要把控好质量关就行。

就比如李佐刚刚汇报农耕情况,就是时间到了之后,由各村的农业吏员组织百姓,准备春耕,首先是检查各条水渠,然后是指导百姓,传达西门乐的指令,最少种植五亩土豆或者地瓜,其余的随便他们种。

这些农业吏员是官员的一种,西门乐规定官员由吏员一步一步进步,因此农业吏员在以后,也是有可能成为中央大员的。

在百姓春耕后,农业吏员还要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把村中大小水渠重新修缮,再之后他每天还要巡视,并且做好准备,防止出现自然灾害。

总之这个农业吏员就是西门乐的质量监督员,专门掌管耕种效果的,如果秋收之时,发现收成下降,没有正当理由的话,能够直线追责。

除了农业部以外,其余的管理也差不多,大官人把这太行山内的百姓当作试点,实行他的工程师治国理念,一切都用数据说话,彻底摒弃现在时期的各种模糊汇报,比如,汉中平元年,大旱,欠收这种记载。

发生这种天灾,会要求手下记载哪里大旱,具体到哪个村,有多少亩地,有多么旱,收了多少公斤粮食,和去年相比下降了多少……

这种治国理念,一开始李佐等人还极为不适应,但是随着扫盲的结束,底下人基本各个都认字,简单的四则运算也没问题,这些事就很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