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大官人的主角宝典 > 第四十二章三年(上)

第四十二章三年(上)

冬去春来,夏至春走……

四季轮换交替三次后,时间慢慢过去了三年。

公元187年12月31日,太行山南麓,长治城城主府。

“主公,新年好……”

西门大官人穿着白色汉服,披着一件羊毛披风,大模大样地坐在府衙大堂正中央,接受下属的新年拜见。(ps:不知道汉朝过年怎么拜见上司……)

府衙大堂很大,能容纳数十人端坐,在西门乐下手左右两边坐着不少人,左边的是石老三,黄小虎,宁贵,周仓,张燕,程普六人,右边则是坐着李佐,伍满仓,贾世清等人。

这三年来,处在太行山中的西门大官人很安稳,既没有出山劫掠,也没有攻打城池,张让对此极为满意,也让他在刘宏面前倍有面子。

当初就是张让请求刘宏安抚西门乐,太行山易守难攻,如果进山攻打,军费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至于在外围围困,也是要消耗很多,这让贪财的刘宏怎么愿意,现在他这么安份,这也让刘宏下意识地忘了他。

因为西门大官人没有到处蹦跶,历史似乎又回归了正途,刘宏依然耽于享乐,世家依然辛勤地挖着大汉的根基,扩充实力,兼并土地,官吏依然贪腐,百姓依然民不聊生,一副末世王朝的样子。

“李佐,说一说我们的情况!”西门乐看了看站在右手边第一人,李佐因为三年的执政,能力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按照西门乐制定的休假日,在统计汇报后,就可以放假半个月,因此李佐并没有耽搁,连忙概述情况。

“主公,现在长治城内军民约十万六千人六百余人,其中军队两万人,屯田兵两千,百姓约八万四千六百余,共开垦农田约八十万亩,今年计划开垦五十万亩,尽量做到每人十亩土地,还有就是屯垦兵每人耕种的一百亩土地,也要一并开荒出来。”

“五十万亩?还不够!后年估计会有大批流民,尽量组织百姓开垦,长治城周围土地开荒完毕的话,那么就往南去,在丹河和漳河支流处建立一座卫星城,建成后再往西,沁河东边也有一块平原,也可以在那里开垦!”

西门大官人回忆了下锦衣卫探出来的地图,然后吩咐道,现在是中平四年年底,距离刘宏驾崩还有一年多,到时候就真的是乱世来临。

“还有就是准备迁移城中百姓,只要是在长治城中呆了两年,扫盲完成的,就可以迁移到他们土地旁边,根据千人一个村落,让他们分散开来,记得统计百姓家中人口,只要是十岁以上的孩子,不分男女,就可以承包十亩土地。”

想了想,西门乐继续道:“周围如果没有土地,那么就让百姓分家,如果土地不够分,那么就全家迁移,不迁移就等到孩子十八岁成年,分家后再出去承包土地!”

至于村落的基层人才,西门乐在太行山三年,做得最多的就是培训人才,管理上百个村落的基层人才,早就培养完成,大才没有,但是听话的基层人员很多。

只要到长治城两年的百姓,基本上都被大官人扫盲了,要不是弄不出太多的铜线,西门乐估计他治下百姓,都可以进入天朝农村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就是村长天天大喇叭喊话。

之所以能这样,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人口少,可以集中资源培训人才,再加上土豆地瓜产量的爆发,在第二年西门大官人就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这几年皇普嵩作为冀州刺史,让西门乐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起码他的军民人数,就没有历史中张燕那么多,主要是因为皇普嵩知道他的厉害,控制着人口流入太行山。

但这么做也有好处,那就是太行山里面发生的一切,基本上没有人知道,哪怕偶尔有人进入太行山,发现了这一切,和人诉说,也没有人会相信。

“诺!”李佐没有询问后年为什么会有大批流民,这几年西门乐的表现已经彻底收服了他,他只要按照主公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伍满仓,你们工业部呢?”西门乐看了看坐在李佐下位的伍满仓,询问道。

伍满仓这几年很努力,是当初那几个学徒中仅剩的两人之一,还有一个学徒是司法部的贾世清。

其余学徒因为表现不佳,慢慢地职位就被后来的人代替了,成为了别人的下属,这和个人的努力,还有天赋有关。

“主公,现在我们有小高炉十座,一座试验型的中型高炉,在铁矿不断的情况下,年产钢铁可以达到三千吨,水泥厂两座,人手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扩大产量,还有就是有两百多台简易水力车床,主公说的蒸汽机因为工艺不过关,效率极低,还不适用……”

伍满仓说了很多,但其实和三年前没多大区别,最多的就是数量增加了一些,技术却没有提高多少,原因就是工艺还达不到,而且合格工人也少。

西门大官人采用土地承包制,这让他的百姓很高兴,因为每个人都有土地种了,导致的后果就是他工人数量不够,也就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有人出来打工,农忙之时,西门乐的工业部其实是停摆的。

摇摇头,西门乐知道伍满仓的意思,也就是抱怨工业部没有人手,但是他也没办法啊,虽然百姓因为他扫盲的原因,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但是民族基因里的土地情节却抹不掉。

“不用着急,我们现在人口不多,而且百姓前几年饿坏了,对于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过几年就好了!”对于这个问题,西门大官人只能这么回答伍满仓。

“主公,是不是先让去年加入我们的百姓,先成为工人?”伍满仓带着点希冀的眼神道,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红彤彤的钢水,从小高炉内流出的情景。

“不行!”就在这时,在伍满仓后排的一个五十多岁老头立刻反对。

这个老头名叫周竖,字立德,他是佐吏出身,黄巾军攻破城池后,他被迫逃亡,和家人失散,成了流民,入了太行山,被西门乐独特的治理方法折服,成为了西门乐的臣子,算是第一个被他折服的官吏。

周竖年纪比较大,且又是读书人,但他性格比较古板,因此西门乐让他管理教育,而他反对的理由就是去年加入长治城的百姓,还没有扫盲完成,如果去当工人,会耽误扫盲的时间。

西门乐在给百姓扫盲之时,发现他们其实不太愿意学习,没有办法之下,便把认字和土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认识了常见的三千字,通过考核才能租种土地。

有了这个规定后,百姓认字的速度猛增,基本上一年时间就能认完字,努力一点的甚至能够看懂大官人发行的长治周报。

伍满仓看到是周竖反对,嘴唇动了动,然后不吭声了,周竖是一个性格古板的人,如果反对他推广教育,会被教训地很惨。

周竖认为大官人的扫盲教育,是圣人的有教无类,这让他极为推崇,因此坚持要把百姓扫完盲,才算是正式成为大官人治下的百姓。

西门乐点点头,他赞同周竖的坚持,文盲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要不是没有合格的老师,他还想把所有百姓都培养成初中生呢,现在不过只是能够认字看故事书,最多就是会一些简单的算数,拿到后世去,就是严重偏科的学生。

看到伍满仓卡壳,在他下方的农业部秦凯咳嗽了一下,然后站出来道:“主公,我们农业部获取了大丰收!”

这算是西门乐势力下最好的消息了,因为土豆和地瓜的高产,这两年的时间里,他麾下百姓不单单不用饿肚子,还有足够的粮食养猪。

因为百姓都住在城里,西门乐不允许他们在家里养家畜,要不然非把长治城弄得臭烘烘不可,一不小心来个瘟疫,那就是一锅端,只有等百姓们分配到村落后,就随便他们养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