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在一万年之后醒来 > 第三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三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

军山之所以被称之为军山,不仅因为它的样子像一排守卫边疆的士兵,更重要的是百年之前这里出了一位名人。

此人号称军神,却不是自封的,而是别人对他的尊称。此人神就神在,居于军山之中,从未出山半步,却对天下大势了然于心,三次拯救大雁城于水火之中。

当年大雁城遭受边境部落——乌木的侵略。乌木部落地处草原,擅长使用骑兵,快准狠,打击力极强,一度将大雁城逼入绝境。

之前尚有军山这一道天堑,但是乌木部落首领天纵奇才,绕过军山发动奇袭,直接兵临城下。

军神此时虽未出山,但是口耳相传,军山之中藏有上古秘籍,而有一人有幸得到天传,已然觅得天机。大雁城主在走投无路之际,进入军山,终是寻得了奇人。

军神未出茅庐,尽知天下形势,谈笑之间,献出一策,竟退敌千里之外。

大雁城一共经历了三次生死存亡之灾,均被此人在深山之中退敌。

世人称之为——军神。

当得知张瑞是来自于军山的时候,学堂的老先生不自觉就冒出了张瑞是军神传人的念头。

因为这个军神有一个特征和张瑞很像——他们都通晓失传已久的古文。

“除了三进军山的老城主,世间再无第二人见过此人。老城主对古文有一定的研究,便是来自于那位军神。此人精通古文,还来自军山,保不准真的是那位传奇人物的传人!”老先生心中想。

这一边还在胡乱猜测,张瑞这一边却是迷茫了整整一个月。

他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梦。可是随着每一天早晨,一次次的醒来,一次次的失望,他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

“一万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是怎么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这一万年?我在沉睡前见到的那一个又一个超出自然科学的事件到底是什么?所有人都死了吗?为什么就我一个人活了下来?”张瑞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问题。

那么家人呢?他的家人、朋友是不是也像他一样活下来了?

不知道,他什么都不知道。

张瑞捧起了头,差点哭出声来。

“末日将临,至始皇陵!”脑海里再次跳出了这一句话,宛如醍醐灌顶,让他清醒了起来。

“既然躲进秦始皇陵让我躲过了这一劫,这一切的秘密就应该在秦始皇陵之中,我要再一次找到它,没准还有其他人还活着......”他看着屋外的军山,喃喃地道。

“公子,爷爷让你去吃饭了!”拐角处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是那学堂老先生的孙女。

“来了。”张瑞心中已然有了目的,终是有了一些活力。他站起身来,刚跨出屋外,就看到老先生的孙女。孙女长得二八模样,阳光开朗,笑起来一双眼睛眯成两条缝,让人心情大好,她还有个十分美丽的名字——花蕊。

就像春天的风一样。

这一个月来,张瑞为了了解到大灾变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已经大致学会了现代语。现代语发音和普通话有很大相似之处,语法结构方面则与英语很是类似,刚好这两种语言张瑞都比较熟,又有老先生这个“半翻译”在,学起来轻松了不少。

“公子,那首诗实在太美了!”花蕊回过头来,俏皮地说,“爷爷之前一直不会念这首诗,也不知道它的含义,还是公子你厉害!”

“叫我张瑞吧。”

“好的,公子,你能不能再念一遍,我念起来总念不像。”她睁着大大的眼睛,边倒着走边眨巴眨巴地看着张瑞。

“咳咳~”被看得不好意思,张瑞老脸一红,别过头去,缓缓地念起了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一首唐朝的诗,作者是元稹,是他思念自己的亡妻时所作。

也正是因为这首诗,让张瑞明白了,自己真的不是穿越,而是实实在在地沉睡了一万年。不然何以这个世界会出现唐代的诗?也不知这学堂的老先生是从哪里得到了这首诗。

听着张瑞用好听的古语一字一句地念起了这首诗,花蕊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怔怔地看着张瑞出了神。

那一天的阳光,很温暖。铺在屋前的石板上,都好像能听见声音。

“喂~”张瑞走了几步,看到花蕊没有跟上来,回过头来向她喊了一声。她一下子回过神来,双颊绯红,低下头去,快步走到了张瑞的前面。

“公子你讲古语真好听。你之前一直讲古语吗?”

“叫我张瑞吧。”张瑞又重复了道,“我之前一直在山里面,师父教我的就是这种语言。”

为了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张瑞编造了自己的身世:他从小被师父收养,一直未出过山,与世隔绝。师父一直教他的语言就是古语。直到师父去世,张瑞在山中整日不知作甚,误打误撞走出山来,到了大雁城。

“那你能多教我几首这样的诗歌吗?”花蕊又一次停了下来,站在张瑞面前道。

小丫头一米六十多了,刚窜到自己的肩膀处,一身淡蓝色的衣服,下面是长长的裙子,手上还绑着两条绸带。

青春真好。

不像他,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二十八岁还是一万多岁了。跟花蕊比起来,他真的可能已经是一个老妖怪了。

“当然没问题了。”张瑞笑着说,“我教你学古文吧!”

“好!谢谢公子!”花蕊开心地又蹦跳了起来,一眨眼就飘到了吃饭的饭堂。

饭堂里十分热闹,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在那里吵吵闹闹,像极了张瑞小学时候的食堂。老先生看到张瑞出来了,很是高兴,忙走过来,行了一个礼。

“张公子,不好意思,中午忙于照顾这群小孩子,饭菜就随便了点。”

“我以前吃的比这个简陋多了!”张瑞笑笑。

老先生是个热心肠的人,自散家财建立了一座学堂,专门教一些十一二岁的小青年读书识字,几十年如一日,是大家眼中慈祥的老爷爷。

张瑞看到此地此境,一下子好像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小学里,他也有个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虽然没有满头的白发,但却一样的热心肠,一样的将培养孩子放在第一位。

一切好似轮回,一万年前,一万年后,两个场景重叠在一起,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现在,什么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