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我的山居生活 > 057春雨贵如油

057春雨贵如油

田宁第一次熬到很晚,时不时跳下车,拿着手电筒去仓库看看,去狗窝看看,白萝卜、胡萝卜,化粪池,甚至还摸黑去了一趟池塘。

如果下雨,小鱼苗会不会受到冲击?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陶炉。

富贵似乎也知道今晚很关键,强打精神跟着田宁到处巡视。田宁在陶炉旁检查的时候,富贵趴在一旁,大概陶炉旁太温暖,这家伙睡着了。

没办法,富贵还小。不像长大了的田园犬,日夜保持着警惕,有点风吹草动马跳起来。

田宁坐在房车台阶守护着一炉熊熊烈火,远处是刀砍斧剁般的山崖剪影,更远处则是积攒了无数乌云的夜空。

“欧……欧……”一串清晰的叫声传来,从山谷东边往西边而去。

自然界的夜晚其实一点都不平静。

“可能是一只正在捕猎的鸟。”田宁心想。

身处一片黑暗的室外,只有门前一小片地方被车厢里的灯照亮。田宁不觉得丝毫害怕,反而有一种踏实感。

迷迷糊糊中,头顶传来轻轻一声“哒”,接着又是几下。

田宁勉强睁了一下眼,咕囔了一句“下雨了”然后换了个更舒适的姿势,睡过去了。

雨不大,田宁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淅淅沥沥”的雨声是催眠曲,也是定心丸。当它还是天的乌云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总给人以担心和希望。等到乌云化成雨坠落了,才发现原来没什么可担心的。

地面水分蒸发形成了天空的云,云再变成雨,一个循环,不断的循环。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田宁在最后一滴雨落下后醒来了。睁开眼时,天还没有大亮。清晨的温度很低,得多加一件衣服。

“嚯!”如果说刚刚耕完地,土壤就像松软的地毯,那么下过春雨的土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海绵。这种土壤,让人自然的想在里面栽种些东西。

田宁来到红薯温室。

随着周围修建的大小工程陆续完工,这个小温室越发不起眼了。可是田宁很重视它,第一批秧苗,种就能马开始蔓延的红薯,4号山谷首当其冲的农作物,地位极其重要!

它的温床太小太寒酸,开玩笑呢?

但是秧苗还是早了些。《农民的自我修养》里说:开春谨防倒春寒。红薯苗长到10厘米以,白天温度高时要通风壮苗,随着地温逐步升高,加大通风口,直至把温室完全敞开。

田宁伸手弹去密封膜下侧的水珠,几只红薯已经发出了十几棵芽,长到了豆芽那么长。

“嫩绿,4号山谷第一抹嫩绿作物,这项桂冠授予红薯苗。”

比起之前苦菜、荠菜和白蒿,红薯苗才是正儿八经的农作物。虽然那三样野菜早早的占领了土地,真正的农民并不认为那有多么了不起。

实际苦菜这东西,严冬时节也能在野外见到。背风的地方,挖开积雪或者搬走石头,你会惊奇的发现长叶子的苦菜!

只不过它的叶子是青铜色,温度越低,颜色越深。

等到万物复苏,发出新芽,苦菜、荠菜这些立刻就被其他野草包围起来,泯灭在春天的万物竞发中。

农作物中,红薯担任了先锋一职。田宁开始第一次规划土地用途,也就是定种植红薯的位置。

看来看去,哪里都好,哪里都定不下。

由此可见,第一棵秧苗对第一次当农夫的田宁来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时间早呢,至少还要过一周,急什么?”田宁本来想在化粪池旁,给红薯安排几平方土肥水美的宝地,又担心以后种植其他作物不好统一调配。

进度图都还没显示,我急什么?到时候再说吧,什么作物都是好的,都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欧……”昨晚听到的鸟叫声再次传来。田宁抬头看到一只巨大的鸟从悬崖空掠过,像一支灰色的箭,迅速钻进了东边山顶的松柏林。

“鹰?猫头鹰?”这玩意儿出去了一夜,这是回家睡觉去了,不是猫头鹰是什么?

怪不得来这么久了,没发现有田鼠的痕迹,原来这里有田鼠的天敌啊。不过这只猫头鹰负责的区域未免太大了些,度假区只看到这一只。

田宁围着黄土地转了一圈,发现山坡汇集起来的雨水,漫过走机器的小道,从一堆堆的碎石中间淌进来,淤出了一个个小水坑。

“来工作了。”田宁琢磨,得把这些碎石利用起来,在小道下垒一道石墙。既拓宽了小道,又防止了雨水侵袭,还美化了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