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晚明风云 > 第五十一章 邓保罗的梦想

第五十一章 邓保罗的梦想

七月二十一日早上,周羽吃完早饭,回到军营的办公室,顺便拿起办公桌上的《华夏书院学报》翻看,突然房门一开,进来一个人。

周羽心说谁这么没礼貌,抬头一看,原来是宋应星。

“大哥,进门前麻烦敲敲门,万一撞见不该看的场面怎么办?”周羽私下与宋应星说话比较随意。

“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吗?”宋应星回道。

“万一,我是说万一有呢!”周羽道。

“你把我弄糊涂了,现在这个场面我是应该看呢,还是不该看呢?”宋应星继续打哈哈。

“你说呢?”周羽佯作不快地说道,“有什么话快说。”

“我得到个宝贝,你给看看。”宋应星神秘兮兮地从怀里拿出一样东西,递给周羽。

周羽接过来,那是一块圆咕隆咚的东西,用一小块绸布包裹着,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什么东西?莫非你想用宝石贿赂我?”周羽一边打开来绸布一边说道。

“你说对了,此物价值堪比宝石,甚至有过之。”宋应星笑眯眯地看着周羽说道。

打开绸布之后,一块透明的、形状有点像土豆的不规则东西露了出来。

“玻璃!”周羽惊叫出来,对于周羽来说,他太熟悉这东西了,在前世,玻璃制品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什么?”宋应星从未听过这个词。

“哦,就是没有杂色的琉璃。”周羽解释道。

“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东西?”周羽仔细地用绸布擦拭着那块玻璃,他发现,这块玻璃质地均匀,晶莹剔透,内部没有任何气泡。

“这是那个泰西教师邓保罗烧制出来的,今早他找到我,给我看了这个什么玻璃。我看此物与千里镜上的透明琉璃片一般不二,觉得应该有大用处,就拿来给你了。”宋应星解释道。

“何止是大用处,简直就是宝藏。我本来想大量烧制玻璃,却苦于没有配方。那泰西有个意大利国能够生产玻璃,但与我们相聚过于遥远,无法获得技术。没想到今日竟被这个邓保罗研制出来了。”周羽兴奋地说道。

“可那邓保罗说他来自威尼斯国。”宋应星道。

“哦,那是意大利的诸侯国。”周羽敷衍道,他不想纠缠意大利与威尼斯的关系,哪怕邓保罗来自火星,此刻也是他周羽的人,邓爷爷不是说过嘛,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带我去见邓保罗。”周羽急切地说道。

“他正在门口候着。”宋应星答道。

“那就把他请进来。”周羽吩咐道。

邓保罗进来后,对周羽毕恭毕敬地长揖施礼,说道:“在下威尼斯人邓保罗,见过周大人。”

汉语说得字正腔圆,三十岁左右,一身青布长衫,头戴儒生方巾,如不是那双蓝色的眼睛,此人活脱脱就是一个汉人秀才。

“邓先生免礼,请坐。”周羽也客气地起身回礼。

“先生大才,能够烧制出如此纯净透明的玻璃,好一个巧夺天工的手艺。不知先生如何做到的?”周羽好奇地问道。

“承蒙大人夸奖,实不敢当。在下自幼生长在穆拉诺岛,家父得祖辈福荫,学得烧制玻璃的手艺,本来在下也没想传家父衣钵,以烧制玻璃为业。自来大同以后,见大人求贤若渴,平易近人,便心生仰慕。大人学识渊博,胜在下万倍,在学术上在下没什么可帮忙的,只是在玻璃烧制一途,或可尽绵薄之力。因此,在下幸得长庚先生帮助,制作了小型坩埚炉,边回忆家父烧制玻璃的过程,边调整配方,用了近半年时间,试炼了不下百炉,方才有今日之小成。”邓保罗简单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太好了,先生的科学精神值得华夏书院的每名师生学习。长庚,你们工商业管理委员会要有一个管理知识产权的部门,将在校师生的发明创造登记为专利,任何人要使用专利必须经过发明人的授权,让发明人获得满意的收益,我们的专利登记,就从邓先生的无色玻璃烧制开始吧。”周羽对宋应星吩咐道。

周羽转头又对邓保罗道:“我周羽会保护先生的发明专利不被侵犯,先生可有偿授权任何人使用您的专利技术。”

“在下不要钱,愿无偿将配方献予大人。只是望大人批准在下一个请求。”邓保罗诚恳地说道。

“哦,有什么要求,请尽管讲。”周羽听到这里,心道: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下恳求大人批准建立教堂,以弘扬我天主教义。”邓保罗道。

周羽这才明白,这邓保罗不论身份如何变化,可他内心始终还是一个传教士,希望自己的宗教能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

周羽虽不信宗教,可也不反感信教,信仰自由,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而且,周羽自信没什么宗教能在中国统治所有人的思想,道教不能,佛教不能,同样的基督教也不可能。

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任何宗教信仰,在中国人那里都可以和平共处,绝不会发生宗教战争,更别提会控制统治阶级,产生****的政权了。

“建教堂可以,但烧制玻璃的事情你也要多费心。”周羽答应道。

“谢大人成全!在下必定尽心竭力。”邓保罗激动不已,此前他曾找过宋应星,希望能让他建立教堂,谁知宋应星把这事跟周明海说了,周明海对洋教很排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出玻璃配方,献予周羽,以此换取建立教堂的权利。就能够在云中市这样一个大城市建设教堂传教,也是不容易,此时的云中市,已经比大同府城规模还大了。

“长庚,这玻璃生产事宜,你要亲自过问,着侯文信办理。”邓保罗走后,周羽对宋应星说。

“好,建设窑炉,这个侯文信有经验。待生产出第一批玻璃,我会第一时间交给机械厂,用于制作千里镜。”宋应星深知千里镜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不仅是千里镜,玻璃还能制作另一种显微镜,能看清物质极为微小的结构,它能将观察的标本放大几百上千倍,这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极为关键,你们的光学实验室也该发挥威力了,立即着手研制显微镜,成功后第一时间报我。”周羽对于玻璃的作用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前世他曾看过一篇文章,把玻璃的发明视作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里程碑事件,因为玻璃为天文、医学、化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宋应星已经对周羽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见怪不怪了,他无法解释周羽的知识从何而来,只能认为是生而知之了。

“我曾见过一些泰西的透明琉璃盏,与我们的陶瓷酒杯颇不相同。在满足军事和科研需求以外,还可以生产些生活用品,增加我们的收入。”宋应星举一反三道。

“是啊,玻璃透明、坚硬、耐腐蚀,如用于生活用品制造,必会受到欢迎的,比如说镜子,玻璃镜子应该能比铜镜清晰很多,再比如说眼镜,如果你眼花,可以用玻璃透镜戴在眼睛上,就能看清东西了,这些你让学生们去研究,你不必事必躬亲。”周羽说道。

“飞鸿,我们的轴承制造也有进展了,现在已制造出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两种类型,我已将二代机床进行了改造,将轴承装入机床,现在来看,机床加工精度提升了。只是滚珠生产难度很大,每天加工的各类滚珠、滚柱只有百来颗……”

“报告!张啸大人求见,紧急军情。”门外卫兵的喊声打断了宋应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