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晚明风云 > 第四十七章 预言应验

第四十七章 预言应验

第二天周羽醒来的时候,已是天光大亮。在盛夏时节,此时正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刻,周羽起身来到窗前,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当他的目光落在桌子上的时候,发现桌子上放着两样东西,他这才想起,昨晚发生的事情。

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和一块腰牌,这想必是昨晚那个怪蜀黍留给他的。

周羽拿起那块腰牌仔细端详起来,这是一块铜质腰牌,一面用篆字写着一个“令”,另一面是楷书的“游击腰牌”四字,字的周围刻着连续装饰花纹。腰牌为长方形,四角为圆角,长约十公分,宽五公分多一点,长边中部稍稍凹进去,凹进去的部位有一个小耳,耳上面有小孔,应该是穿绳用的。整个腰牌呈褐色,并布满了绿色的铜锈,看起来已有些年头了。

最吸引周羽眼球的是,在“击”和“腰”两字之间的空隙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这显然是外力造成的。周羽把腰牌拿在手里,思索着,嗯,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个小坑应是被弓弩射成的损伤。

周羽放下腰牌,拿起了信封。封皮上写着“分守大同中路地方参将右卫指挥使麻巍亲启”,信封没有密封,显然是不介意周羽看信的。于是周羽掏出信纸,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很短,用白话写成,很容易理解:周羽此人是我忘年至交,值得信任,他若有朝一日领兵前往你的辖区,希望你能尽力照拂。

信尾没有落款。

周羽正看信时,突然“咚咚咚”地想起敲门声,“队长,早餐已准备好,请下楼用餐。”是周正的声音。

周羽把信连同腰牌装好,梳洗完毕后,下楼吃饭去了。

周羽和徐蕴奇见到张宗衡的时候,已是上午十点钟左右,见面后双方免不了一阵口是心非的寒暄。

“制台大人,在下昨日听说您高升以后,半分不敢耽搁,特赶来道贺。”周羽满面笑容地施礼道。

“飞鸿有心了。本督早就想和你这青年才俊见一见了,只是俗务缠身,一直未能如愿。今日一见,果如世人所说,飞鸿仪表堂堂,文武双全,乃是年青一辈的翘楚啊。”张宗衡对周羽这个把他打得灰头土脸的后生,也是不吝溢美之词。

双方落座看茶,继续互相吹捧了几分钟后,周羽率先进入正题:“在下听闻圣旨下达之后,深知制台公务繁忙,唯恐那范永斗逃匿,就未经上报请示,先把范家查封了。可范永斗或许之前嗅到了什么风声,事先潜逃了。我等查封范府时,并未找到范永斗。在下办事不力,请制台责罚!”

说罢,周羽站起身来拱手低头,等待张宗衡训斥。

“飞鸿不必自责,嫌犯潜逃,责不在你,稍后本督下达海捕文书,着各州县缉拿就是。”张宗衡不会傻到把周羽的话当真,周家集一战,已经把他对周羽巨大的心理优越感击得粉碎,那威力巨大的开花弹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他更愿意相信的是,范文斗已被周羽所杀,而不是什么畏罪潜逃。

在宣大,张宗衡自问,已没有任何一支军事力量能够消灭周羽。所以,张宗衡对周羽的战略就是,敬而远之,安抚为上,绝对不能逼反了这个活阎王。

他混迹官场多年,阅人无数,他自认为已看出周羽不会与朝廷为难,至少短期内不会。只要双方能够相安无事到他退休,就算万事大吉。至于会不会养虎为患,并不是他所忧虑的问题,棘手的麻烦请下一任总督解决吧。

“谢制台大人宽宏大量,那中路防卫的事……”周羽没把话挑明,也是为自己找个台阶下,一旦张宗衡否定此事,也不至于太尴尬。

“哦,本督与兵部尚书梁廷栋梁大人曾提及过此事,他认为卫所兵制,自嘉靖以来,已是弊病丛生,目前实际在籍军户,已十去六七,各级军官,多吃空饷,已无战斗力可言。但祖宗制度,却不可轻言裁撤,否则极易引起哗变,到那时可不好收拾了。因此,本督命你率本部士兵,协防大同右卫所属防区,以防蒙古入寇。”

张宗衡以为,周羽极力想将势力扩展到西路,无非是贪图山中煤矿,攫取利润,否则为什么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对此,他也不想作过多的限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张宗衡如此说辞,竟与昨夜那个怪蜀黍的断言一般不二,这更加深了周羽的好奇心。此人深不可测,对于边境形势、朝中政治斗争以及官僚心理预判,竟都稔熟于心,他是谁呢?

按下周羽和张宗衡在那勾心斗角不提,再说说秀儿。

秀儿原本是想先去代王府找侯二妮,然后两人一起逛街的,可小姑娘爱玩心性,第一次来到大同府城,对什么都很好奇。

八方客栈位于城内南门永泰门附近,出门西拐不远便是繁华的鼓楼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往来客商川流不息,沿街叫卖的小贩、打把势卖艺的江湖艺人,把秀儿的两只眼睛吸引得完全不够用了。虽然周家集的繁华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秀儿还是觉得这里更新奇。

独自一人边走边玩儿,等她打听着路来到代王府时,已是快中午时分了。代王府规模宏大,占地二百五十多亩,有房屋八百余间,为初代代王朱桂始建于洪武二十九年,传至今天已有二百三十年了。

秀儿来到代王府的正门,见有两名士兵守卫,于是上前刚要开口询问,一名守卫却先开口了:“探头探脑的看什么?这里是王府重地,岂是你能随便窥视的?走走走,离这儿远点!”

秀儿没有被退缩,她也是见过战场硝烟的的人,岂会被一两句呵斥吓到,于是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对着那守卫盈盈一个万福,柔声道:“民女是大同县周家集人氏,是侯小夫人的娘家亲戚,今日来到王府,特来拜见侯小夫人,望军爷通禀则个。”

门卫听闻是侯二妮的娘家人,态度软化下来,心平气和地说道:“哦,那太不凑巧了,小夫人今早去华严寺礼佛去了,你若要见她,明日再来吧。”

“那她什么时辰能回来呢?民女今日还要回去,恐怕时辰上来不及了。”秀儿说着,掏出一些碎银塞在两名守卫手里。

二人见状,脸上立即露出了和善的笑容,道:“那就不知道了,也许很快,也许天黑才能回来。姑娘若要急着见她,可去华严寺去寻。从此处向西南走,不必出城,经过四牌楼、关帝庙,大约五里地的光景,也就到了。”

秀儿心里盘算着,城西南角,距离城南也不会太远,不如去华严寺溜达溜达,没准比鼓楼还好玩呢?游完华严寺,就回客栈,也不走冤枉路。于是她谢过守卫,转身向华严寺方向走去。

饶是秀儿是天足,又生在乡野,体力充沛,可今天连逛街带赶路,整整一上午没歇着,也觉得累了。中午已过,毒辣的阳光炙烤着万物,仿佛一切都要燃烧起来。

秀儿又饿又渴,却发现越走越荒凉,脚下的石板路变成了土路,连住家也没有了。路旁的树木变得高大茂盛起来。

正当她后悔中午没吃饱喝足的时候,却发现前面路边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