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时空金融 > 第二十章 跳楼事件(二)

第二十章 跳楼事件(二)

在集团楼下闹事的那帮人折腾了一天,直到下班后银杉集团的职工走得差不多,才收场回家。

这些人似乎都是闹事的老手,他们不堵门,不闹出大动静影响社会秩序,使得民警也不好迅速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

但是挂着白色横幅和标语在银杉集团正门前面这么闹,对集团的影响和损失是很大的。而且他们明显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第二天一早,那帮人又来了,人数有增无减。

集团的领导看不下去了,高层召开了专题会议,张学和潇弘作为协调人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董事长苏越雄和总经理王天磊都参加了这个会,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会上,张学先就死者的相关交易情况和昨天协调情况向领导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其实局势非常明了,从法律上来说,银杉金融没有责任,但这帮人是胡搅蛮缠的闹,不讲法律。

但这个事情又极其难以处理,现在这么继续闹下去,集团各个方面的损失越来越大;但是如果妥协,赔了钱,相当于先自己扇自己一个耳光,承认了这件事跟集团有关,由此造成了恶劣的示范作用,后患无穷。

听完张学的汇报,苏越雄说道:“大家说说看,该怎么办。”

沉默片刻后,一个副总开口了:“我觉得这么闹下去不是办法,还是协商解决,他们想要钱,我们可以给钱,但是出个声明,说清楚我们没有责任,只是出于人道主义来给这个钱。他们要是同意,就在声明上签字走人。”

昨日负责处理这事的副总说道:“昨天谈到了人道主义救助的问题,但是他们狮子大开口要两百万,这怎么能给。”

苏越雄说道:“人道主义救助的钱不是不能给,但绝对只能给个慰问性质的小数字,不然和赔偿一回事,换汤不换药。”

王天磊也发表意见了:“那这么闹下去,对集团的损失可不是一百万两百万的事情,我们一年投放的宣传费用都上了千万,这负面效果可不是一两个广告能挽回的。”

这时,潇弘忍不住说了一句:“如果赔偿了,那以后所有亏损的客户都会有理由来敲一笔竹杠,后果岂不是更严重?”

参会者都望向潇弘,他说的话内容是没错,还很对。但是这个场合怎么轮到他说话了?

要他来开会是没错,用意是领导有事情要向他这个一线调节员了解时,他可以介绍一下情况,不是让他来表态发表意见的。

潇弘说完自己都觉得冒失了,但反正说都说了,索性抬着头接受目光的检阅,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

不过,他提的这一点,确实让在场的所有人无法反驳,接下来竟然无人发言。

苏越雄沉思片刻,对负责这个事情的副总说道:“今天你安排人把闹事的人都用手机录下来,注意隐蔽行事,不要让这些人发觉。”

然后对所有人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们缓一缓再做决定。”

董事长已经讲完,这个议题自然就在会议上终止了。张学和潇弘从会议室出来,虽然不能明白苏越雄的用意,还是迅速着手去落实录像的事情了。

出门时,王天磊狠狠地瞪了一下潇弘的背影。

董事长亲自交代的事情,张学不敢怠慢,他和潇弘两人花了一个多小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参与闹事的人录了个遍,每个人都有特写。

录完后将录像资料全部交给那个负责的副总,等候指示。

接下来两天,就这么一直僵持着,一些自媒体上陆陆续续有这个时间的报道,还出现了一些捕风捉影的专题文章。

集团内部的议论也很多,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在质疑董事长苏越雄为什么不拍板采取行动终止这件事情,另一种认为绝对不能妥协赔钱。

虽然私下的议论成不了气候,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这个集团的势力风向,一件事情的两种评价,可能就代表了某一派的立场。

所以黎昕对潇弘说的,敏感问题少议论、少评价,在这种大集团里是一个明哲保身的方法,但凡事有两面性,凡事逃避不卷入,就不会有力挺自己的人了。

潇弘在高层会议的一句发言,有没有把自己划进一个阵营,还不得而知,但一定是得罪了另一个阵营了。

他作为联络员,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件事情的动向,却猜不透苏越雄的想法,这样要等到什么时候?该怎么处理?虽然他认为不能赔钱了事,但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潇弘的猜测没有持续多久,负责此事的副总就兴奋地到期货事业部来了,拉上张学和潇弘,一起赶往公安局。

到了公安局,潇弘才知道是来报案的,可报案有什么用,之前不是已经报过案了吗?因为没有什么出格举动,民警也只是做了柔性处理。

看到副总拿出的资料,他才茅塞顿开,由衷地佩服苏越雄,明白录像的用意。

那些报案资料里面,详细记录了部分闹事人员的详细情况,这些人都有违法犯罪记录,其中有几人甚至是在逃人员。资料里还有一份这些人以往集结进行非法上访、聚众闹事的证据。

这么一来,这次闹事的性质就变了,完全不是亲属的正当维权,属于花钱雇佣惯犯进行有组织的扰乱社会秩序。

这些资料怎么收集的,张学和潇弘都不得而知,但效果是立竿见影。公安局立马出警,将相关人员带回调查。

少了这些为头的狠角色,闹事人群没有了主心骨,加上害怕被抓进警局,人群很快就消散了。银杉金融也没有步步紧逼,人群散去后,还是派人对家属进行了原计划的人道主义慰问,此事完美解决。

在危急关头,苏越雄稳重的处事风格,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将集团从一次险境拉了回来。议论的风向完全偏向了苏越雄,那些质疑他迟迟不拍板的人,都开始选择沉默。

集团内部围绕此事的议论,以及某些人的借机发力,都逃不过苏越雄的视线。这些年有多少个这样的回合较劲?苏越雄数不过来了,他无奈之余,不敢松弛,有些事情是不能退让的,退一步就可能节节败退,直至崩塌了。

潇弘经历了这次事件,在苏越雄身上看到了宽阔深远的眼界,自己只盯着事情本身,想不到处理方法,而董事长一开始就眼观全局,绕开了事情的矛盾点,另辟蹊径下手解决,直击对手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