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工程师 > 第四十五章宦官后人

第四十五章宦官后人

卫冲等人见到卫臻后,羞得头都抬不起来了。当初他们几人胸脯拍的山响,表示一定不负少主家重托。谁知入了洛阳数月,五铢钱流水般的花出去,少主家交代的事情却没有干好几件。“罢了,是我思虑不周,怪不得你等。”

卫臻摆摆手,表示没有追究计较的意思,诚惶诚恐请罪的卫冲等人才犹豫着从地上爬起来。

“仲渐,你来说说具体情况,书信毕竟所述有限,我也只了解个大概,你再细说一下吧。”

“少主家,当日我和卫兴几人来到洛阳后,并无缘见阴少府一面,好在阴少府还算诚信,我等三人在洛阳呆了没几日,掌冶署和诸冶监丞下吏的任命就下来了,织染署也没等几日。只是等我等进入各自监丞后,才发现根本弄不懂里面的物事。就拿我所任职的织染署来说,里面的织机,比我平日所见复杂多了,许多功用,我根本弄不明白,我等三人又识不得字,作不得书画,也说不出一二三来。实在是有负少主家重托······。”

被点了名的卫冲上前一步,羞愧又无奈的和卫臻述说着他们在少府监丞下的尴尬处境。

“工匠呢?有愿为我卫家所用之人没有?”

这些事,卫冲在信里已经略略交代了,卫臻也就是确认一番。相比技术,他更关心工匠,毕竟皇室的这些能工巧匠不但实操经验极为丰富,不少人还掌握着秘技,用到合适的地方,生产力就能换个面貌。

“少主家,这个事我等也没办好。”

卫冲羞愧的都要把脑袋垂到胸前去了。卫臻花费了偌大代价,就交代了他们带头的三人两件事,结果这么长时间,近百万钱都流水般的洒了出去,两件事却意见也没有办成。想到这,卫冲自杀的心都有了。

卫臻来之前,卫冲三人曾合计过,谁来告知少主家洛阳的情况。按理说,卫兴最为年长,理当以他为主,由他来向少主家汇报。可卫兴打小除了习惯舞枪弄棒,不管是迎来送往人情世故,还是呼朋唤友凝聚人心的事儿,都一塌糊涂。另外诸冶监的卫舒也好不哪去,作为卫冲堂兄,平日里在襄邑时,就唯卫行马首是瞻,根本没什么主见,让他在卫臻面前侃侃而谈,那纯属难为他。几人合计来合计去,差事最终还是落到了年纪最小的卫冲头上。事实上,作为管家卫壤的次子,卫家的家生子,卫冲和卫家的关系也要比卫兴与卫舒亲近不少,赴洛时,卫臻虽没在明面上交代,大家却一致默认以卫冲为首的。

“细说一下情况,不要遗漏,伯盛、舒哥,仲渐有什么遗漏之处,你们记得补充。”

听到卫臻叮嘱,木雕似的,垂头站着的卫兴与卫舒连忙应是。

听着卫冲述说着他们在招揽拉拢工匠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卫臻直摇头。卫冲等三人不是办理这件事的料子,他心里多少也有些预料。但没办法,卫壤年老体衰,不可能让他来洛阳为这事儿奔波,始终跟着卫壤身边任事的卫行也合适,但随着卫壤退居二线,卫府多少有些离不开他了。没了这位管家,在卫臻如此折腾下,卫府怕分分钟就能乱七八糟。

卫冲等人办事能力本来就不强,又是襄邑小县城出来的,见到帝都的土著,不自觉的气虚,觉得矮人一头,做招揽工匠这事儿自然是举步维艰。

“行了,我大略都了解了,这事儿急不得,我既然来了洛阳,自会亲自操持这两件事。这些时日,你们也辛苦了,但是呢,事情没办成,我也不能只念着你们的苦劳。所以奖赏什么的不会有,当然,这事有我安排不到的因由,也不会罚你们。”

听完卫冲词不达意的述说着他们招揽工匠时遇到的困难和冷眼,卫臻心下哭笑不得。真是勉励他们也不是,惩罚他们也不合适。最后免不了让典韦和他们说一说卫家亲卫改制的情况,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亲卫虽是最亲近、亲厚之人,却也不能一味厚待,免得有些不知感恩的恃宠而骄。

当然,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什么才是过,自然由他这个主家来判定,该偏袒的,他自然会偏袒。

“少主家宽宏,我等事儿办的一团糟,不吃罚就是少主家开恩了,哪里敢奢望奖赏?”

听到卫臻这样说,卫冲三个人倒是机灵劲儿上来了,齐齐躬身表态。

“好了,不说这个,蔡师在洛阳如何?”

作为弟子,卫臻上蔡府,不准备拜帖也是无所谓的。他又尚未成年,进了蔡府大门只有被使唤的份儿,哪里需要人招待。

“蔡祭酒献书之后,平日里除了和同僚好友唱和,就是在窝在东观用功,修改完善那部书,听说是要弄一部足以传世的《字识》出来。前些日还亲自找到纸官,准备书籍印刷之事,想来应该修改的差不多了。”

“纸官现在谁为令丞?”

纸官就是掌握着宫廷用纸造纸事务的机构,设令丞一人,秩比四百石,官在两千石遍地的洛阳算不上大,却绝对是卫臻重点关注的部门之一。

“桂阳人蔡著蔡子叙。”

卫冲在洛阳几个月,事儿没办成几件,人头却是精熟。

“桂阳人?莫不是与蔡侯有什么瓜葛?”

卫臻对现在朝廷大佬们的背景了解的不多,蔡伦却是因为他想搞造纸术特别关注过。知道这位太监发明家正是桂阳郡出身。这位去世时还在安帝朝,还是因宫廷斗争导致的非自然死亡。死后封地都被废除了,直到桓帝时才算给他恢复名誉。有没有后人,卫臻就不是很清楚了。

“蔡著正是蔡侯玄孙,皇家平了蔡侯冤屈后,蔡侯后人一直在纸官任职,已经传了两代人了。”

卫冲的话让卫臻直撇嘴。蔡伦改良造纸术固然是大贡献,说他冤屈,那是纯扯淡了。首先被他与邓太后合着伙欺负的安帝就不会同意。

不过蔡家人能两代都在皇家纸官任职令丞,看来造纸术是成了家传了。就不知道蔡伦的铁匠手艺有没有传承下来。

“蔡侯是谁?”

侍立一旁的典韦有些忍不住好奇。纸官可不是什么有前途的任命,一个侯爷的后人接连两代在纸官打转,未免太过落魄了些。

“就是安帝朝的蔡敬仲。”

卫臻解释了一句。典韦现在虽干着亲卫的活,却有家臣之实,放以前,性子谨慎的他绝不会随意插话,这也有他读书识字后,对各种典故好奇心越发严重的缘故。

看典韦一脸茫然,显然不知道安帝朝的蔡敬仲是何许人也,卫臻不得不多解释一句:“就是发明蔡侯纸的那个。”

“哦。”

蔡侯纸比蔡伦本人的名气可大多了,典韦一下子就对上了号,蔡侯纸他虽没资本使用,在蔡家却见过不少次,蔡珟又是个爱张扬的,典韦从她那里可没少听这蔡侯纸的来历。

典大个恍然大悟之余,想起蔡珟说的蔡侯生平,又多问了一句:“不是说这蔡侯十五岁就入了宫,作了是宦官么,怎么还有后人?”

呃,宦官怎么还有后人?典文简典大个,以后你老板的老板,他爷爷就是十常侍原本带头大哥,很著名的一位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