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殊途 > 第九十七章 喜事

第九十七章 喜事

正熙帝这次大封六宫,虽然上谕尚未明发,但那消息灵通的,早已经收到了消息,知道这次晋封是他登基以来难得的大手笔,后宫中资格老的,生育有功的,娘家得力的,还最近几年得宠的,……都得到了晋封,但哪一个都没有元春显眼,从一个小小女史,一飞冲天,一下子被封为贤德妃,入住凤藻宫,引得六宫为之侧目。

本来大封六宫是件喜事,但到了正熙帝这里,高兴没多久,忽然想到因为大封六宫而多出来的花销,要知道,后宫晋升,要举行大典的;何况大封后宫之后,不说这些妃嫔的用度增加,就是俸禄也水涨船高;还有多出来的伺候她们的宫女和内侍的花销;……仿佛看到钱如流水一般淌了出去,正熙帝不由得心疼起来。

自登基以来,他就一直为钱发愁,户部永远没钱,而且这个没钱还不是一两年的事,已经很久了。以致于,不仅他的登基大典办得寒酸不已,甚至为了筹钱,他还将宫里的古董偷出宫去变卖。古往今来,做皇帝穷困到这个地步,他大概是第一份。

虽然邬九宫主持的羊毛产业如今已经见利了,并且真的是没少赚,但是奈何国家这么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而这个产业才刚刚起步,支应不来;再加上,太上皇知道了这事,暗示他孝敬他一份,所以,他不得已又分润给太上皇一部分;因此,皇帝这边,手头依然是非常窘迫。

福郡王入宫来和正熙帝报羊毛产业这一季的利润,看到他愁眉苦脸的,忍不住问道:“六哥,你这是又愁什么呢?”

正熙帝看着内务府递过来的小汤山温泉行宫修缮的费用,道:“我还能愁什么,愁钱呗。为了省钱,我自登基以来,除了西山行猎这种必不可少的皇家演武盛事,都不敢出宫。可是就算是这样,依然是穷呀。”伸手点了点桌上的那张申请温泉行宫修缮费用的折子,“这不,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老爷子又该去温泉行宫休养了,这笔花销,我正发愁从哪里挪借出来呢?”

虽然正熙帝百般俭省,但是奈何原本做皇帝时还稍微克制一二的太上皇在退位之后,根本不管户部有钱,还是没钱,是怎么享受怎么来。太上皇手里有权,而且一个“孝道”压在正熙帝的头上,再加上,还有一旁觊觎他皇位的两位兄弟不停的挑刺,所以,正熙帝不管多么为难都不得不咬牙供应上皇奢靡的花销。

原本福郡王也是不知道世路经济的主,但是他年岁大了,不好一直留在宫里,而且为了他办差方便,因为羊毛产业,手里终于稍微松快了一点点的正熙帝给他在府外建了一所郡王府,待王府建好,他就能搬出皇宫去了。因此这段时间,他没少往他正在建的郡王府跑,因而也知道了一些关于建房子上“贪污”的猫腻。

他想了想说:“六哥,修葺温泉行宫,营缮司那边每次报来的费用之所以会高那么一大截,其中很大一笔支出是运费。臣弟的手下邬九宫和漕运那边有点交情,所以,江南采买的木料、石料和瓦当一类的东西,可以让他出面和漕运谈,这样的话,能省下一大笔。”

正熙帝闻言眼睛一亮,明显意动,但并没有立即下旨,而是和福郡王说起他这次进宫的事来了。

过来几天,他将大封六宫的圣旨颁发出去之后,在六宫欢庆之时,他身边的大太监高世恩对外又露出了一丝口风,说出了他恩准后妃“省亲”一事。

据高世恩所言,正熙帝觉得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他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上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于是太上皇和皇太后大喜,深赞正熙帝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福郡王听到这个话之后,又打听到正熙帝在下旨晋封六宫之前,已经悄悄的派人去江南采买建造省亲别墅所用的材料,装点的花木,以及建好之后内部的摆设等一干用品,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惊叹:他这个六哥的脑子转的可是够快的,明摆着是觉得派人去江南只买行宫修葺的材料,觉得不划算,所以,弄出这个省亲的名头来,大赚一笔。只是不知道这次晋封的后宫妃嫔,有几家会掉到正熙帝的这个“坑”里?

贾家在贾政生日这天,收到了元春晋封的消息,府内上下全都洋洋喜气盈腮。待收到正熙帝允许皇妃回家省亲的消息,想到被封妃的元春能回家来,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这个省亲别院,不管别人家盖还是不盖,反正贾家是盖定了,而且不仅要盖,还要盖得尽善尽美,力求是后宫所有回家省亲的妃嫔中最好的那一个,好给元春和自家脸上增光。

只是这盖省亲别院,可不是上下两片嘴唇一碰,轻飘飘的的说盖就能盖成的,是要真金白银花出去的。可贾家的公账上支不出这么大的花销来,自从贾赦继承爵位以来,家里虽然没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但不过是勉强够花,每年能有个两三千两银子的剩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是这点钱,够干什么的?大老爷贾赦买两个可心的丫头,二老爷贾政买两本名家字画,就没了。

因此,贾家账面上的钱,根本不够盖楼修宇的。纵使拆借,哪家能随随便便就拆借出这么一大笔银子的?何况贾家也不可能为了盖省亲院子,而四处借贷,一则,这话传扬开来,惹人笑话,笑贾家落魄;再则,有借有还,贾家为了盖省亲别院都已经要借钱了,家中艰难到了这般境况,拿什么还?因此,纵使能拿的出这笔钱的,一般的人家也不会借。

这个时候,王夫人特别想念贾琏,当然,她不是想贾琏这个人,而是想着他带回来的林家财产。

林如海过世之后,贾琏曾打发人回来,告知府里,林如海过世的消息。虽然回京报信的昭儿只说了林如海过世的事,并没有提及贾琏是否把林家财产拿到手这件事,但是在王夫人看来,这事根本不用去想,完全是手到擒来。

事实上,被王夫人寄予众望的贾琏在谋取林家家财这事上,并未能成功。当然,他也不是一点成果都没有。在扬州,他除了利用林家的钱把林家处理的一些产业买到手之外,在林如海故去之后,林家收拾行李时,处理了一些古董、宝石摆件之类的东西,他也入手不少。到了姑苏之后,收获一点都不比在扬州的少。

其实原本贾琏陪着林堇他们扶灵回姑苏,并没有再占林家便宜的想法。除了因为见识到了林堇和几位管家的厉害,让贾琏知道,除非是两下里撕破脸,不然就不要再打林家家财的主意,而他还是要脸的之外,还因为林堇和福郡王关系好。

在离开扬州时,福郡王不仅特意来相送,并且还给了林堇一张他的名帖。将林堇和福郡王的交往看在眼中的贾琏本就对林堇印象不错,这样一来,自然是报着交好的态度了,怎么还可能去谋夺林家的产业?

但这世上有些事,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别看林家现在和族里关系非常僵,可最初关系还行。当年大覃初立,因为辅佐的是真龙,林如海的高祖父在获得爵位之后,哪怕和家族的关系一般,置办下来的产业,也大多都在姑苏。历朝历代,真正发财的时候都是在新朝初立那段时间,因此,在这之后,纵使林如海的长辈,甚至不乏擅于运筹谋划之辈,可置办下来的产业,都比不上最初置办下来的价值高。

林如海过世,为了不惹人觊觎,不给家里招灾,一些惹眼的产业必须要处理掉,这其中就包括姑苏的一些产业。在林堇的想法里,如果和族里修复好关系,那么一些产业可以打散了,出售给族人。比如,一人名下的千亩地惹眼,可若是变成十人或百人就没什么了。

但回到族中之后,族中的种种做法让林堇知道,自家和族中的关系就不要妄想修复了。手里握着大把赚钱点子,并在盐艚商会有股份的林堇除了留下一些准备将来找机会分宗之后做祭田的田产之外,剩下的都被她处理掉了。其中有不少都被她半卖半送给了贾琏。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贾琏这个买家,相对而言还算是好的,其他买主,价格压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