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战神文鸳 > 第六十三章:皇帝之谋

第六十三章:皇帝之谋

“李贵啊……你说朕是一个无能的皇帝吗?朕虽知道对付几个老狐狸不太容易,但为什么朕的第一个动作就失策了?本想相机行事,但不料表面太顺利却直接引起了几个人的警惕……”皇帝说这话的模样看上去有些气馁。

“陛下智谋过人定能成功削权,眼下一点小小的挫折不会影响大局。只要皇权仍在,陛下的心愿和部署就总有一天能如愿、实现……”

皇帝听太监李贵这话也并不生气,只是平和地说了一句:“李贵啊,如果说着话的人不是你,我应该会下旨砍了他……皇权一直都在,几个权臣还撼动不了皇权,朕也只是怕内忧导致外患。”

“陛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必能扫除权横、肃清内政、强大国家!”

皇帝叹着气感慨:“想齐国之前各小国混战百年、百姓民不聊生,高祖皇帝率雄师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扫除军阀、解放奴隶,结束了百年混战建立大齐国!这期间牺牲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为建立这个国家奉献过自己……现在这些功臣之后得了些封赏就以为天底下没有什么他们值得敬畏的东西!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建立这个国家的初衷了——和平统一、没有奴隶、民众富足……”

“陛下也不要叹气,高祖皇帝能成就伟业不光是苍天庇佑,更有富有智勇者辅佐!陛下何不给自己寻觅一位智者解惑?”

“天下悠悠,当知‘君权神授’,朕年少时已经拜过太傅,现在如果再找师父岂不是会招天下人非议……皇家颜面何在?”

“不会,陛下可以给这个智者拜个官职嘛。到时候朝堂纳谏或秘密问计也可正大光明并不以师徒相称岂不是两全其美?”

“你容朕想想吧,如果苍天真的给朕安排了一个智者相助,朕会把握住机会的。如果要朕自己寻觅的话……随缘吧……”

“其实陛下也不用太犹豫,卑职心里已经为陛下定了一个人选,就看陛下您什么想法?”

“偶?你竟想得那么周全?连这个人的人选都给朕提前想好了,你且说说看是谁?”

“镇军将军文鸳……”

皇帝脸色有些微微的变了,若有所思的模样不知道在想什么,不过思虑过半还是开口说着:“他呀……此人倒是没有什么背景、权势,柳擎和宇文珏等人都上书极力推荐、夸奖于他,但年纪尚轻、资历浅!说起来一个一品的大臣竟还是第一年在这朝堂议政,前所未有啊!若不是念在西北战事柳擎等一帮人都把功劳归到他身上,这个一品的官职也落不到他身上……”

“那陛下的意思就是不同意吗?”

“朕没看出来他到底哪里从众,也不知道西北的战事是不是真的是在他的带领下结束的,柳擎打不赢金军上书说这文鸳能守住国土,朕才把这个西北统帅的位置给他。但在朝堂上第一次看见他,总觉得心里没底!这个‘智者’的人选再观察一下吧……”

“卑职倒是觉得这文鸳将军是个少年英才,既然能指挥几十万大军作战,想必极富韬略!”

皇帝有些拿不准,皱了皱眉:“可知打仗和政治有着很大区别……就算他真的是个军事天才,但在朝堂争斗上朕觉得他斗不过司马如等几个老狐狸。再观察观察吧……”

李贵低着头表示认可,皇帝接着说:“要不是朕想把西北的军政大权握在皇家手里,又怕招天下人非议,这个文鸳应该已经被朕降职在西北当个领兵将军。朕现在还不清楚这个文鸳的脾气心性也并不信任他,你这个人选,选得虽有道理但眼下并不合适!”

李贵点头:“陛下说得对,是卑职考虑不周……卑职蒙受陛下信任却不能为陛下解忧,是卑职的罪!”

“行了,要不是当初你提醒朕柳擎和其家眷子女都死了,没有世子继承大位,这西北的军政大权就可能因为朕下手慢而被司马如几人给争去了!你虽无经国济世之才,但是朕最信任的人,只要你对朕忠心,就算真的有些小错朕也可以不计较!”

李贵跪在地上拜谢:“陛下天恩,卑职万死难报!卑职日后定当尽心竭力以报皇恩之万一……”

也许文鸳并不打算计较是谁促成了自己被调派金陵的事,但从这对话里得知,原来这个事情是李贵抓住了事情的关键点——

柳擎和其家眷子女的死讯都传到了皇帝这里,皇帝有些为战事担忧的时候,李贵在旁边知道了情况作出了提醒:“陛下,既然这西北侯府都无一幸免,陛下又打算派一皇子驻防西北,眼下不正是机会?”

皇帝反问:“此话何意?”

李贵分析:“柳擎是功臣之后,柳家又戍边西北近百年,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其子女年纪虽小,却有众多家臣辅佐,柳擎死后必然是子承父业!这本来无可厚非。按正常情况讲,就算皇上派一个亲信大臣去西北上任,没有地方官吏、百姓的支持是很有可能被架空的!所以世子承袭爵位职权才会被认可,但眼下这个情况实际已经出现了缺口……”

皇帝眼神多了一丝思考的凝重:“你的意思是说……西北战事不明,柳擎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女把家眷送走不料半路却遭到埋伏,这反而对朕来说是个好事?现在临时的军政统帅文鸳没有出身、势力、百姓的口碑,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收回西北大权?”

李贵点着头:“卑职正是此意,金军固然可恨,柳大人其族为保卫边境的功勋不可磨灭,但陛下不应只顾悲伤!眼下西北战事应该不会失控,陛下应该趁此情况,至少把西北军统帅之职暂时给这个文鸳将军,等战事结束就把他调回来,名为升官实则夺权。如此北方大定,皇权更加稳固!陛下也不会招人话柄!”

“那就这么办吧,朕允了!”

皇帝和这个亲信李贵都在得意,事情也像他们想象的一样完美。由于皇帝第一个知道消息,皇帝根本不打算和人议论,直接在朝会上宣布:“……朕收到密报,西北战事统帅柳擎已经身死,其家眷子女无一幸免,为了增援西北战事抵御金军,朕已决定让朕的第九子德升率精兵三万增补到西北边防,并暂代柳擎职位!如今皇子已经开始整军随时准备出发,现在的西北战事统帅由柳擎推荐的文鸳将军代理,待战事结束召回都城升职重用……”

殿前的百官表面轻声细语地议论实则心里很不甘心,此时司马如心里想的就是:“率军三万、战事结束召回文鸳,意思就是不想和我等商量嘛……皇子带三万精兵去,柳擎一族已灭谁又能站出来说不?……”

宇文泽手中虽然军权甚大,但也只能偷偷地叹口气心里想着:“眼下皇子已经开始整军,再要争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唉……只怪没有早点得到消息作出反应!”

这一局看上去了皇帝赢了,皇帝因为时间差赢了这一局,但皇帝可能想不到赢了局势、赢了战术,以后却因此输了战略……

时间回到现在——

皇帝既然收回的西北军政大权,那么从某种角度上讲,皇帝其实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皇帝想着:“西北盛产矿物、战马、牛羊及牲畜皮革、药材……朕大可以经略好西北,积攒钱银物资!国库钱银出入程序复杂,如果用自有钱银可避过国库,应万变而避人耳目……眼下环境下大有可为之处!”

皇帝就这样想着,突然眼前一亮,好像心里有了新的答案:“既然之前的胜利就是时间差带来的,何不建设专门的情报部门……一个情报部门用国家财政钱银建立放在明面上,再派人通过各种渠道募集钱银建立一个秘密的情报部门,让谁都不知道并躲在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