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唐豪杰 > 第29章 大移民

第29章 大移民

长江口,魏叔玉走下船舱,看到一片水泥建好的大码头,笔直的道路,整整齐齐的房舍,内心掀起热血,今后华夏大地在也不会被道路崎岖烦恼,百姓房舍被大雪压垮,河流一切都将改变,思想也在会改变,不在那么唯唯诺诺,任其摆布。

码头工人看到魏叔玉走了下来,纷纷上来行礼,齐齐一辑及地:“见过郑国公。”

魏叔玉摆了摆手:“诸位无须多礼,有你们长江口发展才如此之好,诸位辛苦了。”

看到这么多人,魏叔玉忽然想起,这是宣传海外最好的机会呀,不能放过机会。

随即抬手压了压手说道:“大家安静,海外不是想想的那么危险,相反的海外有很多地方,适合居住,稻米一年可以种三季,琉球就是一个好地方,现在改名叫台湾州,大家可以移民过去居住。

海外有大量黄金,矿产,等着我们去挖掘,想去台湾州居住的,可以到长江公司报名,去的百姓一切都免农税,安排房舍居住,分发粮食。

在台湾州人人平等,没有高低之分,不受欺压,不受压迫,一切都按照法律行事,谁要是杀了无辜之人,就要抓起去坐牢,抓去挖矿,具体的细节可以到长江公司询问。”

百姓听完欢呼起来,都想着能在郑国公居住的地方居住,肯定错不了,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在长江口传开。

说完来到裴行俭,房俊,尉迟宝琪等人面前,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问候道:“辛苦了。”

长江口议事厅:“大家想必也知道,我们现在主要是任务就是去琉球,船坞和工厂,技术研发部,都搬过去。”

裴行俭说道:“这样全部搬过去,这里预定的帆船咋办。”

这样,搬迁一半过去,剩下的就在这里完成建造,

“还有现在某出去半年,造了多少船。”魏叔玉问道。

魏荣回复道:“按照少爷的吩咐,日夜建造,造好的已经有十二膄,还有五膄月底就可以造好。”

“好,做的不错,只要有这么多船,以后海外就是我们的天下。”魏叔玉很满意魏荣的表现。

这时王大、王二急忙道:“少爷,我们按照你说的,找了很多烧窑工匠已经烧出玻璃,胡商还真厉害,想不到他们还有这样的技术,指南针也造出来了,只是数量很少。”

魏叔玉一听大喜,随即哈哈哈......大笑起来,心情无比激动,说道:“太好了,你立即招募工匠,去琉球建造作坊,要多建造一些,生产玻璃。

“好了,大家去休息,我也累了,明天你们自行安排,人员不够,自己招募,某不管这些。”

“诺........”

听说了吗?移民去琉球,地随便种,种多少地你就得多少地,还有水田按人均分五亩一人。可以种两季的稻种免费送,山地可以种植甘蔗,长安公司无限收购,闲时还可以到作坊做工每天二十文钱,要不是我家有很多田地,我都想去。

主要还是百姓不用交税,种的粮食都是自己的。

是啊!听说到了那里人人平等,一个人只能娶一个汉人女子,要是再娶汉女就要罚款十万貫,但是可以娶几个异族女人,那就不会管的。汉人必须当家做主。人人平等,但是娶的异族女子也不可以欺压,不然要被抓去做十天苦力。

是啊!要真是这样还真好,也不用担心官府欺压我们了,也不用交租,听说只要认识字的可以直接当村长,通过科考的直接做官呢。

不行,我要去报名,我也去,说不定我去了可以当县令,刺史呢。

切,你落伍了,琉球现在不叫刺史,

官员叫村长、镇长、县长、区长,州长,琉球也已改名叫台湾州。(好像是sheng,zhang打不出,变成高官)

啊!我要去当州长,某现在就去报名科考。

哈哈.......疯子,州长,你想当就能当的吗?要科考的。

那不是江南有名的才子游廷立吗?说不定还真能考上,他可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啊!

是啊是啊!群众议论起来,落落不绝......

这些还不算,听说到了琉球直接安排房舍,分发粮食,保证百姓可以吃到种出粮食为止,海,瞧我说的,现在叫台湾州。

哦,是吗?那我要赶紧报名去,不然人满了就去不了,那可是亏大了,有郑国公在台湾州,肯定会关系我们穷苦百姓。

对对......赶紧去...。

移民报名处,几十个登记处,人满为患,百姓都纷纷报名,领取号码牌,登船也是根据号码牌上船,到了台湾,也是根据号码安排到不同的村庄。

不要挤,大家都可以去的,慢慢来,排好队,人人平等,登记也要有规矩,科举考核的在那边大府邸考核,进去自会有人安排。

长江口大量的百姓正在上船,裴行俭看到百姓连鸡也带上,一脸的无奈,当下说道:“鸡鸭这些长江公司收购,不可以带上船,那边卖了再来上船,大家不用急,都可以去,那里有的是土地等待大家去种。”

按照号码牌上几号船,到了地方,每膄船的人不要乱跑,等待台湾那边的人接待,带领大家去指定位置。

要是走乱了,到当地县长那里登记,记住一船的人大家一定要在一起,好安排大家以后生活在一起。

轰轰烈烈的大移民,在紧密锣鼓的进行着,各地的百姓也纷纷涌向长江口,也有几膄船直接沿江而上,呼吁百姓移民去台湾,每天都是满满的人群移民,一些商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安排家人或者二郎,三郎去台湾经商。

福州,一个庄户,百十人家,但是这里百姓过的却是极其困苦,大荒之年,只能挖山上野草为食,听到移民去台湾州,分田分地,全家人就商量起来,整个庄户也都是如此。

孩子他娘,我想好了,去台湾州,船明天就要离开,听说这里到台湾州只要半天就到,及其方便,就算今后要回来,也可以乘船回来。

孩子母亲看着几个饥瘦的孩子,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点点头:“去吧!家中的田地无非养活一家老小,郑国公是好人,不会骗我们的。”

这样的村庄在到处发生着,一船船百姓乘船去了台湾州。

魏叔玉看着百姓都愿意去台湾,很是满意,想着百姓到了台湾,如何管理好整个台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