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唐豪杰 > 第6章 初提计划

第6章 初提计划

程府,程咬金程大憨货是满满的兴奋,打了激素一样,一口一个包子,一口一碗三勒浆,好不惬意,时不时的还吼几句秦腔,嘴里时不时的唠叨魏家大郎。

哐当一声,门被一脚踢开,程处默跌跌跄跄的走了进来,不用说,肯定是和一些纨绔逛窑子回来。

“父亲,啥事这么开心。”

大憨货走起就是一脚又一脚的对着程处默就踹了起来,嘴里还兜囊着:“啥开心,叫你开心,看看人家魏大郎出手就把包子卖了整个大唐,整整的三十八万贯,你他娘的就知道花老子的钱。

训斥了一番,发了一顿脾气,又跪坐下来自顾喝了起来,

“你有空去魏府和魏大郎多多亲近亲近,听说他病好了,等他孝满以后来府里做做。”

“知道了......。”程处默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走到下方跪坐下来,帮着父亲倒酒,父子二人推杯换盏的又喝了起来。

魏府,大量的工匠在修缮府邸,一片忙忙碌碌,但都是满脸笑容,整个府邸都知道现在魏府有钱了,都满是兴奋。

书房,魏叔玉真在看书,管家宏伯步伐矫健,胸膛挺起,雄赳赳的走了进来:“少爷,你吩咐的事情已经都办好了,庄户上每户都送了一批布匹,破旧的房屋也修缮好了,一起花费一万多贯”

“嗯嗯,把你家大郎叫来,某有事情安排他去办。以后他们五个就留在府上做事,每个月一贯钱,另外打赏他们每个人五十贯。以后府里丫鬟都一样一月一贯钱,大厨、工坊、铁匠、师傅三贯钱、学徒也给一贯钱,宏伯你五贯钱,弟弟妹妹五贯钱、母亲那里二十贯钱,这些年大家兢兢业业的打理着魏府,也是时候改善下生活了。”

“少爷,这会不会太多了,以前整个魏府一年也差不多才这么多。”管家立马就急了,心想这样花,再多的钱也不尽花呀,

“没事,就这样安排,花完了,再想办法赚,宏伯你也累了,去休息一下,现在我们魏府要安静一段时间。”

等宏伯离开后,不一会,魏荣走了进来拱手施礼:“少爷。”

“来,坐下说。”

见少爷一下这么客气,魏荣一下适应不来,扭扭捏捏的才跪坐下来,等待少爷吩咐。

我叔玉看到魏荣坐下后说道“以后你就在某身边做事,你父亲年龄大了,都帮他减轻一些......

今天叫你来,是让你帮某去找一个人当我护卫,具体的地方某也不清楚,只是以前在茶楼喝茶时候听说山西有一个很能吃的人,力大无穷,你带上他们几个帮某将此人找来。你们到了山西,不要大肆宣扬,低调做事。

等下去管家那里领二百贯,去山西找人的费用,记住都找些人帮你们找,找到了想尽一切办法,客客气气的把人帮我请来,记住花多少钱也要把人请到,最好是连他家人一起请来府上。”

“知道了,少爷,某这就去办。”魏荣说完也退了出去,带上房门。

等魏荣出去以后,不由的大笑了起来,李二啊,李二,你的大将薛仁贵可能要被我挖来了,你等着看吧!

管家急忙在门外喊道:“少爷少爷”圣旨到了。

魏叔玉一听,圣旨:“啊!那快开中门,接旨。”

来到门外,突然一拍脑袋,心想怎么刚才回答的这么熟练,难道这就是脑海里融合的记忆。

接着带着几个弟弟一起来到府邸大堂,齐齐弯腰接旨,

(说下,在大唐是不用跪下接旨的。)

大太监王恩念到:“左光禄大夫,魏征,据查与侯案毫无关联,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天下乂安,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重立纪念碑,钦赐”

“臣魏叔玉接旨。”接过圣旨在抬起头来,打量着王德。

王德也看向魏叔玉,想不到小小年纪,既然有这份才智,一份美食秘方不仅赚了钱还赚了名声。

王德心想,以前来魏府也没看出魏叔玉有多么出众啊!

魏叔玉也思索着李二陛下这道圣旨的来意。

管家递过来一贯银钱。

魏叔玉才回过神来,随手从管家手里接过,递到王德手里说道:“一点小小心意,望公公不要嫌弃。”

心想嫌弃你个脑袋,还嫌弃呢,是某一个月的俸禄了,但是手上还是推来推去,结果没有办法只得收下,于是非常满意的出了魏府。

当下带着弟弟和管家一起拿着圣旨来到祖屋,摆放好圣旨,管家递来三支点好的香,魏叔玉接了过来,拜了三拜插在香案上,三个弟弟也同样照做。

这时母亲也走了进来,眼泪还没有擦干,显然是激动流泪。魏叔玉看到这个情况对三个弟弟摆了摆手,示意你们都出去。

祖屋就剩下母子二人,魏叔玉问道:“母亲,您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彰显他大度,明君容人之量吗?”

裴氏走到香案旁边,手抚摸着香案说道:“可能是你发明的包子卖到了全大唐,怕被百姓议论,不得以才重新立碑吧。”

魏叔玉想了想说道:“母亲说的对,可能以后还会赐予官职,但是我不打算出任官职了,我已经想好,准备先去江南造大帆船,到时候我们一家移居海岛,招兵买马,我想明白了,性命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安心,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不想这样过一辈子。”

裴氏听到魏叔玉说出这些,裴氏很想自己是听错了,脸色吓的惨白惨白的,腿脚不听的哆嗦,半天吓的说不出话来,直到瘫坐在地上。

这是要干嘛,要造反吗?大郎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大唐现在繁荣鼎盛,百姓安居乐业,造反不就是找死吗?能好吗,太子造反都没有好下场,何况是大郎?裴氏越想越害怕,不由的瘫坐在地上。

魏叔玉看到母亲吓着了,赶忙上前扶起母亲,组织下语言安慰道:“母亲,您不用担心,我会做好一切安排的,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我不会行动的。

我先去江南华亭县,那里靠近海上,是长江口位置,建造船坞,造大帆船,我最近在书上看到一些船只制造之法,我想了几天,想到用大布帆控制风力,可以建造很大的船,比现在大唐的五牙战舰要大几倍,到了江南只要造出了,那天下就有我一半了。

江南的过来的胡人都说海外有很多非常大的岛,而且再往南还有很多岛,差不多有半个大唐的大小。”

裴氏半天才缓过劲抚摸着魏叔玉的脸庞说道:“大郎你真的要这样吗?这可是一条不归路,只要踏出就没有回头路,一定要考虑好,这可是全家人的命都交到你手上了。”

魏叔玉轻轻的扶着母亲坐下说道:“放心吧,母亲,我有分寸的,你不用担心,朝廷正准备攻打高句丽,到时候也就会顾不上我们了,我们好乘机出海,只要到了海外,那就安全了。

还有母亲,我想改变现在人的想法,现在的人我觉得太对不起百姓了,吃的用的全是百姓的,却时时刻刻都在欺压百姓,我要改变这些,要做到人人平等。”

裴氏静静的看着魏叔玉,突然感觉自从儿子病好了以后,换了个人似的,但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看着儿子一副自信满满的表情,知道现在不是打击儿子的时候,只能多提醒了,不要冲昏头脑。

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大郎,你说的南方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好,我们去了安全吗?你可是一定要考虑清楚了啊!

魏叔玉看到母亲心情稳定了下来,温和的说道:“母亲,放心吧,我仔细打听过,那里现在住的人很少,土地很多,都没有人住,只要我们去了就能占领,整个南方福州的鱼民都知道的,只是他们的船出不了那么远,所以我要打造大帆船才行。

一番闲聊,裴氏也不再那么战战兢兢,内心已然评定下来,母子两人就这样端坐在蒲团上聊着,魏叔玉时不时的说一些后世的笑话,逗的裴氏嬉笑练练,直到很久才出了祖屋,回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