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这个书生太凶猛 > 第七十七章 初次交锋

第七十七章 初次交锋

“各国都有自己的规矩,既然你们在这北晋,自然要遵守这里的规矩,并不是情理之事。”姬皇后镇定自若。

“好吧,也不知是哪个白痴立的这种规矩。”元安撇撇嘴,一脸不屑,眼神中带着赤裸裸的讽刺。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立此规矩的人自然是先帝啊,如今一介白衣竟在北晋的朝堂公然辱骂先帝,这脑袋怕是不想要了。

姬皇后大怒道:“你说什么?谁给你的勇气敢这么放肆?”

“梁静茹!”

“什么?”姬皇后显然不知道此人是谁,但此时的怒火似乎要将这里淹没,整个北晋皇室的颜面怎能被一个毛头小子侮辱,传令道:“将郑少秋打入天牢。”

殿外的守卫听到传令,迅速跑了进来,准备缉拿元安,谁知这时元安仰天大笑道:“姬皇后果真是驰名双标,不是说北晋言论自由吗?不是说北晋民风洒脱吗?不是说来到北晋就应该入乡随俗吗?既然如此,在下实在想不明白,皇后为何要派人抓我,我又犯了哪门子罪?”

一连三问,百官的脸颊挂着茫然,就连不可一世的姬皇后,此刻都变得哑口无言,不知怎么反驳。

仔细分析这番话语,的确是由道理可循,而且姬皇后也知道自己是在欺人太甚,起初的目的便是想给南晋这些人立下马威,谁知被元安钻了空子。

如今竟有些不知怎么下台,如是一意孤行强行将此人抓进大佬,那么日后此事定会称为天下人的笑柄。

而自己好不容易拼下的名声,全会被这个污点掩盖,思来想去,姬皇后最终突然起身拍手叫绝道:“果然少有的大才,面对虎狼之势,竟好不惧色。”挥袖道:“下去吧,刚才哀家只是开了小玩笑而已。”

元安嘴角透着淡淡笑意,心里并没有波澜起伏,因为他在说此话之前,已经将所有的后果全部考虑好了,最终的结果便是现在这样,姬皇后心中即使有恨意却毫无办法。

这简单的风波过后,徐海波等人倒是松了一口气,毕竟郑少秋是南晋的顶梁柱,若是出个闪失,实在不好交代,当然对元安方才所表现的三问标识赞叹,甚至有些钦佩。

自然不光是他们,还有北晋的这些大臣,各个学富五车又不是傻子,自然将方才的一切的看的一清二楚。

在郑少秋与姬皇后的交锋中,不但没有落入下风,而且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这与传闻的郑少秋大致一样,口才了得,锋芒刺背,这些都是标签。

由此看来绝非等闲之辈,北晋的这些个才子虽然看着都是一副平静的模样,但内心却是此起彼伏,试想若是是自己面临这样的处境,能做到如此镇定,并且掷地有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姬皇后此时从新打量了翻元安,语气变得温和起来,但依然想试图继续为难,说道:“你既然口才了得,想必作诗定不会太差,何不在此吟诗一首,让我们饱饱口福。”

听上去像是只想见识见识,但实际却是两国间的又一次暗斗,若是元安听皇后的话在此刻赋诗,也便象征着南晋诗人皆无傲骨,面对朝廷便可随意卖弄自己的才华,这则是不耻。

日后添油加醋一番,南晋的才子便会成为天下的笑话,这年代来说,文人无傲骨不可当文人,武徒不杀人,到头一场空。

元安不懂这些,但不代表之前的那个他不懂,在形同百科全书的脑海中,早对这个时代所有的一切基本常识了如指掌,这当然也要归功于之前那个书呆子元安。

真不知道此人到底读了多少本书,熟记了多少资料,反正截至到目前来说,给魂穿的元安帮了太多的忙。

若是没有脑海中的这些资料,想必早就栽了很多次跟头,说不定要丢了性命,毕竟以自己这性格,在旧时代体制下绝对是最容易暴毙的人。

元安没有思考,而是直接的说道:“在下此次前来北晋只是为了参加诗词大会,与贵国交流切磋,并不是为了取悦群臣或者皇后。”

“所以哀家的面子,你也不给?”

“这不是给不给面子的问题,在下是诗人,并不是街边的戏班子,用于取悦谁,我们的存在便是为这世间留下文化,且不说这些,在下在自己的国家赋诗都全凭自己意愿,并不会被任何人强求,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北晋推崇民主,想必更是如此,简而言之便是我不想在此刻赋诗,难道皇后还要怪罪我不成?”

这一字一句中没有参杂着任何情绪,平静的如同林间的溪水,但却流进了每个人的耳朵,可谓字字珠玑。

姬皇后很久很久没有如此狼狈过,此刻若不是在朝堂,想必已经砸烂了不少东西,他的愤怒基于更年期发作,但更多还是连连吃瘪。

堂堂皇后,被搞的如此狼狈不说,简直还没有还嘴的理由,这个郑少秋果然令人刮目相看,她终于明白自己太小瞧这位年轻的大家了。

目前来说,凭这一张嘴,自己不是郑少秋的对手,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却是铁铮铮的事实,一国之后却敌不过一介书生。

朝中此时更没有站出来帮皇后反驳,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大部门人基本在往常的朝廷争论中都败给了皇后。

如今皇后却败给了郑少秋,那如此一来,便等于说他们肯定不是郑少秋的对手,既然知道不是对手又何必自取其辱。

只是看来这次的诗词大会上,再无往后那必胜的把握,今年迎来了一位颇为强大的对手,虽然还未赏的诗词才华,但光凭这张巧嘴,便很能说明问题。

南晋一众人目睹了这一切后,变得有底气起来,那些才子更是懊悔之前为什么没有跟郑少秋好好相处。

如今一切的面子都是郑少秋挣回来的,而他们只属于白拣便宜的一方,自然十分悔悟,目光闪烁,眼神中透着满满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