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这个书生太凶猛 > 第三十六章 我不仅仅会作诗

第三十六章 我不仅仅会作诗

元安转头一看,这不是朱庆吗?

“少秋兄,你可是真不厚道,在市井举办赋诗会,这种事情竟然都不告诉我。”朱庆抱着双臂一脸不悦。

“这不是怕麻烦你嘛,那这样请你去我家做客如何?”元安搭着朱庆的肩膀挑了挑眉。

元安用手捂着下巴,仔细想来自从认识郑少秋的确还未曾去过他家,转头笑道:“这还差不多。”

三人在玄武门顺手买了些零嘴的食品带回了家,朱庆一进宅邸,四周张望道:“少秋兄,你这宅子真不错啊。”

“我这宅子可比不上官家的府邸。”元安轻笑一声坐在小院中凳子上,嗑起了瓜子。

朱庆随后坐在元安对面笑道:“少秋看你说的什么话,这种宅子住的才舒服。”说着也抓了一把瓜子,突然拍了脑门说道:“我差点把正事都忘了。”

“朱兄,你怎么每次见我都有事啊。”元安调侃道。

“这我哪知道啊。”朱庆摊着手,一脸无奈,接着说道:“宁府王的人让我给你带话,有时间过去一趟。”

“看来我和宁王还真是心有灵犀,我这两天也琢磨着想去宁王府走走关系。”

朱庆疑问道:“少秋兄可是有什么事?”

“还不是市井赋诗这事闹得,毕竟得罪了那么多京都才子,若不走走关系,将来遇到麻烦如何是好,而且最近我这炸鸡店也准备开业,总得跟宁王说一声。”元安悠闲的继续嗑着瓜子。

“嗯,有道理。”朱庆懵懂的点点头,转头一想疑问道:“你要开炸鸡店?”

“对啊。”

朱庆伸着脖子夸赞道:“少秋兄,你果真是个奇才啊,文武双全,竟然还是个厨子。”

“这不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嘛。”忽然想到了什么,放下瓜子沉声说道:“朱兄,我这人喜欢低调一些,如今这也算出了名,至于你朋友那边...”

“放心吧,只有你戴上面具才是郑少秋是不是这意思。”朱兄抓了颗花生扔进嘴中,挑了挑眉。

“哈哈...知我者朱兄。”

....

择日

李月儿与朱庆儿去和陈清宜商量盘店铺的事宜,而元安则跑到厨房烧起了柴火,拜访宁王不准备点礼物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这种人物自然什么都不缺,但稀世珍宝元安又没银子去买,想来想去还不如做一只鸡送过去,还能提前为自己的菜品做做推广。

到了宁王府,管家一见是元安,态度变得极为尊敬,弓着腰请元安进入了府内,安排到凉亭就坐,随后便去禀告宁王。

小坐了一会,见宁王快步从长廊走了过来,而身后还跟着一位面相高冷的女子,此人便是颜如玉。

几人围着石桌坐下后,宁王介绍道:“这是本王的谋臣颜如玉。”

元安拱手夸赞道:“颜姑娘身为女流竟能成为殿下的谋士,不简单啊。”

“郑公子缪赞了。”

“郑先生,前些日子在市井当街赋诗,令本王叹服啊。”宁王双手支着大腿,赞赏道。

元安转着眼珠,装作一副苦恼的样子“草民当日的确有些出言不逊,想必日后这京都的才子要容不下我了。”

“这是哪里话,郑先生所在之事乃是为了我整个南晋,那些自以为肚子有些墨水,便傲视轻物的人又何资格排斥你。”宁王红着脸,破口而出道。

这么说来,自己还是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面对宁王的袒护,元安此刻有些飘飘然。

最初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盘铺子而已,却没想到能到宁王这般夸赞,的确是意料之外的事。

见元安一脸愉悦,宁王捏着手指顿时说道:“过些时日,本王想请郑先生一同前去面见父皇。”

“啊,为何要去面见圣上。”元安一脸茫然。

“不瞒郑先生,南晋诗词文化薄弱的关键在与没有诗人愿为朝廷效力,而朝廷又无法将诗词文化普及天下,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这般局面。”

“郑先生能在当街赋诗,便也证明着你与朝廷的观念是相同的,只要郑先生答应无论是内阁或是翰林院,随郑先生去挑,我相信父皇也会同意。”

这样一来,岂不是又要当朝为官,与自己的想法简直是背道而驰啊,开炸鸡店的初衷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初衷是为了学武。

这样肯定不行,但眼下又得需要宁王这条大腿帮衬,这可如何是好?

元安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顿了许久后道:“草民自然愿意将诗词文化普及天下,但是我对从官实在没什么兴趣。”

宁王本是满怀期待,听到此话面色瞬间阴沉了下来,不能为我所用,即使是千古奇才又能如何。

最可气的是,这家伙还拿了自己一千两银子,想想真是气的牙根痒痒。

但没等宁王开口,元安便立马说道:“虽说草民不愿踏入官场,但是能为宁王效力,我这郑少秋绝无二话。

“此话当真?

“决不食言。”

宁王沉思片刻疑虑道:“只是郑先生贵为诗词大家,屈膝在本王门下....”

元安明白宁王的意思。

自己只是一介诗人拜在宁王门下根本没什么用,但若是放在朝廷那便不一样了,能在皇帝前邀功不说,日后朝中若是发生党派之争,好歹还有一个诗词大家能为他撑腰说话。

这小算盘打的真是精妙,元安莞尔一笑道:“草民并非只是一介诗人而已。”

“噢,怎么说?”宁王疑问道。

“草民略懂一些治国之道,或许能为殿下分忧。”

颜如玉平静了这么久,听闻此话也不经皱了纣柳眉,心想这是摆明来抢自己饭碗吗?

本来印象不好不坏,这一句话的时间,二人似乎已经变成了竞争对手。

“郑先生还懂治国之道?不会是在跟本王看玩笑吧。”宁王抱着手臂,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光是诗词这方面,目前所显露的才华已经是当世无人能及了,如今却还扬言自己略懂治国之道,这还能是人?

最可怕的是元安现在还如此年轻,就算天赋异禀也不能够样样精通吧,宁王实在是无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