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顺阳川 > 序章

残阳如血,斜照在莽莽方山之上。

冠军侯夏瑾长枪奋力刺出,把最后一名燕贼钉死在地上,弃了长枪大口喘着粗气。

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几十具尸体,通往方山隘口的古驰道已被鲜血染红,燕贼的鲜血和青州子弟的热血混在一起,打湿了道上的黄尘。

夏瑾的战袍已经被鲜血染透,脸上也满是鲜血。这个时候,他的心里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才发觉两腿颤抖得厉害。

自护送主上踏入方山以来,一路上连番血战,没一日可得安宁,彪悍的青州子弟兵折损大半。眼看就要越过方山主脉了,却又有燕贼追了上来,有了这极为惨烈的一战。

“所幸……还是不辱使命。”

看着被士卒团团护着的几辆马车,夏瑾心道。

幸存下来的士卒还有百余人,不少人已经挂了彩,血战之后都是疲惫不堪。

“过了这个烽燧,前面就是顺阳川了!”

夏瑾勉力站直身子,指着前方远处隐约可见的古烽燧,嘶哑着嗓子大声喊着。

虽是心疼士卒,不过他很清楚,此刻绝不是停下来休息的时候。

必须要翻过方山,才算真正的安全。

“这顺阳川是古楚国肇始之地,也是国朝龙兴之地!此地民风最为强悍,我朝最强的顺阳兵便是出自此处!此战便是吾等此行最后一战了,那燕贼再猖狂,也断不敢追至顺阳川!”

“诸君,等到了顺阳川,吾等再作休整!”

指着山顶隐约可见的古烽燧,夏瑾大声为士卒鼓劲。

这次跟随夏瑾南下的青州子弟都是真正的死士,一路上不断遭到燕贼阻拦,不知道战死了多少袍泽。此刻听了夏瑾的话,士卒们疲惫的脸上竟是现出几分兴奋之色。

顺阳川,终于是要到了!!!

顺阳川,号称三百里不断青,抓一把土能攥出油来,北有方山天险,南面也是莽莽群山。当年古楚国由此而兴,本朝太祖也是从此地起家,太祖的陵寝也不在京师皇陵,而是单独在这顺阳川中。

顺阳兵之彪悍天下无双,顺阳兵战力之强悍,这些同样号称敢战的青州子弟是服气的。

毕竟顺阳兵的名声,是数百年在北疆用实打实的战功挣来的,是用包括燕贼在内的无数异族的脑袋堆出来的。

顺阳不满万,满万无人敌。

何况顺阳川不单有顺阳兵,还有守护太祖陵寝的沙民部落,那同样是一支没人敢惹的力量。

到了顺阳川,就真正的安全了。

等渡过丹水,休整几日,再往南行数百里,渡过大江到达陪都之后,这份从龙之功也就真的到手了!

夏瑾见士卒被鼓舞起来,自燕贼身上抽回自己长枪,看向一辆马车。

马车的帘子纹丝不动。

轻轻一挥手,士卒们快速列成队形,拱卫着几辆马车,沿着古道向前方行去。

……

……

古烽燧建在方山主脉之上,紧邻古道,乃是楚国古长城的遗迹。

古楚国兴起之初,领地局限于方山以南,为了防御北方强邻,沿着方山主脉修建了这座长城。后来楚武王即位,励精图治,国势大振,意图染指中原,便自毁长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通了一条穿过莽莽群山的驰道。

烽燧下的这条古道,便是当年驰道的残余。

楚武王开凿的古驰道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改朝换代,一直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道路,直到国朝崛起。由于国朝开凿了运河连通南北,水路交通极为发达,南北漕运多走水路,这条古道也就渐渐衰微了。

这一座烽燧,修建在方山最高处,乃是整个方山的制高点。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士卒们在高大残破的烽燧下休息,夏瑾站在烽燧顶上,看着下方那茫茫平川,亦是心怀一畅。

方山如墙,兀立北方,丹水如带,蜿蜒曲折。

满川平地,望之郁郁葱葱,夕阳之下竟有一丝辉煌之感。大大小小的坞堡分散在丹水两岸,如星罗棋布。

此情此景,让看多了北方残破河山的夏瑾直欲吟诗一首。无奈他虽是有些文名,却没有急才,便看向了身前负手而立大袖飘飖的清瘦老者。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尽没空遗丘……”

老者默然良久,看着眼前的如画江山,一声长叹。

“林师不必忧虑,这北方之地,来日必将再取回来。”夏瑾见老人神色寥落,连忙劝慰道。

“呵呵……”老者摇了摇头,“燕贼势大,再想收取北方之地,谈何容易!能稳住两淮和荆襄,守住大江,保住半壁江山,老夫便心满意足了。漫说北方之地,便是眼前这顺阳川,三百里锦绣河山,怕是也要沦入燕贼之手了。”

“何至于此?”夏瑾一怔,“临来之时,您老可不是这般说的。”

林师一笑,神色萧索:“临来之时……小子,那是为了军心可用啊。你那上千亲兵,家乡可都是北方青州!”

“五部燕贼祸乱中原,攻克京师,已有十余年了。北方之地,燕贼不能尽取,是因我主尚在抵挡之故。”

“百姓心向我朝,燕贼残暴,却也不能尽诛。山野草莽豪杰之士,无不以诛杀燕贼为荣。世家大族世代受我朝恩惠,暗地里也多有襄助之举。”

“而如今,我等护主转进南下,这方山以北,便没了主心骨,立马便是一盘散沙!”

“豪杰义士难免寒心,而那些留在北方的世家大族,呵呵,也得开始考虑他们的后路了。”

夏瑾沉默听着,温暖的夕阳照在身上,心中却有着彻骨的寒意。

这十余年在北方与燕贼抗衡,靠的就是留在北地的世家大族暗地里的支持。甚至不少支配合作战的义军,本就是世家大族暗地里建立的。

而如今,随着此次转进,北地再无王师!

“五部燕贼人少,虽则强悍,却无法覆盖中原,然则世家大族一旦倒向燕贼,为了在燕贼那里建立功勋……到时候,便是同室操戈的局面了。”

“顺阳人再如何强悍,此地毕竟只是弹丸之地。北方世家大族一旦与我们反目,倾覆此地简直易如反掌。毕竟与燕贼相比,他们更明白如何对付这里的百姓。”

“到了那时,顺阳人……也未必会与燕贼死战。太祖的恩惠……毕竟都过去几百年了。”

一片青叶落下,林师伸指稳稳捻住,神色无比寂寞。

夏瑾沉默,看了看下边古道上席地而坐的士卒,良久吐了口气:“或许……我们就不该南下。”

“有得选择么?”林师摇了摇头。

夏瑾默然。

自京师沦陷,衣冠南渡,主上留在北方,苦苦支撑着北方战局,已经十余年了。

十余年的时间,战死的袍泽越来越多,身边的袍泽换了一批又一批。燕贼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那些南渡的大人先生们,除了清谈论玄之外,竟是一丝一毫也不肯相助。

单独一支残军留在北方,主上和林师包括他自己,已经是尽了力了。

那些早期渡江的人,不肯襄助这支孤军也就罢了,如今竟是想要背后捅刀子,算计十几年转战各地不辞辛苦的主上,谁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