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萧氏女帝 > 第四十一章

就这样,在帝王的默许之下,萧瑾瑜在政事堂呆了下来。几位大人要讨论的正是帝王大寿,各属国是否要进京朝贺的事。

以顾文翰为首的王韬等人认为此乃今上即位第一次大办的庆典,各属国进京朝拜理所当然,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总不能还徜徉在先帝的圣恩之中吧。

以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为首的朝臣则以户部钱粮不足,寿宴之余还要腾地方来招待属国来宾,朝中且经历了官职变革,大家还在熟悉业务当中的理由来拒绝,说等到圣人五十大寿再举办也是可以的。

双方有理有据,各执一词,圣人只静静地瞧着两方辩论,等到众臣吐沫横飞之后,招来萧瑾瑜让她命人奉茶。

喝了茶,润了口,眼瞧着几位对萧瑾瑜在议政堂的存在并不如方才那般抗拒,圣人这才开口道:“不若请部分属国世子进京贺寿罢。”

“陛下,不妥啊!”顾文翰略一思索,便出言道:“陛下为先帝食素三载,过节典礼从无丝竹,只怕早有心思不正的属国,此时应当全部召集过来震慑一番才是。”

“臣认为此举甚好,不过召集哪些属国才应计议。”礼部尚书附议。

“诚然,召集部分有二心的属国加以震慑是必须的,可我等毕竟久居京中,边境事务哪里能知晓清晰,不若都召进京来,一劳永逸。”顾丞相接着说。

“侯爱卿,你来说。”圣人闻言,叫了兵部尚书侯玄英。

侯玄英一礼毕,不疾不徐地从衣襟前拿出一沓麻纱纸来,道:“据戴都护近三年的奏报,臣斗胆推测,如今的百越首领众部落推举了吴越首领,可西瓯、扬越等部族心有不服,动作不断。”

说完,他恭敬地将手中印有镇南都护印章的麻纱纸双手奉上,萧瑾瑜目不斜视地接过,呈给了圣人。

圣人浅略地扫了几眼,看了大概,道:“接着说。”

侯玄英却并不接着方才的话说,又从衣袖里抽出几张绵纸,道:“微臣亦整理了甄都护的文书,突厥可汗如今到了花甲年纪,已经卧病半年有余,膝下的几位儿子忙着争权夺位;鲜卑王统治了十余年,如今有些蠢蠢欲动;契丹夹在二位之间,左右逢源。”

萧瑾瑜从侯玄英手中接过这些纸呈上后,又见他自觉地不知从哪儿又摸出来一沓较为细腻的宣纸,接着道:“郗都护口中的西域倒是都乖觉,可如今的风平浪静,说白了就是风雨欲来。因此,臣更多的看了山阳长公主的奏折,乌孙、大月氏、若羌等国主倒是互通有无。”

萧瑾瑜第三次呈上侯玄英手中的纸,心中却想着,东边的高句丽呢?以及它旁边的勿吉,为何镇南都护和瀚海都护都三缄其口?

她很想问出声,可今日她本就备受争议,若此时开口……罢了,私下问一问爹爹就是了。如此想着,她又开始琢磨侯尚书所言的几个属国,到底该着谁进京才是?

召进京来的属国使臣,必定是由其王子以及重臣前来,只不过来的王子究竟是不是众王的接班人,还是有待商榷的。大宛的使臣必定是要来的,来的人定然是五王子以及山阳长公主,那么与之结盟并且关系牢靠的几个小国便不必前来了。如长公主所言,乌孙、大月氏、若羌都得来人,因为这次寿宴不止是大梁警告他们,亦是他们窥探大梁这头猛虎是否瞌上了它犀利的眼眸的绝佳机会。而楼兰等国,虽也有小动作,可顶多是在大梁与月氏两国逢源,警告了大月氏等,他们自然也就消停下去了。

西域这边萧瑾瑜心中定了数,又想到北边。突厥一定是要来的,契丹、鲜卑二族一向摩擦不断,此番召进京来若是允许到可调解一番,断然不能让突厥占了便宜。而从鲜卑叛逃出去的吐谷浑等族,若是鲜卑能收拾了最好,收拾不了还能牵制一下鲜卑,大梁自然没有插手的必要。

南边的百越倒是无甚,哪个不听话就把哪个叫过来训一顿就完了。毕竟前些年今上刚带人把海盗给收拾了,余威犹在。让人头疼的是仙岛之地。他们是必定要派人来的,此地的人语言不通是个最首要的问题。总不能人家用国语骂了你,你却一知半解的吧?

琢磨到这儿,萧瑾瑜心中有了大概,接下来就想听听几位肱股之臣的意见,好在心中的名单上再勾勾减减,最终定下名单。

顾文翰也是在朝堂中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的,一听兵部尚书的话,心中便明白定然是不能将这些人都召集过来挨个敲打一番了。待到众臣听完沉默,他便率先出口:“圣上,依微臣之见,众属国全部进京不可行。”

“丞相所言甚是。”户部尚书点了点头,附和道:“毕竟国库不大丰盈啊!”

顾丞相一噎,他考量的是几位属国的关系,让户部尚书一说,怎么听起来就这么俗气呢?要是户部尚书听到了,定然会“呸”他一声假斯文,哪个活着不要钱哦!谁嫌钱多啊!再说了,如今的国库瞅着钱粮不少,可细听兵部尚书的话,怕是将来大梁定然会和边境一战,到那时,多少粮草都不够消耗的。所以啊,现在能节约还是节约吧!

礼部尚书想的不多,只觉得多来人他得多累,少来人还能腾出手来逗弄逗弄自己新得的孙儿,唉,所以还是少来点人吧。

各方心思之下,来部分人的商议就这么定下来了。那么更重大的问题来了,都叫谁来?大梁肯定不可能把所有有小心思的都叫过来,好嘛,叫你们一起来商议怎么合起伙来攻打我大梁吗?那么,枪打出头鸟,我就挑几个“刺头”过来敲打一番,只要你们老实了,我还怕你的小弟吗?

可一味的找刺头也不行,恩威并施方才是大道,自然也得叫几个我忠实的小弟,敲打你们,恩赏他们,得让人知道跟着大哥我有肉吃才对。两相对比,你才能明白安守本分不是?如此一来,萧瑾瑜方才明白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她只顾着把“刺头”叫了来,想要从严处理,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刚柔并济”。

这下,原鸿胪寺卿,现礼部尚书殷储实有点焦躁了。无他,忙不过来了啊!寿宴的事丢给了右侍郎,可最终需要自己盖章定论啊!他年岁不小了,如今再思虑四方来宾,身体怕是吃不消了。

见他面有难色,圣人终于开口了:“朕打算重立鸿胪寺。”

这下,下属的几位朝臣面面相觑,只听圣人道:“朕想的鸿胪寺,不仅由我大梁子民任官,各国的人也能任官。”

“陛下三思。”出言的是李宪,他道:“陛下,非我族人,其心必异。”

“可他们在我大梁安营扎寨,娶我大梁民女为妻,食我大梁君禄,代代相传,最终会成为我大梁子民。”圣人其实构想此事已久,只不过借今日这个由头说了出来。这个念头在他前往南方剿匪的时候萌生了出来,他发现戴和治下的百越之地,大部分人对中原语言还是十分擅长的,戴茂也曾说过,自己的父亲花费了三十年的心血,将部落首领和亲梁一派臣子的子嗣们从小聚拢在一起,居汉室,习汉字,食汉餐,饮汉露,长大后还可娶汉人为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百越对吴越首领不满,所做之事也不过是针对吴越,而非大梁了。

“可原本就有二心的人,在此地岂不是如鱼得水?”殷储实也有些顾虑。

“所以他们可任职,却不能任要职。”圣人微微一笑,道:“而且鸿胪寺中官员,不由官员推举任职。”

“陛下。”剩下的臣子呆不住了,他们敏锐地嗅出了圣人的做法是在针对世家大族。

“因为外族人的品行我们无从得知。”圣人安抚地说了这句话,然而在场没有一个人被安抚到,除了李宪,因为他本就是庶族出身。

“如何选官方为上策?”圣人势在必得地笑了一下,道:“等寿宴过后,鸿胪寺的差事就要办起来了。众卿不若想想,如何选人,方为上策。”

众臣的思虑一下子忽略了圣人定下的鸿胪寺的事,就这样被一件接着一件的事砸昏了头,迷迷瞪瞪地回了府。等到了府邸,再如何懊悔不多劝诫已然是晚了,有些话当时不说,就永远没有时机再说出口了。

不仅众臣在思虑如何选人,萧瑾瑜也在思虑。她一一记下今日所获,所疑,准备在议事后向圣人请教。当她准备如同往日问出口时,看到圣人看她不满的眼神,心中方想起来,自己先斩后奏,入议事堂的事。

“爹爹。”萧瑾瑜咬了咬唇,上前挽住圣人的小臂,嘟了嘟嘴,道:“我错了,我不应当瞒着爹爹的。”

萧贤叹了口气,道:“阿瑾,爹爹不是不想让你进到这里来。只是这里太危险了,行差踏错一步,等待你的就是万劫不复。你的兄长们办砸三五件差事依旧有人肯为之肝脑涂地,可你不行,你多说一句话,都会被千夫所指。”

“爹爹,我喜欢这里。今日我听众位肱骨之言,才明白自己当初所想多么浅薄。”萧瑾瑜板正了自己的脸色,一字一句认真的说:“我不觉政事繁杂,我喜欢思考这些事。”

“罢了,你想好了,便待在这儿吧。”圣人慈爱的摸了摸她的头,看向她的目光都是纵容。萧瑾瑜不知道的是,圣人今日所言,原本都是为了她。重设鸿胪寺,招募外族为官,目的不过是为了开化这些被儒家禁锢了思想的众臣,既然都能接受外族人为官,此后定然能同意设立女户,女户都有了,女子的地位提高了,日后阿瑾的路也会好走许多。

圣人的一片爱女之心,除非萧瑾瑜成了母亲,否则她永远不会真正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