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有双穿门 > 第六十六章 看公审大会

第六十六章 看公审大会

既然这位黄先生这么坚持,李县令自然也不会阻拦。

看到李县令对于自己的要求很是顺从,黄文路也就不再多事,他也知道自己来到了络梁县虽然有知府做背景但若是惹恼了这位百里侯恐怕自己也不好受。

李县令原本还要招待黄文路一番,只不过黄文路心并不在此,他恨不得早早揭露那个所谓‘仙师’的身份,然后就早些回到府里给知府一个交代。

他因为之前已经为知府出门一段时间了,早就想回到家中,现在因为答应了知府调查‘仙师’一事但他估计这种事情只要自己看到那个‘仙师’就能揭露他的骗子身份,自然不愿意在此久留。

拒绝了李县令的招待后,李县令也无奈,只能让沈师爷和刘班头带了几个差役一同陪着这位黄先生前往山里,这时候他也没办法,只能另外派人立即给山里的仙师提前通知。

黄文路并不知道这些,不过即便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在他眼中假的就是假的,再怎么准备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所以根本不当回事。

告别李县令后,黄文路就与自己带来的几个随从再加上沈师爷、刘方刘班头并着几个差役一同离开县衙,先向码头铺过去。

这一路他们自然不用步行,李县令专门准备了轿子只是黄文路嫌轿子太慢,不得已下李县令给他们换了两辆马车。

有马车坐黄文路自然不会拒绝,他来的时候黄知府可没有给他准备马车,只是让他带着几个人骑马而来,这骑马可没有坐马车舒服。

于是他单独一辆马车,沈师爷一辆马车,再加上其他人骑马,一十几人很快就到了码头铺地面上。

黄文路黄先生也是第一次看到码头铺,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不大的镇子规模,如果不是北方战事因为有河运的话,几十年前码头铺根本就是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地方。

就是到现在也不过就是两三百户上千人丁的一个镇子而已,而且分散在各地,就是在码头边上的码头铺,也不过就是有两条路,路边十几个各种粮食、药铺、棺材、铁匠之类的铺子而已。

对于已经在府城生活过的黄文路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好看的。

倒是现在已经是初冬时节,看起来码头铺冷冷清清的里面似乎没有什么人,好奇的他掀开车帘问道:“这里怎么如此冷清?”

旁边跟着他从省城来的随从当然也不清楚,于是连忙去询问沈师爷和刘方。

他俩现在也有些诧异,上次来这里的时候可不是这副样子,怎么才一个月的时间码头铺一下子清冷至此呢,难道是因为仙师的人横征暴敛太过了导致百姓逃走,可是自己在县城里没有听说呢。

看到两个人也不清楚,于是商量之下就要去巡检衙门看看。

只不过众人到了巡检衙门,却发现只有两三个甲丁,巡检与其他人也都不在此处。

黄文路不由得心中愤怒,说道:“贵县这差事做的如此,在下定当要与知府大人好好说道。”

沈师爷也有些急,赶忙劝说:“黄先生莫急,说不定是这里有事问问清楚也不迟。”

说着便对甲丁问道:“你们巡检老爷去哪里了?”

看着来人气势,甲丁也不敢隐瞒,说道:“我家巡检老爷已经到河边去了。”

“去河边做什么?”

“说是要公审姓赵的”

“那这里百姓呢?”

“百姓们也都过去了,都要看杀头呢。”

听闻此话,沈师爷似懂非懂,而黄文路好奇地问道:“姓赵的是什么人?”

“就是赵正诚啊。”

甲丁毫不客气的点出赵老爷的名讳,看起来对于这位前赵老爷并没有什么尊重的。

而且听起来因为不能去看砍头还颇为遗憾的模样。

听闻对方这么说,黄文路呵呵冷笑一番,当时李县令上呈的公文里可不是这么说的,公文里说“赵某畏罪潜逃时被差役发现,围追时赵某持械反抗被当场正法。”

原本黄文路还以为他早早就死了,不成想居然还活着,而且要被区区一个巡检公审处决,这简直是拿朝廷的律法不当回事啊。

沈师爷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当初他听闻仙师要让赵正诚去修路,心想恐怕用不了多久赵正诚就应该会死了,所以与李县令商量公文如何写的时候直接报了个畏罪潜逃不成被当场格杀,省的麻烦。

哪成想这仙师居然留他到今天,而且还在黄文路来的时候当众杀掉,这下子可就麻烦了。

他心中虽然着急,但是依然解释道:“那赵某当时确实已经死了,想必是仙师大发神威将其救活也未可不成。”

先将这事扣在了仙师头上把自己东主摘了出去,至于黄文路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等到他见到仙师种种仙术,就是不信也是会心中有那么点认可吧。

黄文路听闻沈师爷这么解释愈是冷笑不已,沈师爷一时也无计可施。

黄文路冷笑几声后,又开口道:“即时仙师将其救活,如今又要再砍头,那我可要去看看,这般景致黄某平日里可不曾听闻。”

既然黄文路都这么说了,沈师爷自然也不好拒绝,于是问清楚了位置后,他们就一同又前往河滩那里。

等他们快要走到的时候,就见那边远远的围着一群人传来阵阵嘈杂声响,中间似乎还搭了个台子,上面人影晃动只是距离有些远看不太清楚也听不清楚。

几人继续靠近后发现那里至少有几百人围着一个台子,几个差役上前扒拉开人后黄文路和沈师爷走了过去。

被拨开的人们看着差役服饰自然不敢说什么,不过旁边的人倒是没有注意到他们几个人,反而不停的在议论纷纷。

“哎,他家也太惨了,可被姓赵的祸害惨了。”

“可不是么,一家子就剩下一个老头子了,哎,姓赵的真是坏事做尽啊。”

“谁说不是呢,以前啊,这姓赵的出来那家没被他欺负过,就是各家的大姑娘小媳妇,只要被他盯上不都抢到他家里了,出来的要么上吊要么投河,光我知道的这些年就不下十几个。”

“如今可算是苍天有眼,这姓赵的就要被砍头了,真是老天有眼啊。”

“我说要不是有仙师,谁能治得了他,谁敢杀他。”

“可不是么,要不是仙师,我听说了县太爷可没有想过要抓他。”

“嘘,小声点,那边可是...”

看到几个穿着衙役打扮的,那边声音就小了不少。

不过沈师爷和黄文路倒是听明白了怎么回事,再结合前面临时垒起来的土台子上,一个老头正在连哭带骂的指着一旁被绑住的十几个人,下面的百姓们也不时纷纷叫骂。

两人自然就知道了这是要干嘛。

听了一会后,老头似乎体力不支被人搀了下去,接着就上来一个汉子,上来似乎就要打那边的人,但是被人拦住,然后汉子又开始说起来。

连续几个人到台子上,沈师爷和黄文路听得清楚,这台子上绑的正是姓赵的和他的十几个手下,被码头铺的百姓上去一一指证,虐杀的百姓,强抢民女,为了争夺一点点土地甚至放火烧死一家几口人等等。

不说这些感同身受的百姓,就是沈师爷和黄文路听得都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上去宰了这个姓赵的。

特别是黄文路,他小时候变故让他更是了解底层的疾苦,听闻这些反应要比沈师爷更大,这时候他就忍不住说道:“这种奸贼,黄某只恨没有能力,否则定当见一个杀一个。”

台上有人等到百姓都下去后,开始问道:“赵正诚,对于以上诸位乡亲指控,你可有什么说的?”

其中一个身材中等的人这才抬起头来,说道:“赵某敢做敢当,这有什么不承认的,这些都是我做的,那又怎样,他们不过就是猪羊一般,不是我为他们在这里遮风避雨,他们说不定早被朝廷兵船一并拉走戍边去了,说起来赵某还救了他们呢,想不到他们却如此忘恩负义,赵某不过就是杀了几个不听话的,玩了几个女人而已...”

那上面的人则等他说完,便大声说道:“既然你已认罪,秉仙师口谕,赵正诚等一众人罪大恶极,证据确凿,即刻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