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唐末之重生李煜 > 第二十一章 风不止

第二十一章 风不止

冯延巳看到看到李煜就在他旁边时,心中有些惊讶,上前对李煜行了个平礼。

“未曾想楚王也在此,倒是冯某粗心大了。”冯延巳温声说道,其语气彬彬有礼,态度和蔼。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李煜虽然对这个历史上南唐的“五鬼”心中反感,但是也没有挎着个脸,不过心中对冯延巳厌弃的眼神怎么也掩饰不住。

“孤见过冯使君,孤也未曾想到会在此遇见冯使君,倒是让孤喜不自胜啊,得以聆听冯使君的流芳之作,真乃一大幸事。”

李煜亦是笑脸和颜的对冯延巳说道。此时的冯延巳已经被贬为抚州节度使,所以称其为“使君”并无过错。

但是,冯延巳听到李煜称呼自己为“冯使君”而非“冯相公”心里便对李煜心存芥蒂。

看到李煜眼中对自己的厌恶怎么也掩饰不住,冯延巳心里便对李煜闪过一丝疑问。自己与这楚王可说是从未见过,自己也是数度为相,历来被人尊敬,怎么这楚王会对自己心怀厌弃呢?

冯延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也对李煜藏怒宿怨,先将当前的心思放在心底。

李煜看着年近半百的冯延巳,长得倒是慈眉善目,一副德高望重的模样。

“素闻楚王殿下甚是喜爱诗词一道,善诗者,必善文,想来楚王殿下作诗也是其中佼佼者,不若也现场作诗一首,也好让我等见识见识殿下的文采啊。”

冯延巳以一种“鼓励”的言辞劝说着李煜。

李煜心里反感冯延巳这话,什么叫做善诗者,必善文?自己是不是不作便是自己不修文德了?

无论是在自己的梦中,还是在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都是一个喜爱诗词喜爱到不理国事,导致国家灭亡的角色,现在的李煜无比担心自己身上的历史重演。所以本来就对吟诗作赋畏之如虎的李煜,根本就不想接冯延巳的话。

“孤虽自幼习文,但擅长的乃是文史经义,对治国安民之道爱不释手,然而诗词一道,孤的确不甚喜爱,也不擅长,想来就算作出一首,也比不得在场诸位,就不显丑了,以免污了诸位士子以及文学大家的耳朵。”

也不知该如何回绝冯延巳,李煜用词也不甚恰当,声音僵硬。

听到李煜这话,在坐之人,不屑者有之,赞赏者有之,更有一些人对李煜面露提防之神色。

在场之人,不论男女,眼睛均直勾勾盯着李煜。心中均想,你不会作诗也就算了,为何不喜爱诗词之道,还来参加诗会呢?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喜好不同,也不会以此相聚了。

所以,可以说诗会上所到之人,对于诗词一道或多或少均是喜爱诗词的。

感受到四周那男男女女不善的眼光,李煜后背汗毛竖起,心跳个不停。

“以前看到古人的诗会,不都是其乐融融,言笑晏晏的吗?怎么这个诗会感觉危机重重?”

李煜心里暗自后悔,早知道这些人如此不善,就不该答应周嘉敏那丫头来参加诗会了。

“楚王莫不是看不起我等?”

见到李煜如此说话,等了一会儿,又对众人迟迟不予理睬,冯延巳下首的魏平看口说道。

“是啊,是啊。”

“楚王可能当真是不识诗词歌赋一道,未曾想皇家之人也会如此不知文道啊。”

那人摇摇头感叹道。

听到这些人的话,李煜本不愿理之,但是其话中尽显鄙视,本就让有些看不起他们的李煜心里勃然大怒。

一旁的周娥皇看着迟疑的李煜,心里暗自为其着急,也怒其不争。

虽然周娥皇对李煜冷言冷语,但是那是李煜作的事感到生气,虽然如此,但李煜终归是自己未来的丈夫,自己与李煜的矛盾归根到底也可以说自己的“家事”,周娥皇可以生气,可以对李煜不理不睬。

但是如今“外人欺负”李煜,周娥皇也在暗自焦急,若是周娥皇为李煜说话,甚至是代替其作一首诗,只会让别人看不起李煜。所以,良好的家庭素养让周娥皇难以出言相帮。

不过李煜旁边的周嘉敏就不会有这些顾及了,看到自己的“煜哥哥”被人看不起,连忙快言快语的对李煜说道:“煜哥哥,既然他们这么看不起你,你就作一首千古绝唱的诗出来,让他们见识一下!”

周边的人听到周嘉敏的话,“噗赫”一声笑了出来。

这李煜年不过十五,年纪小,阅历不足,又从何处作出一首“千古绝唱”级别的诗词出来?在场之人都被这小丫头逗笑了。

李煜也在一旁被周嘉敏的话给吓到了,这命题而作千古流芳的诗词,史上又有几能够做到啊?李煜心里苦笑连连,这丫头也不嫌事大,无情的给自己增加了难度。

冯延巳也一脸戏谑的看着李煜,看李煜如何做出一首“千古留名”的诗来。

见众人调笑的眼光,李煜心里也暗自焦急,绞尽脑汁的想着。

就在众人等得不耐烦,冯延巳准备开口之时,李煜说话了。

“既然诸位盛情难却,那孤便作一首,以让诸位观赏。”

李煜突然想到那首千古名词,环视了众人一眼,说完开口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李煜吟完心里对苏轼暗说了一句抱歉了。

四周本来在看戏的人听李煜这词,瞬间人声鼎沸。

“天啊,好词,好词!”说话之人几乎说不出话来。

“楚王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某恍然进入到了一个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三国时代!”

有一人对这词景色描写夸赞道。

“楚王这词中,在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实则是欲抒发心中欲要建功立业的豪言壮志。”

在座一人补充说道。

良久,冯延巳等人回过神来,对李煜拱了拱手,佩服的说道:“楚王殿下好文采,好文采啊,有如此造诣又何必藏而不露呢?”

李煜听到冯延巳这话,口中不作声,但是心里却暗道:我哪里是深藏不漏,还不是刚才太紧张了,怎么都想不起来罢了。

“果真是千古流芳之佳作啊,”魏平口中喃喃低语。突然,魏平对着李煜作揖,态度恭敬,说道:“是平夜郎自大了,还望殿下不要怪罪。”

李煜尴尬笑了两声,忙说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