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柱国 > 第三十三章:打出名气

第三十三章:打出名气

“杨本昌千户所率班兵营为此次大捷主力,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贡献。

班兵营仅以875人之兵,斩杀鞑子61人,战果无数。”

875人,暴露了杨本昌吃空饷的实质。

斩杀鞑子61人,全部是李成蹊所部的功劳,跟杨本昌没有任何关系。

等于杨本昌打了半天,一个鞑子没杀死,自己反而损失巨大。

“而我方仅损失将士37人。”

马六这是在为牺牲的真定府将士表功。

“不过,误入山谷者85人。”

“跌落戈壁者124人。”

“饮马七里溪失踪者188人。”

这里指的是杨本昌砍掉牺牲将士脑袋的具体地址,朱七可前去验证。

“这封信可敢做为物证上奏?”

朱七看罢,心里极为满意。

“有何不敢!”

马六挺胸回应。

“你可敢做为人证?”

“有何不敢!”

马六再次拍胸脯。

朱七满意的把信收起来,让马六签字画押。

杀良冒功稀松平常,南边的戚,俞两部也干过。

砍牺牲将士的脑袋可是大明朝有史以来头一遭,任谁也不敢捂盖子。

“下去吧,有事再传。”

朱七挥手让马六离开。

马六有些失望,本来指望套近乎的,可惜上差看不上他这个无名小卒。

走出房间,马六生气的嘀咕:

“该死的张苍水,口口声声喊人家七叔,我看纯粹是吹牛皮,忽悠我检举上司。你小子也配认识锦衣卫上差,哼!”

张苍水拿出250两银子交给黑娃,让他把宣府镇市面上所有铁锅,不论大小一律收购。

要注意影响,哪怕同一家商号或者铁匠铺也一定要少量多次进行。

时间很富裕,隔几天去一趟也行。

这样能够保证在市场感受到供求变化之前,用最低的价格囤货。

宣府镇市场上,铁器的价格很低。

比如陈吉斋的价格为大铁锅十口,灶全,银七钱五分。

连炉灶都帮忙砌垒,铁锅才75文一个。

免除炉灶,一口大铁锅不过55文左右。

250两银子足够堆满三间屋子。

而这些铁锅卖给俺答部,价格最少两钱银子一个。

三倍的利润。

张苍水自然知道,不管俺答部祈求铁锅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回炉重造,用来打造武器。

俺答部境内没有矿山,铁矿丰富的阿尔泰山被瓦剌部控制。

他用贸易换来的铁器主要是用来对付瓦剌部。

并不会对明朝造成威胁。

如此让两边攻伐,反复拉锯,何乐而不为。

张苍水自己则去南城牙市找两个长工。一个安排在家里喂牛,喂马,一个安排在沈庆余堂给黑娃打下手。

人不需要精干,关键是老实。

整理一下长袄,抖了抖棉裤上的灰尘,刚出店铺,一个熟面孔便谄媚的喊了一嗓子:

“少东家高义!”

所谓高义,便是夸奖张苍水灭了祸害将军庙街的二流子燕志飞一伙。

至于他的真心,张苍水不敢苟同。

“阴掌柜客气。”

张苍水抱拳回应,脸上堆着笑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舒爽。

阴掌柜很是受用,口呼改日万春楼一聚,然后两人错身而过。

阴掌柜在将军庙街的风评不好,仗着自己是土著,没少欺负从陕西和云贵来的商人。

张苍水也曾经是他嘴里的“蒲公英”,风一吹就散了。

要不是今天上午打了一场痛快架,十几个军人跑来撑场子,他才不会搭理张苍水这个外来户。

彼此客套一番,交错的一瞬间,张苍水收起笑脸,板着脸走过。

阴掌柜则收起谄媚,不屑的无声嘀咕几个脏字。

“少掌柜红红火火。”

打招呼的是沈庆余堂斜对面的黄掌柜。

“黄掌柜吉言,改日我一定要向您讨教一二,还请不吝赐教。”

张苍水一脸的客气。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

黄掌柜祖籍直隶,弘治年间举家搬迁至此,为人仗义。

陈发吉说过,穷人的最大威胁不是鞑子兵,而是宣府镇的冬天。

每年冻死的人都在百人上下。

黄掌柜没有能力让穷人吃香喝辣,但有一个原则,不能让一个穷人饿死在他家店铺门口。

但凡乞丐和穷人晕倒在店铺前,不管他在还是不在,伙计们都要扶进屋里灌口面汤或者给个白面馒头吃。

等人缓过来再送走。

至于以后的路他管不着,也没有能力管。

仅凭这点善心,张苍水便值得请他。

“少东家深藏不露,我可不敢班门弄斧。来店里喝杯热茶?”

黄掌柜邀请到。

“我要去牙市找些脚力,木得时间喝你的功夫茶呦。还是我请,后天中午刘记面馆,请掌柜一定不要推辞。”

这才是真正要请客的做派。

讲好时间地点,带好银子,十足的诚心。

“受宠若惊,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喽。”

黄掌柜走下台阶,抱拳回应。

张苍水上前寒暄两句,推辞离开。

“张东家这是去吃饭?”

“少掌柜屋里请?”

“东家缺脚力不,我有的是力气。”

“......”

一里长的将军庙街上,所有人都对张苍水客气三分。

原本须臾可走到尽头的张苍水,愣是花了一刻钟才从人群中推辞离开。

就连平日里眼皮都不抬的老资格都面带善目的对张苍水喊两嗓子。

这便是势,

一场架打出了张苍水的实力,任何人都不敢小觑。

不管他们背地里如何编排张苍水,至少明面上要给面子。

南城根的牙行是一排不算破旧的青瓦矮墙的铺面。

宣府镇的牙行不同于江南富庶之地,更不同于后世的中介,它远没有那么专业。

除了帮人联络,赚取利润外,各自还经营着本业,不然得饿死。

打着牙行招牌的铺面都飘着第二杆旗。

有的卖米,有的卖布,有的卖茶,更有甚者杀猪的都有。

委实让张苍水大开眼界,使他对这个年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张苍水不是第一次来牙市,对这里还算熟悉。

跟几个熟识的掌柜客气两句,便直奔南城根。

南城墙的垛楼和马面上站着鲜红的鸳鸯战袍士兵,懒洋洋的四处转悠。

鞑子兵就在这一代劫掠,他们依然打不起精神,卫所兵已经烂到骨髓,没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