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柱国 > 第四章:改善生活

第四章:改善生活

“小小年纪竟然什么都懂,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好,三两就三两。”

洪涛拗不过,只得答应。

张苍水不客气,摊开手伸向洪涛:

“做什么?”

洪涛纳闷。

“预支,我家里的情况你知道,我娘太辛苦了。”

洪涛本来想拒绝,一想起张苍水家徒四壁,叹了口气。

“去账上支一两银子吧,剩下的完工后付清,我已经破例了。”

等张苍水蹦蹦跳跳的回来,洪涛接着他的老生常谈:

“苍水啊,过来帮我不好吗?管吃管住,省的你娘跟着你遭罪。”

“我志不在此,多谢了。”

张苍水一口回绝。

说完,他搭着面袋,抬脚就走。

一边边挥手:

“让人把木料和工具搬到我家,十天后派人去拉,别忘了剩下的二两银子。”

嘉靖朝一两银子可以买大米两石(一石约95千克),徐氏是浙江人,吃不惯面食。

大米太贵,平日里根本舍不得。

张苍水买了半石大米,剩下的钱,25文买了一斤羊肉,添置些快要枯干的蔬菜,晚上吃火锅。

然后花36文扯了6尺白布,其余买了3斤棉花。

徐氏全身上下只有一件大袄,不出门都不舍得穿。

即便穿上,下半身依然冷的要命。

这点东西给她做个薄棉裤子总是好的。

在街坊转一圈,身上的银子花的干干净净。

家里缺的东西很多,需要慢慢添置。

12岁的张苍水扛着近一百二十斤的麻袋一步一挪的往城门楼走。

走到城门口,马义吃惊的看着张苍水:

“张家崽子,你是不是把班兵营抄了,几十件破衣服换这么多银子?”

张苍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谄媚的说道:

“马大哥,借你们车辕一用。”

这里距离村子11里,要是把百多斤东西扛回去,莫说走到天亮才能到家,搞不好会被哨子抢了去。

张苍水一早打算好了,算定刀子嘴豆腐心的马义一定会帮忙。

“干你娘的兔崽子,车辕是用马拉的,你一个黄口小儿如何拉得动!算了,正好吃饭时间,我骑马送你回家吧。”

“嘿嘿嘿,那我就不客气了。”

张苍水坏笑着把百多斤麻袋往马义眼前一放。

“我干你...”

马义骂到一半不骂了,眼前这个张家小子早把他吃准了,骂也没用,谁让自己喜欢呢。

回到家里,用一把半尺长的木制绣春刀把马义欢欢喜喜的打发走,马义赶紧埋锅造饭,实在是太饿了。

他已经一个月没闻过肉味,连羊肉长什么样都忘了。

张徐氏从夯土洞里检查一遍银子,确定银子没有被张苍水偷走,这才不解的来到锅灶边。

“水儿,从哪弄这么多吃食?”

“真定府那帮亡命徒去怀来堡打秋风,正好碰见一队蒙古鞑子,顺手抢来的。我去的时候刚好撞见,威胁他们要报告给上官,他们堵我的嘴,分给我的。”

张苍水流着口水,眼珠子盯着锅里的羊肉不肯离开。

四个月来,张苍水性情大变,张徐氏从一开始的不解,到后来慢慢适应,已经习以为常。

打架,揍军户,当总把头,卖木雕,抢糖糕,偷马明哲心爱的马鞭,这个儿子什么都干的出来,什么都敢干。

张苍水解释过,以前的安稳日子结束了,身遭巨变后性情自然不同。

从班兵手里抢吃的,也说的过去。回来的时候不是有马义陪着吗,来路不用担心。

她一个妇道人家,从小听的是孔孟之道,不懂外面的世界。

“我还以为是麦面,竟然是大米?!”

身后传来张徐氏的慨叹。

因为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吃面总觉得吃不饱。北方人吃米,当下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感觉饿。

张徐氏从小在江南米乡长大,自然吃不惯面食。

之所以硬着头皮吃,实在是囊中羞涩,大米太贵了。

“阿娘吃不惯这里的面食,我就换了些米回来。”

张苍水心思全在火锅上,随口说了一句。

身后,张徐氏已经泪流满面。

一炷香后,屋子里热气腾腾。

尽管没有香料,张苍水依然吃的上下翻飞。

“要是有麻酱就好了。”

“要是弄点油菜就好了。”

“韭菜花调味才好啊。”

“可惜没有鱼丸,没有蟹棒,没有甜不辣...”

张徐氏听张苍水口里不断冒出新鲜词汇,兴奋的问他是什么。

“戍边将士发明的东西,可好吃了。”

张苍水随口编个理由,很容易便打消张徐氏的疑问。

吃饱喝足,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马六扯着驴叫般的嗓门喊张苍水起床。

张苍水正在美梦自己吃着山珍海味,被马六惊醒,一肚子火跑出院子,打开门就骂:

“发春的公驴瞎叫唤什么,有事?”

马六不请自进,拉着只穿裤头的张苍水进屋,一脸兴奋的说道:

“总把头,我问过我爹了。昨天的烽火连放150多里,把远在天边的怀安卫黄大人都吓一跳。鞑子分三路侵掠边民,一路走野狐岭,一路走独石口,一路在居庸关门口晃悠。

据怀来堡放出去的夜不收回报,居庸关门外的鞑子不下三千人,独石口更多,起码一万多人马,野狐岭那边还不知道,想必不会少于五千。他们抢的东西可多了,干他娘的,挨千刀的混蛋们!”

马六血气方刚,心疼的是边民的损失。

张苍水却喜上眉梢,抢的越多,他的收获越多。

这本就不是一场战争,俺答汗没想开战,逼嘉靖帝做生意罢了。

象征性的抢一些,逼对方谈判才是本意。

“嘿嘿嘿,该来的终归要来的。这次咱们发达了。”

“啊!什么意思?”

马六不解的盯着张苍水。

“等我穿好衣服,我慢慢跟你解释。”

穿戴整齐,洗把脸后,张苍水把马六拽到院子里的大槐树下,小声说道:

“这是咱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这股鞑子本意不是打仗,而是生意。”

张苍水用了洋洋洒洒三千字解释这次事件的根本,马六眼珠子开始转了几圈,最后失神的望着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他听不懂!

“干你娘,一句话:让你爹带咱们俩出长城杀鞑子,抢回属于咱们的粮食,银子和女人。懂!”

马六总算听懂了,他把拳狠狠一握:

“对,抢回咱们的女人!”

15岁,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心里只有女人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