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我开创了商业帝国 > 第47章 施粥风波

第47章 施粥风波

两个巨大的木桶装着喷香的米粥,后面则是还在蒸笼上的馒头,黑压压一片乞丐一般的难民眼巴巴地看着,不住地咽着口水。

吴天提前让赵川、费大旺等人带着十几个能干的兄弟来帮忙维持秩序,自己则带着国际班几个学生姗姗来迟。

见到吴天过来,那些忙碌的伙计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儿,恭敬地喊道:“老板好!”

吴天还了礼,但眼前街头巷尾一眼望不到边的难民群,着实把吴天吓了一跳,小声问乌兰:“乌兰,你往日是怎么施粥的,每次都得花不少钱吧?”

乌兰也被眼前的场景地吓住了,吱吱呜呜道:“就几天没来……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啊……我们的粥和馒头肯定不够,可怎么办呀——”

吴天叹气道:“如今长安粮食吃紧,官府的赈灾粮迟迟不到位,你这里施粥的消息肯定是一传十十传百,怕是城南能动弹的都来了!”

乌兰望着那数不清的难民,有的扶着老人,有的抱着孩子,每一个人都是瘦骨嶙峋,眼神望向粥桶充满了渴望,她的神色变得纠结而忐忑。

吴天看着此刻的乌兰,对她上课时的顽皮、课下的娇蛮,此刻都化为了怜惜和敬意。这个女孩子,有金子一般的心。

吴天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柔声安慰道:“乌兰,我们毕竟能力有限,只要无愧于心就够了。官府那边,我找人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官仓和大族那里借一些粮食出来赈济灾民。你就不要多想了,好吗?”

乌兰听到吴天的话,看着他温柔关切的目光,感受着拍在自己肩头的柔情,她感激地挤出一丝苦笑:“谢谢先生,我没事的。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了。”

说着吴天就听到费大旺凑过来小声禀告道:“老板,馒头已经蒸好了,现在可以开始吗?”

吴天点点头,看到乌兰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笑道:“有啥话说就是了,这么扭捏做什么,可不像你平日的风格啊?”

乌兰有些犹豫地说道:“能不能先给老人、妇女和孩子呢?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的,会不会造成争抢,但我心里觉得他们更可怜、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吴先生,您觉得呢?”

乌兰眼巴巴地看着吴天,吴天心中轻轻一叹:“真是个善良可爱的女孩啊。”

吴天就肯定地说道:“你的想法没错,做得很对,我支持你。”

乌兰开心地对吴天咧嘴笑了:“这还是您第一次表扬我呢。”

吴天打着哈哈,开始指挥大家分发馒头。

当费大旺宣布,决定先救济老人、妇女和孩子时,难民群顿时炸开了锅。

那些妇女和老人立刻欢呼起来,纷纷要往前面挤,他们的丈夫、兄弟也都表示支持。但是如今下面更多的是只剩下自个儿的光棍汉,他们立刻就激烈地抗议起来。

“凭什么!老子在两个时辰前就来排队了,好不容易排在了前面,你们却不给我们吃的,是把我们当猴耍吗!”

“就是!凭什么要先救济那些只能吃饭不能干活的废物呢!我们吃了馒头可以给你们干活,可以给你们当牛做马啊!”

“我们不要优待,但你们也该一视同仁,不能歧视我们这些男子汉!”

“你们往常不是每个人都给吗?为什么今天就不给了呢?你们是骗子,大骗子!”

“我饿,我要吃饭!你们不给,我们就自己来拿!看你们能拿我们怎么着!”

那些男人纷纷歇斯底里地叫喝、抗议,眼神凶恶、面目狰狞,你推我攘、纷纷奋力往前挤,吴天赶紧让费大旺、赵川那十几个人去阻拦,同时高声劝阻:“我是吴记超市的老板吴天,请——”

“滚开!”吴天还没说两句话,底下的人已经开始咆哮,不知谁扔了一直破烂的草鞋直接砸到了吴天的头上,然后石子、烂菜叶铺天盖地从各处朝着吴天丢来,吴天狼狈地逃窜。

费大旺、赵川那些人也都赶忙上前构成人墙,掩护吴天撤离,吴天对着脸色苍白的乌兰等人喝道:“赶紧走!”

说着他就一把拉住乌兰的手就跑,其他几个国际班学生也都落荒而逃。

身后传来鼎沸的呼喝,还有费大旺高亢而无助的呼喝:“都给我退后,不要过来!他妈的,谁敢打我,哎呦——”

赵川那十几个人还没怎么抵抗,立刻就被人群淹没。老人孩子妇女被挤得东倒西歪,哭喊声连成一片。

那些身体相对强壮的“乞丐”们突破防线以后,也顾不上馒头和粥刚出笼的滚烫,就用肮脏的手去抓,拿自己手里的破碗去桶里盛粥,然后等不及闪到一旁就开始狼吞虎咽、烫的直翻白眼也不肯吐出来。

由于哄抢,很多馒头都被抢到了地面上,粥也撒了一地,你来我往无数只脚在那里踩,很快就都变成了泥巴,但依旧没有人愿意后退一步。

周围有长安本地的底层人民从家里出来看热闹,但没有一个人去管闲事,也没人去报官,就这么叉着手靠着墙根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哄抢打斗,有说有笑。

吴天拉着乌兰等人跑出百十米远,发现身后没人追赶这才缓缓停下脚步,回头看着混乱拥挤的赈灾现场,一个个都是脸色凝重、气喘吁吁。

“好凶险啊,这些百姓真的太疯狂了!”吴天心中后怕不已,这才发现自己紧紧拉着乌兰柔软修长的手,乌兰也感觉到了,两人同时尴尬地松开手。

杜松叹息道:“僧多粥少,奈之若何啊。”

穆桂若有所思地说道:“也许真主穆罕默德可以拯救他们。”

远处费大旺、赵川等十几个人也都费尽千辛万苦突围出来,喘着粗气往吴天这边跑来。

赵川拍了拍身上在拥挤中变得肮脏不堪的新棉衣,愤怒地指着哄抢现场:“这些人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费大旺头上鼓起了大大一个包,疼的龇牙咧嘴,其他几个人大多都是鼻青脸肿的。

这些未来的“特派员“们也都义愤填膺,同时也都暗自庆幸。当初自己和家人也都跟这群人差不多,在死亡线上挣扎,哪里顾得上考虑礼义廉耻?

而现在被吴老板挑中栽培,家人和自己都穿上了新衣服、吃上了肉蛋、住上了整洁宽敞的院子……但如果当时没有被选中呢?

这些幸运者看着眼前这些苦哈哈,内心都忍不住感到后怕,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跟着辛老板好好干,一定报答他的大恩大德!

乌兰眼神里充满了恐慌和不解,呢喃道:“这些人有的我认识,往日里每次来吃粥都是千恩万谢恭敬的很,为什么今日会变的这么凶恶……”

吴天摇头苦笑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斗米恩石米仇,人性就是如此!这不是你的错,就算是圣人来做,面对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僧多粥少的困局也是难以完美解决的。现在其实也不算最坏的结果,起码让他们自己安排食物分配,我们就省的纠结了。”

大食国学生穆桂这时说道:“在我们大食国,大家都是真主的子民,我们都认为吃的穿的包括生命都是真主的恩赐,而统领则是真主的儿子。所以我们那里的人都誓死效忠统领,如果遇到眼前这种局面,统领说让谁吃就谁吃,其他的人会毫无怨言地挨饿哪怕饿死。”

吐蕃的杜松也道:“我们吐蕃国,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头人和主人先吃,那些卑贱的奴隶生死从来没人在意。”

乌兰惊得张大了嘴巴,似乎从来没听过有这样奇特的国度。

好好的施粥活动变成如今的闹剧,大家心情都不好,吴天看着已经昏沉的夜幕,劝慰道:“大家都辛苦了,早些回去睡觉吧。”

乌兰鼓足勇气问道吴天:“以后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再来施粥了?之前您答应的睡袋、热水瓶,是不是也不能拿来帮助他们了?”

吴天也是迷茫地摇摇头:“为了你们的安全,我建议大家的施粥活动暂时停止吧,安心把学习搞好。这些灾民我会想办法,你们到时候过来帮忙就是了。相信我!”

乌兰信赖地看着吴天,点了点头,但回程的路上不时回头看一眼。那里的乞丐们开始为了抢馒头打斗成一团,妇女抱着儿童在一旁无助地哭泣,那些麻木的底层百姓说笑着围观……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长安吗?”乌兰心头一片迷茫。

吴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城南那失控的一幕,黑暗中怜星柔声问道:“夫君,怎么了?您若是有心事不好跟外人讲,可以说给怜星听啊。怜星虽然很笨,不能帮夫君分忧解难,但您把心里的苦闷说出来人就会好受很多。当初我在扬州如雪坊时,就是这样和如月姐姐相依为命熬过来的。”

吴天看着黑暗中怜星闪亮的眼睛,轻轻地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手缓缓抚着她光洁的后背,就把晚上的一幕讲给了怜星听。怜星默默地听着,不知何时吴天似乎感受到她哭了。

吴天柔声问道:“是不是想起了你小时候和爹娘一起逃荒的事情了?”

怜星哽咽地“嗯”了一声,吴天紧紧地抱着她,问道:“这么多难民需要帮助,而我却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帮助了那些对我有用的人。其他的我无能为力,选择视而不见。你会不会觉得你家男人狠心,很坏?”

怜星忙道:“怎么会呢。官府、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族明明有能力却都袖手旁观,夫君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而且真正帮助到了一些人,得到了他们的感恩。夫君比他们做得都要好,在怜星心里头夫君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吴天听着怜星发自内心的款款温情,内心的纠结、烦闷少了很多,吴天爱怜地捏着她的脸蛋,亲昵地说道:“在夫君心里头,我家怜星是天底下最会疼人、最好的小妻子。来,让夫君好好亲亲你——”

“夫君,别弄这里,痒……”

顿时满园春光,红烛摇曳。

吴天在家里和娇妻亲昵的时候,大唐皇帝李世民还在灯下批阅着如山的奏折,其中就有一份魏征晚上让人连夜送来的奏章。

“外邦商贾在城南施粥,难民却群起哄抢,出了人命官差也没到——这群尸位素餐的废物,饭桶!”

李世民越读越生气,直接合上奏章狠狠地拍在桌子上,同时内心也深深地感到隐忧。

这时长孙皇后送来了一碗莲子羹,看到李世民生闷气,笑着问道:“陛下,生谁的气呢?”

李世民就简要把魏征奏报上的事情说了一遍,气愤道:“堂堂大唐长安,官府不出面、那么多豪富大族不出面,竟然是几个外邦商贾连续出钱施粥救人。可是我们的百姓,我们的官员,都是怎么做的呢,多么讽刺、多么可笑!他们不嫌丢人,朕都嫌丢人啊!

“如果真的放任不管,城内外几十万饿红了眼的百姓若是揭竿而起,长安就乱了,大唐盛世也就成了笑话!成了反对我李世民的那些人的笑话,成了他们造反的借口!长安这些蠢猪,难道真的不懂这些道理吗!”

长孙皇后是个十分聪颖贤惠的女子,她温言安慰道:“陛下,官仓若是没有粮食了,臣妾可以让哥哥去求那些大族长辈,他们应该会帮忙的,毕竟都是一家人啊。”

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苦笑道:“观音婢,但愿那些世家大族识大体吧。”

而此刻在司空裴寂府邸,裴寂的座上宾杨先生正和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房中密谈,这个年轻人正是李义清,在商州围堵刘微青商队的三股人马之一,大唐宗室李孝常的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