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我开创了商业帝国 > 第十六章 华灯初上,夜半洽谈

第十六章 华灯初上,夜半洽谈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第二日的展销会结束。

曹老板再次提醒大家,惠丰酒楼会提供免费的晚餐。为了尽快进入洽谈环节,身价不菲的商家们纷纷表示一切从简,曹老板就让厨房做馒头准备咸菜。

吴天灵机一动,免费提供了几百袋海带丝、辣味小鱼等下饭菜。

曹老板感激道:“今日又要沾吴老板不少光了,这份情曹某人都记在心里了。”

吴天不以为意笑道:“曹老板客气了,我可是很期待将来能和曹老板一起合作干大事的,这点东西都是一点心意而已。”

曹老板点点头,向吴天郑重拱手,算是约定了合作意向。

曹老板酒楼所有伙计都动了起来,端馒头的、端茶水的,分榨菜的,分台灯的,忙碌而有序。

当惠丰酒楼百十张桌子都亮起了黄、白、蓝三色灯光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他们每个人都眼中闪烁着痴迷的光彩,围坐的一桌子人不去碰食物,而是轮流和桌上的台灯亲密接触。

昨天下午最后展出的台灯只有一台,他们只能远观却无缘观摩,台灯在他们心中就如圣洁的仙子一般美好。

今日仙女终于下凡,就在自己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如何能不让人激动呢。

一个五十来岁的蓟州客商就想看自己的孙子一般,慈祥地摸着台灯光滑的柱体,时而折叠展开,时而不停旋转旋钮仔细观察亮度和颜色变化,声音有些哽咽道:“好东西,好东西啊!活了一辈子,临老了能用上这样的台灯,没白活啊!”

旁边一个同乡的中年客商也感慨道:“今年的展销会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长安就是长安,帝都的人才风流不是我们那穷乡僻壤能比的。可惜这次只带了三千两银子,要采买的东西太多,要不然肯定多买些台灯、计算器和中性笔回去,也好造福乡里。”

旁边一个精明的南阳客商干脆地建议道:“其他家的东西能不买就不买了。买些吴记超市的好东西回去卖,难道不比其他商品赚的多?”

另外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赞同地点点头:“不错,我也打算改变原来的采购计划,把所有钱都用来采购吴记超市的东西,每样来一些。只可惜登州距离长安路途遥远,想要再来长安采购来回起码一个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本来只想从预算中拿出部分钱财采购吴记超市的,现在听到周围同伴都跃跃欲试的样子,也纷纷调整计划。

市场本来就容易跟风,眼看着大家都哄抢某东西,自己如果没抢到或者抢少了,心里总感觉吃亏了。

大家就在热烈的氛围中开始吃饭,本来只想垫一下肚子的众人,当尝到香辣海带丝、辣小鱼、老干妈、鱼子酱等等好东西,顿时胃口大开,很多许久都没吃过米面的贵人也忍不住多吃了两个馒头,很快上桌的馒头就被抢光了。

“好吃,太好吃了,这是什么菜?”

“吴记超市果然名不虚传,以后我瓜州王家就跟吴记超市混了!”

“吴记所出,必属精品!厉害!”

“小二,我们这桌再来十个馒头!”

“我们这桌也吃完了,再来二十个!”

旁边站着伺候的工作人员都看的目瞪口呆,这些大老爷们来的早的都已经住了一个月了,都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挑剔主儿,何时见过他们大口吃馒头还吃的眉开眼笑的场景?

曹老板看到这个场景也是心中波澜起伏,心中不由地感叹道:“这个吴天,真是越来越让人觉得神秘了,我以后可得好好笼络一番才是!”

店里对大家的饭量预估不足,重新和面蒸又来不及,只得派人快马加鞭从附近的馒头店买,也不讲价直接丢下一锭银子就连蒸笼带馒头一起搬走,让卖馒头的老板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等所有人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吃完饭,小二迅速收拾好桌椅,按照曹老板预先的设想,安排大家分散就座,分发了计算器和中性笔、纸张。

每家一处桌椅做展示位,自己动手折纸做展示牌,上面写上自己来自哪里、主营商品是什么。

为了能让展示牌上的字体容易辨认些,吴天还临时贡献了一批大号的碳笔,又是让众人眼前一亮。

很快,楼上楼下的大厅、会客室都人员到位,茶点、吴天临时供应的两百盒香烟,一百个塑料打火机也都分发下去,洽谈会的场地布置、物资保障已经全部到位。

由于是自由洽谈,所以一楼二楼的每家客商们都是至少留下一个人照看摊位,其他同伴则四面出击,去和中意的商家进行采购谈判。

毫无意外,吴记超市的展位前很快就挤满了人,弄得临近吴记超市展位的商家十分头疼,因为这样想光顾他家生意的人根本进不来!

没办法,曹老板只得临时把自己和心腹开会的会议室腾出来,作为吴记超市洽谈会专场。

这个会议室能容纳二三十人,已经不小了,但想第一时间和吴天洽谈的商客更多。

他们都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吴记超市的产能就这么大,面对这么庞大的需求,去晚了可能什么都没了!

“吴掌柜!昨天鄙人的信您看到了吧,我是扬州田家的二当家,我的订单是八万两银子!”

“吴掌柜!我的信您也该看到了,俺是许都曹家大当家,俺的订单十一万两银子,是不是该先和俺谈谈呢!”

“你无耻!明明是我在你前面,先来后到跟钱多钱少有什么关系!”

“你才无耻!在商言商,谁的订单大谁就是爷爷,你滚一边去!”

“该滚的是你,你个卖驴肉的乡巴佬,来凑什么热闹!”

“过分了你呀!卖驴肉怎么了,好歹是合法生意。你个贩私盐的,也不怕哪天被抓起来砍了脑袋!”

“砍我脑袋?我先砍了你的脑袋,砍你祖宗十八代的脑袋!跟你拼了!”

“谁怕谁呀!”

扬州的盐商直接抓起桌子上的砚台,来了个泼墨画图把那个许都肉商泼了个水墨世界,连带着周围的人也都被浓墨重彩给渲染了。

许都商人顿时怒了,上去抓住扬州商人的衣领就扭打起来,其他人纷纷上来劝架,场面一片混乱。

吴天赶紧去外边喊人,曹老板听到这边出事立刻带着一群服务员过来,将二人分开,亲自规劝,让人带他们去洗漱换衣服。

吴天和长孙嘉庆看着狼藉的会议室,相视苦笑。

吴天于是又拿出他的绝招,抽号排队。

吴天临时做了很多小纸团,里面的数字是从1到300,放进一个密闭的纸箱子,只容许一只手放进去随机抓取。

抽到1到100的商家今晚面谈,其他的可以先去采购别的物资,明晚再来。

这样的办法的确是,不是办法的办法,相对公平公正,加上曹老板、吴天的温言劝说,长孙嘉庆这个大外戚的助阵,总算都同意了。

抽签过程和平了很多,毕竟就算你是第一个去抽签的,也不能保证你就能抽到靠前的号码。于是方才还为了前后顺序吵得面红耳赤的客商们,这会儿都变得谦让起来。

世间的一切争斗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利益,没了利益冲突大家多数时候都会很友善。

曹老板向吴天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小声道:“吴老板真有办法,这一招抽签排序法,我想不久以后就会被广泛应用。这又是吴老板一大创举啊,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吴天自谦道:“哪里哪里,毛毛雨。能造福大众,是我的荣幸。”

“张老板,你的是多少号?”

“哎,101号,太倒霉了。就差一点点就排到我了。算了,回去好好睡一觉,明晚第一个就是我!”

“不到其他展位前看看?”

“不去了,没啥可看的。你多少号?”

“2号。”

“滚!”

“……”

……

“运气爆棚啊我!4号!我抽到了4号!”

“兄弟,咱们能换换吗,我是65号,也是今晚的,一百两如何?”

“一百两?老子不差钱!这是老子好不容易抽来的,爱谁谁别找我!”

……

“我是88号,数字倒是挺吉利,就是太靠后了,等轮到我都该大半夜了,关键还不知道能给我留下多少东西,但愿大家都少买点儿吧……”

“卧槽!278号!为什么会这么靠后!请告诉我,为什么命运对我这么不公!”

……

抽完签大家打开手里的纸团,一家欢喜一家愁。彼此间伸着脖子偷看一眼其他人的号,或庆幸或沮丧,真是上演了众生相,就跟高考查成绩现场一样精彩。

抽完签底下的秩序就好组织多了,屋子里可以坐二十个人,其他的人在会议室外的桌椅旁等候,里面有人出来后面的人依次进入会议室补上,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曹老板总算是放心了,开始前往其他展位前巡视,留意各种商品的成交情况。

相比于吴记超市展区的火爆,其他展位要冷清不少。

但好歹抽完签,很多今晚排不上号或者顺序靠后的商家也都开始四下活动,不至于门可罗雀。

曹老板却意外遇到了户部侍郎赵铭,赵侍郎正和几个客商围在蜀地龙老板的展位前,听着龙老板说着什么,不时捋着胡须含笑点头。

会展现在已经进行了两天,展出了将近一百种展品,虽然没有公布目前排名,但有心人早就记下了所有的分数并进行了排序。

蜀地龙老板的蜀锦第一天遭遇鼠患,第二天上午展出得到了88.7分,目前排在总分榜的第7位。也就是说除了吴记超市逆天高分的三件展品,只有三个产品分数高于龙老板的蜀锦。

果然是苦心人天不负,五年的执着追求,永不放弃的刻苦研究,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的蜀锦材质坚韧湿滑,比一般的锦缎更白更亮,不易起毛老化,过水不湿,有淡淡的芬芳,穿在身上轻盈透气不漏光。

而且他通过多年的蚕种培育、杂交、筛选,选育出了彩色的蚕丝!这可不是通过燃料染出来的,真的是天然的颜色!

织出来的五彩的绸缎,绚烂如朝霞,轻柔如春风,芬芳如夏荷,征服了一众挑剔的评委。

好是好,但产量太低,产地局限太大,也太贵了,大众是消费不起的。

所以综合得分意外地没有过90,但88.7分在一众丝织品中依旧是目前最出色的了。

龙老板对这个分数和排名比较满意,因为他也清楚自己做的产品属于奢侈品行列,打分规则下肯定是吃亏的。

但在一众丝织同行中他现在是分数最高的,也是唯一一个有机会冲击“惠丰”冠名奖的。

他觉得自己这次很有机会鱼跃龙门,让自己龙家的蜀锦名满天下,掌握这个领域的话语权。

龙家几代人的传承,自己十几年的呕心沥血,全都值了!

曹老板过去跟赵侍郎打招呼,赵侍郎指着偌大酒店在百盏台灯下有序的洽谈会,笑着夸赞道:“曹老板真是大才啊,能想出这样绝佳的办法来,不去我户部做官可惜了。”

赵侍郎隐隐能意识到,这样一场云集天下最顶尖商客大族的商品交易洽谈会,将会对大唐的商业发展、税收带来怎样的促进。

曹老板却摇头笑道:“这其中大半功劳不是我的。”

赵侍郎一愣,就见曹老板指了指人满为患的吴记超市展厅,赵侍郎恍然大悟,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