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万古强秦 > 第25章 争执

一旁的侍从跪坐下来,另有一位太监呈上细绢,一人磨墨,几个呼吸之间,准备齐全。

尉缭一惊,心里暗暗寻思着皇帝又在想什么事情,可是他向来不去揣测,只是这几天这圣旨发的确实有些频繁。

嬴政坐了下来,朗声说道:“封鄱君吴芮为九江王,领九江、庐江两郡兵马,东征项氏逆贼!不得有误!”

“封王?”尉缭一惊,忍不住说出声来,封王这件事虽然在春秋战国习以为常,哪怕就是秦国先祖都是养马有功被封为秦地,可是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改革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的状况,加强中央集权,使整个天下只属于嬴政一个人。

但是为何皇帝要封王,还是封一个流言颇多的吴芮为九江王?

“陛下!”尉缭赶忙制止,虽然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但是他隐约感觉到这会触及到国之根本,不能由皇帝草草决断。

嬴政一愣,疑惑问道:“太尉可有话说?”

尉缭擦了一把细汗,此时他觉得脊背发凉,暗暗叫苦,以往这些大事都是皇帝在朝堂之上经过群臣讨论之后才做决断,可是谁知道这次直接写的圣旨?

“臣以为,秦国根本之制,还需群臣商议之后再做决断!”虽然知道劝谏希望渺茫,但还是鼓起胆子说了出来。

郡县制,作为秦国的根本制度,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这是吸取了战国时代的经验教训,如果把国家分封出去,不知会产生什么乱子。

嬴政一拍额头:“本该想到的,这种大的变革没有发一道圣旨这样简单。”

嬴政虽然是大权在身,但是这种权利也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相权之类同样大权在握的人。

“那就,升堂......呸!上朝!”

嬴政起身,扭了扭腰,活动活动筋骨,望着麒麟殿,这就是自己平时上朝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处理公事的时候总会坐在这个地方,要不然没有感觉,话说回来自己也没有处理多少公事,这些公事大多数都是交给王绾、冯劫等人,自己也只是看一看国书军情。

毕竟自己刚刚穿越,虽然一脑子的先进思想和政治历史知识点,但是好似到这里并没有什么卵用,还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学习怎样当一个皇帝。

殿外的太监已经去召集群臣,这距离上朝的时间也不差几个时辰了,提早一会儿也没什么事情。

两炷香的时间,群臣井然有序的从外面走进来。

嬴政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

“明日通武侯王贲即将讨伐逆贼,诸位爱卿可有话说?”嬴政看着殿堂下面的群臣道。

“我大秦神勇之师,定可旗开得胜,所向睥睨!”一位大臣高声说道,随即各位大臣齐声应和。

虽然知道是恭维之语,但是谁都想听点好话,嬴政也不例外。

“诸位爱卿之言,朕甚是欣慰,待明日,朕亲临军中,为通武侯助威!”嬴政看着王贲,说道。

王贲面不改色,躬身施礼:“谢陛下!”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说道,好似实现有排练一样,这也是嬴政很不理解的事情,电视上都是这样演的,没想到是真的。

嬴政摆摆手,示意安静下来,冲着李斯问道:“丞相,法律编撰之事,进展如何?”

李斯上前答对:“回陛下,法律编撰之事重大,臣今日起草架构,尚需打磨。”

嬴政点点头,虽然这件事情自己早就交代过,要减少赋税,可是又不能像文景之治那样的薄税,毕竟,自己还要打仗,嬴政跟李斯和萧何说过,未来还要有战事,这就要求新法既要保证军队运转,还要保证秦国百姓的基本生活,但是这样的度很难把握。

这就相当于既要鸡吃的少,又要蛋下的好。可是世界上哪有这样好的事情。

还有刑法,要轻刑,那要轻到什么程度?那些原来的犯人如何处置,这种东西处置不当可是会激发民怨的,也就是有萧何、李斯这样的旷世奇才,他们两个换一个人嬴政都不敢这样随意变法。

也就是他们两个,应了下来,当时自己说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自己老脸都是一红,因为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臣有一事奏。”李斯说完新法的事情,向着嬴政一拱手,说道。

“丞相有何事?”嬴政看着李斯,说道。

不得不说,虽然自己刚刚穿越的时候对于李斯并没有多少好感,可是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他发现李斯这个人城府极深,以至于自己都看不透他,但是有的时候除了他,自己身边竟然没有一人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处理的这样妥当,久而久之,嬴政对于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好感飙升。

“臣之事,乃是关于治粟内史,萧大人。”李斯缓缓说道。

嬴政一愣,萧何?

“莫非萧卿修撰法律不通?”嬴政说道,同时也这样猜想着。

不等李斯说话,一旁走出一位大臣,说道:“启奏陛下,修撰法律事关重大,本不应该让一位无名小吏编撰,若是这样,满朝文臣岂不成了笑话?望陛下换派人手,从长计议。”

嬴政一皱眉,萧何是自己亲手从泗水郡挖出来的,也是经过自己的外挂检验的,自己自然不相信萧何会空有其名,倒是这满朝的群臣能力平平,不知所谓!

“赵大人所言极是,编撰法律非同小可!陛下三思!”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义正言辞说道。

“又来了!”嬴政心里暗暗厌弃,看来还是自己手段不够强硬,上一次说萧何的事情太过软弱,竟让这些大臣们小瞧了?

“丞相,你的意见呢?”嬴政皱着眉头,向李斯问道。

毕竟李斯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他是编撰新法的总负责人,他的一句话,顶过满朝文武的千言万语。同时,嬴政也看向在一旁角落的萧何,发现他还是与世无争的呆在角落,一言不发,好似这一切和他没有关系。

李斯上前,满头银丝,却精神依旧:“臣认为,萧大人之才,不应委身九卿,若授萧大人丞相之位,统辖百官,大秦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