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我要当昏君 > 第十四章 西点军校

第十四章 西点军校

“关将军,你说这马匹远看一张皮,近看四肢蹄。前看胸口宽,后看屁股齐……那你看这吕三十六布,为什么四肢短小,却速度非快呢?”

“张将军,你快看看俺家的吕大虾,为什么,天天都不肯吃草料,都快愁死俺了,这第一季赛马大赛就开幕了,如果,被淘汰了怎么办?

没了吕大虾,俺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嗷嗷嗷,明白了,你说我的吕小霞怀了崽,才不想吃饭的。”

关羽,张飞身后站着一群士兵,每个士卒的手中都拿着一本本用草纸,布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制造而成的笔记本,

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不认识字的贫苦人家,所以上面用伙头房门口可以随手捡到的炉灰画满了各种形状的马匹图案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图形。

张飞用手摸了摸手中的瘦马:“这养猪和养马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你看这猪该如何喂养呢?我们首先要了解猪的习性如何,还要明白马爱吃什么,比如,这猪就爱吃猪草,可是,马呢?

根据我这几天的观察,他就比较挑食,除了水果,蔬菜爱吃,还要加一些比如谷子,小麦……的粗粮。”

如今,这军中养马相马可是一本军中快速发财的生意致富经,

要知道,在这个战乱的年经,当兵其实真的只是为了能够吃饱饭,以前对军饷也没有什么指望,如今,仁德的主公将这个发家致富的机会给与了这些出身穷苦的士兵,他们一个个都牟足了劲,准备赚钱娶媳妇,

因为,关羽,张飞两位将军一直在军中养马的缘故,也没有什么人想在赛马上面钻篓子,

虽然,张飞这些天对待下属的态度好了不少,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如果真的被这位脸黑的糙汉将军抓了包,那被打死可能都是轻的,

众将士自从得到刘备的默许之后,纷纷天天跟随在关,张两位将军身后,争取让自己的,或者选的一匹良马,让自己能够在军中赚的第一桶金。

张飞也凭借自己多年屠户的经验,开始将养猪的经验和养马的经验相结合,

关羽现在反正也是闲来无事,既然养马,自然不能白读了这么多年的左传春秋,因而……就将春秋里面学到的经验,嫁接到了养马身上。

他们各自的经验不断总结,竟然……也总结出了一套相对有用的养马,相马方法,而且,因为多了一帮卖力的士卒手下,经验总结的格外快捷。

就这样,一面研究养马,一面研究相马,过去了一个多月,这军中的马匹质量竟然还真上升了不少,毕竟,徐州可是有着汉王朝几百年用心栽培的底子,虽然,马种还是不如那些西凉,塞外的快马,但是,基因还是有那么点优势。

夜里的时候,关羽,张飞兄弟二人也被士兵们的学习劲头所感动,没有回到自己的府邸,而是在臭烘烘的马厩里面点起了油灯,

关羽正勤危坐,在油灯下面,拿出一张草纸粘在破旧的土墙上面,提笔着墨,写下大家今天总结的知识点,

台下的军卒们,虽然都不识几个大字,还是一边听着关将军讲解,一边认真的用各种图形画下他们听到的语句。

“赛马相马养马,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有他们的共同点,这马啊,就如同人一样,小时候缺了营养,丢了先天之气,大了在想要培养成良马,就是难上加难,所以,好马要从娃娃抓起,

马料一定要复杂,单纯的吃草料,水果,粗粮,都是不对的,只有经过精细的配比,才能养出好马,

还有,军马是骑兵的无言战友,训练靠马,饲养靠人。骑兵战士在使役自己的战马时,把它当成共同服役中亲密的、不说话的战友,我要让它们成为骑兵的“无言战友”。”

“无言的战友?”

台下的一众精兵,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们这些人每天都盯着几百匹吕某某的吃喝拉撒,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些皮毛的经验,一点就通,

大哥这是想要培养一支所向睥睨的骑兵吗?

主公真是用心良苦了,

于是,微弱的油灯之下,关羽继续提笔写道,

毕竟他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虽然,这些圣贤写的书里面没有这些“微末”的学识,但是,却给他可以总结经验的能力,

次日,那些吸收完前一天经验的士卒们,又精神抖擞的带着静心配置过的草料,来到马厩中,

开始仔细研究起了如何饲养好马匹,

那些经过调教之后的马儿们,也乖乖的来到马槽里面一边吃饭,一边悻悻然的看着哪匹马今天会惨遭这些无良士兵的荼毒。

一群士兵围在一起嘀嘀咕咕,不时传来几声讨论声:

“此物性寒凉,要早早备好一些草药,省的到时候腹泻,万万不能让吕小布拉伤了身子。”

“此物乃壮阳之物,你这是违规操作,万万不可!”

“养马之道,在于用最合理的饲料,最精密的办法,去培养最好的马匹,如此,我们才能够在赛马大会上面夺冠,并且获取奖金。”

“你看这吕小布和吕大壮,哪匹更有状元马之相?若是,到了赛场上面,他们会不会因为被那些疯狂的观众的叫喊声所惊吓,发挥失常?”

“不如,我们给他们带上眼罩和耳罩?”

“等会,我们得在研究研究这挥马鞭的幅度和力度,要知道,如果马不行,可能骑术就是我们唯一能够拉上差距的方法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关将军的那匹汗血宝马。”

……

“汉圣祖皇帝兄弟三人起于微末,关,张两位大将军曾居于马舍之间,无数好学的士卒聚于麾下,研究骑术精要,为后来大汉踏破海外的铁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其日落西山,点灯学习的精神,这所没有实质存在过的马厩学府又被后人称之为西点军校。”

——《大汉书》.卷九十.汉强军列传.第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