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声名显宋 > 第12章 策问

待到吕渊离去之后,鸦雀无声的人群中率先离开的是王盈儿,之后是表情阴沉的蔡京,此刻已无人再关注蔡京了,今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吕渊、吕长明的身上,或者说,今日之后,直至殿试,全东京城的人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吕渊的身上。

韩氏气的直打哆嗦,她是被好几个婢女搀扶着才走出相国寺的,李婉一张漂亮的脸寒气逼人,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为妾,为妾!不出意外,这二字最迟在今夜将传遍东京城!

……

“长明,就为你今日的霸气,当浮一大白!我泉州士子,是铁骨铮铮的男儿,是立志要上辅明君,下安黎民的读书人!我就知道长明不会受到区区儿女情长所影响的!”

惠明河边,一座院子内的小小厅堂中,陈遮一口将杯中的酒倒入喉中,这酒是东京城高阳店中的招牌——流霞酒。

吕渊本想请陈遮到那东京城最好的酒店樊楼中去消费一番,可王盈儿的钱还没送来,囊中空无一银的吕渊只能够作罢了。

最后,还是陈遮请客,到高阳店打来了几壶美酒,又到不远处的小酒楼中打包了下酒菜,两人便坐在合租的家中,吃了起来。

听着陈遮的话,吕渊只能够笑着摇了摇头,他不想多说这个话题,便道:“还是多谢伯亮兄先前的感慨借银,没有伯亮兄,在下也无法赚两百多两的银子。”

“诶——长明说的什么话,你我兄弟二人都是穿一个裤子长大的,你要借,只要不是哥哥这条命,我都不会吝啬的。”

陈遮瞪了吕渊一眼,语气飘忽不定,身体摇摇晃晃,像是喝多了。

听着陈遮的话,吕渊很清楚他说的话是真心实意的,他同样也很庆幸,来到大宋,先不说其他的,至少还有一位真正的好兄弟!

“倒是长明,你、你、你最后那句话霸气是很霸气,可就是有些吹过头了……”陈遮舌头开始不利索。

“吹过头了?”

吕渊看着才喝几杯就已经醉的不成人样的陈遮,已经出现剧烈的酒精性脸红反应,吕渊明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陈遮也是标准的书呆子,也就是后世所谓的老实人,跟原来的吕长明一样,可能也正是如此,两人的关系才会如此之好。

“是呀!你不是说要中一甲嘛,哪有这么容易……你我这次省试都是二百名开外,能中二甲就很不错了。”

陈遮含糊不清的说道。

“我随口说说的,伯亮兄,别喝了,我送你回房。”

“随口说说……随口说说好呀!那李府的母女,方才的脸色别提多难看呢!”

将陈遮背回了他的厢房,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吕渊也回自己屋中休息。

躺在床上,透过窗子看着屋外星河遍布的夜空,吕渊搜索起脑中的记忆。

是啊,对原本的吕长明跟陈遮来说,得个二甲是祖上烧高香,进一甲,根本不可能!但现在他是吕渊,是千年之后重生于此的吕渊!进一甲,并不难!

此时为熙宁三年,也是开始变法的第二年,当今天子赵顼,为了以表变法的决心,在今年的殿试中取消了“诗、赋、论”的题目,而单单只考策问!

赵顼很赞同“进士所试诗赋,不近治道”以及“天子临轩策士而用诗赋,非举贤求治之意”,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说,考诗赋对于治国来讲,根本没有用处!

新党跟旧党在所有的问题上都是非黑即白,可能只有对诗赋的看法是一致的,吕渊记得,旧党旗帜,目前还没有外任,在朝廷担任翰林学士的司马光就说过一句话:

“国家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大者道徳器识以弼谐教化,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县,其次方畧勇果以扞御外侮,小者刑狱钱谷以供给役使,岂可专取文艺之人,欲以备百官、济万事邪?”

所以今科的殿试,只有内容以政事为主的策问,相当于后世论文答辩。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如果吕渊仅仅只晓得考的是策问,那么他还没什么把握,毕竟,策问中也有经义,你要熟读四书五经才可以,恰好的是,今年殿试的题目,吕渊记得!

“朕德不类,托于士民之上,所与待天下之治者,惟万方黎献之求。详延于庭,诹以世务,岂特考子大夫之所学,且以博朕之所闻。”

“盖圣人之王天下也,百官得其职,万事得其序。有所不为,为之而无不成;有所不革,革之而无不服……”

一点一点的将题目回忆在脑海中,其中的内容,吕渊并没有很详细的记下来,不过当初研究熙宁变法的时候,作为变法以来第一次改革科举的殿试题目,他正好仔细的看过,其中的意思吕渊还是记得的。

想着想着,吕渊还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今科进士取二百九十五人,其中位列一甲第一位置的似乎是一位叫叶祖洽的人,只不过原先这状元郎的位置并不是他的,而是另外一位名上官均的福建路邵武县人士,可就是因为叶祖洽的策问中,贬低祖宗之法而支持新法,以来迎和君意,用这样的方式博得当今官家的心意从而坐上了状元郎的位置。

关于今科殿试的种种信息,吕渊都回想了一番,要想短时间内上位,取个一甲的位置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吕渊这么上心也不完全是因为李婉的关系。

深刻了解宋代官职的吕渊明白,一甲意味着初次任官不用派到偏远小县中去任职,可以留守东京城,从“京官”官阶做起,其余的没有特例情况的话,都是从“选人”官阶做起的。

大宋的高度经济繁荣都是靠着一手东京开封府,吕渊可不想到外头那些偏远小县中去熬个数来年,只有留在都城,才有更多的机会!

翌日清晨,吕渊还在熟睡时,门外却传来了喊声。

“长明快醒醒!快醒醒!那王家二娘子的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