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雪中江湖客 > 第12章 假高手与笨书生(2)

第12章 假高手与笨书生(2)

碧蹄馆这个地方,算不得什么大集镇,却也是由大凉关入关前往一百里外的骊靬城必经之路。以往大端鼎盛时期,与关外游牧民族及西域几个小国签订条约,大端对他们定期开放通商,互通有无。携带大量财物经大凉关去骊靬交易的异族商队路过碧蹄馆都会停下来歇歇脚,也使得碧蹄馆曾经繁盛一时。

碧蹄馆由雏形至鼎盛再到衰败,前后经历了两百年时间,两百年积淀保留下来的房屋造型古朴至极,青砖白墙,窗棂镂空,许多人家屋檐下垂落的一串串爬山虎在风中绰约,乍看之下,与江南道喜好在烟雨中举着把油纸伞走出小巷的女子流苏相像,谈不上风情旖旎,却有着自己的古镇情怀。

随着碧蹄馆的衰落,这里百姓愈发稀少,不少从其他州县流窜来的难民乞丐多起来,好在他们并不是那杀人越货的响马之辈,来到此地极有规矩,要饭的要饭,打工的打工,并没出过鸡鸣狗盗之事。

一个衣裳比老吕还要破烂三分的黑脸乞丐蹲在灶房门口,手中抱着只小瓷碗,碗里是吕辞今晚留的剩菜。

连顾徐行都对吕辞厨艺赞不绝口,乞丐更是大快朵颐,只差没把手指头给吃进去。

乞丐撑着肚子扶门起来时舒服地打了饱嗝,忽见眼前掠过一道黑影,顾徐行抄起顶门的木棍砸了过来。

想象中棍棒炒肉的声音并没有出现,只见抱碗的乞丐微微一笑,伸出枯木一样的手臂,只用了两根手指便夹住木棍,笑说:“你就是吕老头救回来的后生?”

顾徐行懒得跟他废话,后撤一步,准备再一棍砸过去,奇怪的是他居然未能将木棍抽回来。

只见乞丐云淡风轻的用两指随意夹住木棍,也未怎么用力,顾徐行后撤的那只脚怎么也落不了地了。

要知道顾徐行之膂力连秦观潮全力以赴的六十斤大戟都敢硬捍,而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瘦乞丐随意便钳制住他,其膂力又是什么层次?

顾徐行也有些疑惑,眼前这贼力气还不小?他不信邪,提了口气,轻呵一声,换了左手持棍,全身力气都压在握棍的左臂上,终于带动着双指夹棍的乞丐往前踉跄一步。

乞丐微微咦了一声,竟觉得有些神奇,又加重了几分力道,这次顾徐行是怎么也拉不动棍子了。

咔嚓一声,顾徐行额头的汗都冒出来,没有拉得动对方,却把脚掌借力的门槛给踏断了。

顾徐行有些恼了,果断放弃手中木棍,闭眼摸向乞丐的方位,两臂环住乞丐的身子竟是要抱着把他扔出去。

乞丐脚下八风不动,将左手的瓷碗随意一掷,竟轻飘飘落在灶台上,随后乞丐抓着顾徐行两条手臂轻轻一带,就将他掼倒在地,轻笑道:“小子,留着力气安心养伤不好嘛?”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后,乞丐把灶房的门槛简单修理了下,走进院子,看到顾徐行坐在磨盘上,赌气似的背着身。

乞丐坐过去,右腿随意交叠在左腿上,看见身边小子黑发垂额,月光下露着白净的下巴。

“怎么,小子技不如人还来气了?”乞丐的话在满院寂静中十分清晰。

顾徐行吸吸鼻子,皱着眉认真地转头‘看’乞丐:“你真是叫花子?”

乞丐轻轻一笑,双臂一展道:“我这一身破衣烂衫的都不算叫花子,那天下可还有叫花子容身之处。”

顾徐行迟疑,咬了牙,半晌,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那你一定是丐帮的。”

乞丐啼笑皆非:“这你倒是猜对了,老夫还真是丐帮的。”

顾徐行这才稍稍有些释然:“你刚才使得是丐帮什么功夫,简直比神通还神了,就你露得那几手,搁市井还不得搏个满堂喝彩。”

乞丐说:“算不得功夫,只能说手熟尔。”

顾徐行朝隔壁院子的方向指了指:“你从那边来的?”

乞丐嗯了声:“吕辞小丫头每晚都会留些剩饭,我胃口大,在外面讨得不够吃,就来这院子里吃宵夜。”

顾徐行嘀咕说:“哪里是剩饭剩菜,我分明记得是刚一做好就给你盛出来的。”

乞丐耳力极好,听得清楚,笑道:“老夫跟吕辞小丫头交情其实不错的。”

顾徐行说:“丐帮这些年混得有些差劲啊,连你这么厉害的叫花子都得亲自出来讨饭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久很久的时候,大约是一千多年前的岁朝,有了丐帮。

酒肆兴罢分块,自此狂歌作别离,颠落东西南北风尘客,靡留青史风月名。

从岁朝初建至离阳鼎盛,到如今端朝王野做了帮主,遵循帮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处处与九千岁韩京貂叫大板,致使丐帮遭受沉痛打压。丐帮两老、丐帮八碗、丐帮十八乞、丐帮各城舵主均上了梅花内卫的刺杀名单。

丐帮积势千年,门下弟子无数,有犬、棍、掌、乞、唱、说、拜、取八门,又称八碗。坐在顾徐行身旁这位乞丐入的是取字门,江湖人笑称丐帮乞字一门,全靠坑偷闷骗,但他却将乞字门绝学练到令江湖闻之变色。

乞丐听着顾徐行的话,脸色有些冷下来,但是语气却带了认真:“韩阉害我丐帮今日如丧家之犬,来日我丐帮必向其一桩桩一件件讨回的。”

顾徐行说:“如果韩京貂直接把丐帮灭干净了呢?”

“不会的,将来的事没人能知道,但至少有我在的一天,便不会让丐帮人都死绝,哪怕最后战斗至仅剩一人,一人也可为丐帮正名。”

顾徐行想了想,平静地笑了。

“真是怕了你们丐帮。”

……

……

甘州地处北海郡西北,也是帝国最边陲的州城之一,以“端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甘州与晋州、凉州、境州共同组成端朝北部防线,也是帝国四大防御要地之一,这地方即便端朝鼎盛时期也不太平。

前秦执政时,来自草原的匈奴和西域的大氏国常来叩关,等到匈奴被蒙古人灭光,蒙古人又频频叩关。熬到端朝了,这个史无前例统一帝国最大疆域的国家也未能阻止打败蒙古人的胡人日常叩关。

总之甘州是个不太好的地方,外人来一次抢一次,抢一次打一次,打仗,是要死人的。

所以甘州太守不是那么好当的,仅从神宗三十年到三十四年间,甘州太守便死了五个,平均下来每年死一个。

朝歌城那帮拔下头发丝儿都是算计的人精也不傻,虽然一个个争破了头皮想做官,可争掉了脑袋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从年初到入夏,甘州太守的正四品官位空悬百日,无人敢接。

九千岁韩京貂指派兵部尚书张鹳前去甘州,还给他授太子太保、赐尚方宝剑一柄,铁杆狗腿张鹳没得说,九千岁让去哪儿赴汤蹈火就去哪儿,从朝歌到甘州四千多里像模像样走了大概十七天就上书辞官回家了。韩京貂又找上第二个狗腿兵部侍郎韩终,韩侍郎索性连蒜都懒得装了,三个字“我不去”,韩京貂回了八个字:革职为民,再不叙用。

在韩京貂焦头烂额之际,终于有人肯出来背锅了,此人是兵部主事王在信。他在兵部一向名不见经传,做事低调,来到兵部并不是因为懂兵,而是当了十年学士终于熬死一个兵部主事,便从翰林院调来了。换句话说,他就是个拉出来顶包的。

王在信带着十几个仆从马不停蹄赶往甘州,顺利接过了甘州太守印,开始整顿吏治。

他在政务上将甘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军事上同样广积粮、深挖壕,还派人在城外十里建了小城,作为防御北胡人和西域人的城前哨。

没想到消息传回朝歌的时候,韩千岁勃然大怒,气得将奏折摔在了地上:“区区甘州,新旧城不过相距十里,把新城建得这么近,旧城前面设得地雷、绊马索是让自己人出去趟吗?新城若是守得住,那还要旧城何用?若是守不住,新城的败军是要开旧城城门放进来还是紧闭城门看他们死绝?王在信误我大端!”

但朝廷已经来不及后悔了,因为王在信在圣旨赶来的前一天就死了。

端神宗三十四年八月十二,北海匪首王保保纠集十万部众,向甘州城发起进攻。

甘州城历经数百年战火洗礼,壕沟环绕,防守缜密,并且还有红衣大炮坐镇城头,实属坚城。

战斗持续了三天,过程比较简单,大概是甘州太守王在信亲率守军一万出战,被王保保的十万大军打跑,退守新城。新城内王保保奸细纵火破坏,大乱,王在信再退,回到甘州城。

此时的王在信很清楚,他恐怕守不住了,不会再有希望,他实在无力挽救危局。可他并不打算再退了,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

八月十五,王保保集结所属十万人,向甘州城发动总攻,王在信率两千守军拼死守城抵抗。

这一次,王保保以近五十倍兵力优势,发起了无数次进攻,却始终没能拿下城池。

正当王保保严重怀疑守将是否还是前几天那个被自己打得落荒而逃的草包太守时,甘州城忽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没有了冲天的呐喊声,没有了火炮声,因为城内守军已经发射完他们最后一支箭,最后一发火炮。

在最后的时刻,王在信向家中老仆询问了朝歌城的方向,站在城头,向着东南方行叩拜礼,说出了临终的遗言:“陛下,臣已竭力矣!”

随后他穿好官服,佩戴着来时朝廷赐他的尚方宝剑,跳下城头。

八月十五,两千端军战死城头,甘州太守王在信阵亡,甘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