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汉之风虎云龙 > 第九十二章 灭南匈奴

第九十二章 灭南匈奴

半月瞬间而逝,已将近年关,吴昱仍待在河内。还未等到赵云梁习的消息,河东那里已经传来捷报,原来杜幾刚刚上任,正逢白波谷中乏粮,李乐、韩暹、胡才出来掠夺郡县。

吴昱忙令吴雄、郭靖二人以贾逵为向导,娄圭田豫为参军协助杜幾出征讨伐白波谷。

吴雄郭靖二人至后,迅速击败出谷的黄巾匪军,尽得其所掠夺的粮草辎重。李乐三人无奈退守白波,郭靖用娄圭计策直入白波谷,封锁要道,吴雄领虎豹骑绕道谷北,切断南匈奴与白波的联系,贾逵聚郡兵在皮氏东列车阵以敌南匈奴骑兵。

却说南匈奴闻听吴昱围困白波谷,害怕吴昱平定白波谷后,进军河套,威胁匈奴王庭,便与白波谷连横,派出援兵及粮草补给,却被贾逵田豫的车阵挡住。

贾逵田豫二人因势利导,吸引匈奴三千余骑来攻,待匈奴骑至,一时间万弩齐发,匈奴死伤殆尽,匈奴援军大骇,吴雄抓住时机,一举歼灭匈奴援军,一路追亡逐北,正遇见左贤王逃兵,又是一阵劫杀,抓来俘虏一问,方知左贤王部溃败,赵云部追兵拒此不过百里。

吴雄大喜,忙收拢兵士,聚集降兵,与赵云会面。原来数日前赵云押解粮草物质送给左贤王,换回了刘虞,并将刘虞送至上党梁习处。怕高顺有失,复又折回去卑驻地。

待到时,左贤王部已破,张辽副将关羽阵斩左贤王去卑。原来吴昱在青州时,一时间没有想到方法安排刘关张三人。吴昱来自后世,对于刘关张三兄弟的脾气性格非常了解,三人乃是生死之交,关羽张飞绝不会背叛刘备,不可能为己所用。而且刘备此人,素来胸怀大志,是自己创业的主,绝然不会做自己的手下。自己也不可能把刘备整日放在后方,万一哪天刘协被人说动,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一时没有想好如何安排刘备,把他放在青州,又恐其与臧霸相争,最后让袁绍曹操渔翁得利,而且亦是贪得关羽张飞的勇武。便暂时放在身边。此次出征,吴昱突发奇想,让关羽做张辽的副将,没想到关羽真个了得,刚一上战场,便立此大功。

赵云见关羽斩了去卑,大喜,有听闻河东战事起,便与高顺等商议,趁此机会追亡逐北,一举端了匈奴大营,彻底绝了边民之苦。

生长在幽冀地区的赵云,曾目睹过鲜卑胡奴屡屡犯边,残害汉民,掠夺边郡的情形。对于这些屡犯边郡的胡人,赵云恨之入骨,以至于立志效仿冠军侯霍去病横扫大漠,封狼居胥。前世赵云舍弃袁绍而投奔公孙瓒,到后来又离开刘备,跟随公孙瓒回到幽州,其实就是这一梦想支配者他。

只不过造化弄人,赵云不得不参加内部军阀之间的斗争,跟随刘备南征北讨,却终其一生,未能实现驱逐胡奴的梦想。

现在的赵云在吴昱的手下终于得到一展宏图的机会平灭南匈奴左贤王,然而那左贤王好没出息,被高顺等人一个偷袭便攻破了大营。赵云心里既为高顺等人高兴,又暗自叹息自己运道不佳。

转念要回军,却听闻南匈奴正攻击河东,赵云顿时来了精神,心中立马出现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追击溃军,直抵南匈奴王庭。

这个大胆的计划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赵云高顺二人忙快马将战果及想法汇报给吴昱。

吴昱得到书信后,立刻回信,表示赞同,并任赵云为都督,总督对南匈奴的攻势,并派出大将太史慈、徐晃、张颌三人前去助战。三人一路飞驰,很快便道赵云军中报道。

赵云大喜,立刻发动对还未集结完备的去卑余孽的总攻,不过一个时辰,全歼去卑余部,并和河东方向的吴雄回师。

吴雄闻听要灭掉南匈奴,心中大喜,传令贾逵田豫在守好白波谷北部,自己自动到赵云账下听候差遣。

赵云正愁军队不足,吴雄三千虎豹骑的到来恰是时候。赵云命张燕五千骑兵壮大声势从西河南部过河佯动,作出突袭匈奴王庭的态势,自己带着精兵偃旗息鼓,顺河而上,潜行至云中郡南,然后踏冰渡河,从匈奴王庭北面发动夜袭,张燕随后夹击,南匈奴仓促应战,与赵云战于美稷。

赵云派出高顺陷阵营和张辽关羽两位上将千余众直捣匈奴中军大营,吴雄太史慈各千五百众张左右两翼夹击,徐晃张颌跟随自己在中军,随时出击。

却说高顺等人出击匈奴中军,关羽张辽两个杀神如虎入羊群,高顺的陷阵营跟随于后,在匈奴军中杀的个七进七出。吴雄、太史慈二人大张射骑,飞驰往来,弓弩齐下,早把匈奴左右翼射的七零八落。

赵云见匈奴大军溃动,不失时机的擂鼓进军。张颌、徐晃二人听闻鼓声,立刻领军进击,赵云更是亲自上阵,远远望见军中中枢所在,直取匈奴单于呼厨泉,呼厨泉出阵迎战,被赵云枪挑阵中。匈奴骑兵尽皆大骇,军对溃败,四散而逃。

此时张燕赶至,与主力军队合围猎杀匈奴军队,除少量匈奴士兵逃走,其他大部皆被斩杀俘虏。此战,赵云以两万余精兵全歼匈奴主力七万余,尽收河套之地。

对于匈奴降部的处置问题,吴昱打散其部落,将匈奴老弱安置在边郡,强壮者尽皆入军中,统一由中央管理。教汉语,行汉制,对南匈奴降兵进行同化。

这是吴昱与众人商议良久后的结果。开始时,以武将为首的激进派皆上书吴昱,尽屠其民,收复其地。但是朝中士族为首的保守派,却建议保留其建制,分化安置。

吴昱对于那套分化安置嗤之以鼻。因为他知道,未来不多久出现的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就是这种政策埋下的祸根。那些世家大族太过骄横,即接纳匈奴,却又极力盘剥,以至于买卖胡人奴隶。这样的政策时间长了,被欺压的胡人岂能不造反。

吴昱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再现。但屠杀俘虏,终究不是法子,况且华夏边境的异族何止一二,都这样屠杀,势必造成他们同心协力对抗中央。

于是吴昱提出尽纳其地,尽收起民,教而育之,同化其政的政策,鼓励胡汉通婚,进行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