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汉之风虎云龙 > 第七十八章 冀州水师

第七十八章 冀州水师

然而众人一时转变不过来思想,多想保持中立,甚至天真的有做调停人的建议,维持表面的和平,继续讨董事业。对于这一点,吴昱不置可否。

继续讨论预备方案,即如果调停失败,中立不可行,该如何去做。这个问题争议也是很大。有人责骂袁绍不义,身为盟主,建议支持袁术,这一类人以赵云等讲究道义的人为主。另一类人是看中袁术世家嫡子的身份,以及军事实力作出选择袁术的结论。还有一类人务实的认为袁术此人好大喜功,自视甚高,未必能容得下我们,而我们一向和袁绍交好,吴昱与曹操又有八拜之交,因此选择袁绍为宜。

对于第一类的道义问题,吴昱进行了一番分析并驳斥。吴昱认为义军的分裂乃是世家内部的权利之争,是分裂国家划分地盘的利益的战争,正如春秋无义战,这种战争没有什么道义可讲。唯一有道义的战争那就是讨伐祸乱国家的董卓。驳斥的道义观,众人恍然大悟,不再执着于这种名号。

对于第二个观点,吴昱更是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言天下兴亡在于德,不在于出身。批驳这两种错误观点后,吴昱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抛出了另一个议题,战略目标。

吴昱在批驳上述观点之后,突然发现自己遗漏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战略目标。没有目标作为纲目,难怪会有各种奇怪的思想。

吴昱抛出这一议题,众人皆沉默不语。唯有梁明道:“主公起于微末,仗义而行,诛暴禁乱,但欲匡复国家,拯救黎民耳!今董卓未灭,而义军争利。此诚前驱狼,后来虎。国家难安而黎民受难。从之则为不义,抑之则力不足。如此形势,不宜太过以求名节,而致手足受敝、大业倾颓!宜不可求利而为不义,当于自保之时,解民之患。而后积蓄力量,以复讨董大业。”

吴昱听了大善,众人亦没有意见。吴昱心中宽慰,还是梁明最了解自己。于是吴昱将自己的总目标定位为:匡扶国家,解民悬梁。将这一阶段的目标定位:保存自己,积蓄力量;观看形势,间伺行义。这个目标并没有明确的阶级性,吴昱现在还不想过多的刺激世家大族。这也是保存自己的应有之义。当然,吴昱在具体政策上会偏向于寒门。

目标定好之后,吴昱将根据地暂时安置在民生凋敝的河南。一方面这里是讨伐董卓的前沿阵地,可以以此来迷惑袁术袁绍的判断,另一方面洛阳附近的豪门大族,已经被董卓霍霍了个遍,自己更容易掌控局面。在吴昱心中,根据历史的走向而制定的围绕人口、粮草、兵员以及声誉为中心的战略规划渐渐成型。至于怎么实施,仍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进行。

剩下的便是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徐荣部的去留。二是根据会议决定,先尝试对袁绍袁术双方的调和行动。

此时敖仓荥阳方面传来捷报,道是两县守军闻听董卓败退,皆主动投降,虎牢关已被吴昱牢牢抓在手中。吴昱命霍笃兄弟和郝昭扼守虎牢关,陈到守敖仓,张辽守荥阳,于禁进军京县至管城一带,与中牟等地连成一片。吴老督甘宁水师守成皋,准备接应徐荣。又派孙乾出使冀州水军,请借道使徐荣渡河。

没料到冀州军队以吴昱与袁绍相善,不允!还擅自攻打孟津。吴昱部将闻此皆怒,咸愿一战,唯有赵云张颌高览等冀州将领有些尴尬。吴昱好言相劝,积极与冀州将领协商无果,无奈只得命徐荣从路上出发,屯兵平皋,与霍笃兄弟遥相呼应。

自己领着典韦赵云麹义高顺等三千将士取轩辕关,至阳城城下劝说周昂与袁术罢军。却惹怒了袁术,袁术见吴昱兵少,忙令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带领麾下三千幽州骑兵及纪灵两千步军进攻吴昱。吴昱退兵三舍,数次为之讲说,袁术仗着势大欺人太甚,一路劫掠百姓。吴昱部下怒不可遏,赵云更是激愤难耐,直言看错了人,强烈要求一战。

吴昱见军心可用,乃于嵩山对阵,大破袁术,纪灵单骑逃亡,公孙越在乱军中战死。吴昱尽降其兵,得精骑两千余,付于赵云,步兵千余,编于军中。乃令全军撤出洛阳,屯兵成皋以制关东十余县。整军备战,以观天下形势。朱儁见义军内乱,知讨董大事难继,便逃去荆州。

此时诸侯见董卓退兵,洛阳被焚烧,粮草亦渐渐到底,多留无益,皆引兵而退。

却说徐荣得了将令,从温县出发,一路到了平皋,平皋县令以徐荣曾为董卓将,拒而不纳,反遣兵夜袭,徐荣大怒,夜攻平皋,阵斩县令,并屠戮与县令交好的世家豪族十余家,所得货物尽充于府库。见城中有贫饥之士,于是开仓放粮,接济之。

屯兵孟津的赵浮、程涣二人听说徐荣攻破平皋,与成皋呼应,害怕被吴昱断了水路,于是陈兵河上,隔绝吴昱徐荣的通道。吴昱听闻大怒。正好此时袁绍信使到来,具陈阳城之事。

原来袁绍与袁术素不相睦,袁绍与刘表连横,而袁术与公孙瓒结盟,袁术为人骄奢淫逸,对百姓征敛无度,反观袁绍礼贤下士,众豪杰皆去袁术而归袁绍。袁术大怒,骂道:“那群竖子没有眼光,不追随我反而去追随我的家奴!”又给公孙瓒写信道:“袁绍不是袁家的儿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袁绍这才令周昂袭破阳城,想给袁术一点眼色看看。

吴昱看到此,不觉哑然。这一对兄弟,还真是对活宝。不过最终受苦的还是战争之下的百姓和打仗的士兵。

接着往下看去,吴昱这才发现重点,原来这货驻军延津,是准备去冀州帮助韩馥那厮抗衡公孙瓒。谁料韩馥自度才能不及袁绍,又被袁绍的说客说动,便铁了心的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的军队现在已经北上准备接受冀州去了,言语间颇有些自鸣得意。

吴昱细细思索了一番,袁绍这厮搞得一手好阴谋。公孙瓒之所以图谋冀州,还不是袁绍蛊惑的。冀州的事,吴昱无暇顾及,也无意顾及,但眼下这些隔绝河道的万余冀州强弩,却是吴昱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些冀州兵数次三番的找自己的麻烦,如今冀州权利交接在即,这些兵马就像知道要失去母亲的孤儿,岂能不着急。如此一来,他们的反常行为都可以解释了,这一切都是针对袁绍,谁让自己和袁绍交好来着。

吴昱细细盘算该怎么解决这些冀州兵,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吓得吴昱忙叫来贾习、梁明、李儒、田仪、吴老、麹义等人商议。

众人一听吴昱有意将这些兵马截住降伏,麹义双手赞成。麹义是曾在冀州为将,深知赵浮程涣二人乃韩馥的心腹,他俩断不会希望袁绍接手冀州。如今赵程二人无礼在前,我们攻打他,是理所当然。况且,袁绍接手冀州,巴不得少些阻力,便是吴昱全盘收编了他们,袁绍也不便说些什么。

想明白这些,众人皆积极响应。吴昱复将河北将领赵云张颌高览三人寻来,把袁绍已经接手冀州,赵程二人无礼之事说了一遍,又将麹义收编这只军队计划说了出来,咨询三位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