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汉之风虎云龙 > 第六十六章 袭取京县

第六十六章 袭取京县

吴昱豁然而起,忙传书颖川太守李旻,请其尽起豫州之兵进攻轩辕关,命吴雄吴霸二人多树旗帜,向轩辕关佯动。传书吴老,在未与我部会和前不得渡过汴水。命令各部做好准备随时进军。

“报!曹操部将曹仁击破董军李蒙。李蒙部正向荥阳退去。”

“嘶!好快的速度!”众人听了大吃一惊,从中牟到管城足有百里,这曹仁绝非庸人。

天已暗了下来,吃过晚饭后,吴昱刚要开始调兵遣将。

却听探马来报:叶雄已攻破颖川太守李旻,阳城被围,岌岌可危。

“啥!”吴昱头一懵,恨恨道:“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主公!阳城不可失。如果失了,我们两面受制,就危险了。”徐庶谏道。这一段时间徐庶勤学苦练,终于有了长足的长进。

吴昱坐下沉思良久方道:“我欲救阳城,又不愿失荥阳之机,为之奈何?”

“主公!阳城为本,荥阳非一战可定。主公亲出嵩山,以制定阳城,荥阳只需派出一偏将……”梁明谏道。

“煦之,此言甚妙!不过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众将士,谁人敢为我出嵩山击叶雄?”吴昱明白梁明的建议是对的,但是他毕竟不是穿越者,他不知道后世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初次领兵,便会一败涂地。吴昱要保证吴老他们的安全,又要随机应变,保存自己,捞取好处。这种战略目的不确定的战场,任何其他的将领都不好把握,最好的便是领导者亲处前线,灵活把握。至于阳城方面,表面上看比较紧急,实则目标明确,将领容易把握。

“主公!某愿往!”麹义抢先道。

吴昱闻言大喜,麹义此人有本事但性格孤傲,和魏延是类似的人物,这种人求功心切,古代首领多不喜欢,但吴昱反而对此类人最为欣赏,况且还有麹月这层关系,不过一将不能偏用,也要适当的平衡,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

“好!麹将军,此次我将阳城之事尽托付于你!帮我狠狠的揍那叶雄一顿。”

“必不辱命!”麹义信誓旦旦道。

“好!徐庶为参军,郭靖胡车周仓吴霸你四人跟随右中郎将,听从中郎将的号令,不得有误!”麹义因为是带兵来投,且嵩山一战战功赫赫,吴昱任他为中郎将,和吴老一样为吴昱军中唯有的两员中郎将。

“诺!”此时的郭靖等人皆任校尉。

加上麹胜,如此投入到阳城战场的有近万人。吴昱带领华雄陈到吴雄和高顺的三千余人北向荥阳。留下李通郝昭二人及两千兵力守城。

夜深人静,吴昱率众前行,参军梁明在侧。不由叹道:“此去荥阳,必经京县,京县城池坚固,如何才能不战而胜?”

“主公!京县乃郑大叔之城,城坚池深,居于汴水之东。如今酸枣大军出动,荥阳以东尽皆披靡,京县守兵战战兢兢,何不潜令吴老脱离酸枣大军,广张旗帜,我等快速进军,闪击京县,伪称义兵,京县之守必然惊骇,可一日而下也。”

“大善!”

吴昱令人传令吴老,复使者出使曹操,说明缘由,让其予以方便。随后偃旗息鼓,急速进军。

不料正行间,恰遇李蒙扼守山险,吴昱欲出不得,只能命人强攻。攻之两日未下,心中焦躁。正要与众人商议,却见李蒙竟带着部队主动撤退。吴昱忙登高望去,这时高顺谏道:“主公,此必是李蒙后方有事,不得已耳。我请率本部击之,必能破之。”

“好!”吴昱然之。却是梁明与吴雄急谏道:“主公,高顺等人皆新降之将,我怕……”

吴昱一怔,见高顺有些赫然,忙笑道:“信之天下义士,其所以降我者乃为大义在我,非为势耳。君疑之,我独信之。”

高顺闻知感激涕零,不知所言。提刀上马,呼喝而去,多时未归,众将皆疑。唯吴昱表现出相信高顺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也在打鼓,历史上的高顺确实是愚忠之人,然而现在他不得已投降了自己,是不是只是个权宜之计呢?再则他手底下皆是降兵,还有张辽樊稠两位猛将,如是真的叛逃,自己损失惨重。吴昱心中祈祷者。

看看太阳已至中午,还没有战报过来,吴昱心中着急,却并不表现出来,让人准备宴席,静心等待。

终于远处有快马来报,大声呼喊着:“捷报!捷报!”

吴昱大喜,忙向前迎接,探子下马喘着粗气道:“报!将军!高校尉大获全胜!李蒙逃遁!”吴昱大喜,忙让其下去领赏。

谁知那探子说话是个大喘气,又结结巴巴道:“将将军,吴将军突袭京县,现已入城!”

“额!好!”吴昱正高兴着,不明所以的道了句,突然反应过来:“啥!你说啥?吴将军?哪个吴将军?”

“吴将军就是吴老啊!”探子有些不自信的咽了口唾沫。

吴昱愣愣的站在那里,梁明见了,忙恭贺吴昱。

谁知吴昱像没听见似的,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自言自语道:“不愧是我的中郎将!好!好!”吴昱由衷的高兴。

其实吴昱此番非要自己到荥阳来,一半是战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担心吴老,现在看来,吴老绝非庸手,一战而下京县,迫使李蒙退军,绝对是可以独挡一面的人物,这样看来历史上不留其名却有真本事的人不在少数,正如阴符经说的:纵是英雄,不得其时,也不过埋没荒草而已。

……

不多时高顺等人押着俘虏辎重满载而归。吴昱大喜,忙上前迎接。高顺等人见了,忙下马而拜:“主公!顺幸不辱命!只是没有抓住那李蒙!”高顺有些惋惜。

“哈哈!信之,真义士也!来,我已置好酒水宴席,为各位将士接风洗尘!”吴昱握着高顺的手,于之同入大帐。

各位将士一个个摒弃前嫌,上前呼朋唤友。张辽樊稠安置好俘虏,亦进了大帐。吴昱忙让其就坐。其实此时的张辽樊稠和陈到李通一样,不过二十出头,便是高顺华雄也不过是长了两三岁而已,年青的很,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哪有不饮酒的,但高顺偏偏是以水代酒。吴昱心中大喜,史书上讲高顺为人清白,不善沽酒,真实言也。

宴毕,高顺盛言樊稠勇武忠厚,劝吴昱将降兵付于樊稠,吴昱二话没说,自是同意。

午后,吴昱与众人拔营入京县,见了吴老,甚为高兴,数月未见,吴老愈发的精神了。

诸将中,吴老是吴昱最为相信的人,他能沙场建功,树立威信,吴昱从心中高兴。

吴昱打算在京县好好休整一番,然后和曹操分进合击,共破徐荣。

没料到,早饭还未吃完,便有消息传来,原来曹操已至汴水,命人渡过汴水,与徐荣相遇,徐荣不敌,正慢慢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