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帅又跑了 > 第二十七章 能混则混

第二十七章 能混则混

“史将军,把奸细算成三十八人吧。”

“吴长峰!你凭什么说我是奸细!”

陈绩想从地上爬起来,可史泰隆下脚没轻没重,他一时间浑身无力。

但他还是相信,张监军不敢背叛他,或者说背叛他们共同的主人。

“不光要给你扣上奸细的帽子,下官还要给你扣上刺杀主帅的帽子呢。”

说到这,吴长峰的话变得阴冷起来。

通敌而已,只要及时抓起来斩首示众就行,小事尔。

刺杀大帅?

刺杀被他尊为师长的大帅,这种事情,那可就碰了吴长峰的逆鳞,是天地间最一等的事。

大帅是徵国唯一的救星,杀大帅,那就是在杀徵国!

人既然都齐了,吴长峰也就懒得再玩弄对方。

一叠厚厚的供状被他扔在了陈绩的脚下。

上面每一个签字画押的供词都把近一年,甚至更早之前的罪证供出。

供状相互关联,相互印证,几乎没有作假的可能。

“这是张监军特别给下官的供词,陈绩你看看还有什么遗漏,错误,自己主动加进去吧。”

“张浩!你疯了,这供状怎么回事。”

陈绩不可置信的望着对方,这人真的背叛了主人!

“你才疯了,居然要杀我……”

张浩看着陈绩的表情,突然明白了什么,他猛的指向吴长峰破口大骂起来。

“你算计我?”

吴长峰挺拔的身躯没有任何动摇。

“只是你有罪罢了。”

他摆摆手,转头对着大帅说道。

“陈绩,张浩,通敌,刺杀主帅之罪,证据确凿,学生幸不辱帅命。”

营帐显得有些诡寂,但很快就被将军们口中的“大帅威武”给填满。

谁都想不到,吴长峰还真抓住了陈绩的罪证,甚至还扯出了监军。

没人知道吴长峰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只知道坐首的那位年轻人,才是这一切的主导。

宇文霸默然,他是真的老了,能利用一次刺杀,便把连他都蒙在鼓里的罪恶连根拔起。

如此手段,如此心机,当真可怕,宇文家没有人是此子的对手啊。

想到这里,宇文霸看了儿子一眼,上前一步对着李从心郑重的拜了下去。

“陈绩,张浩罪不可恕,万死不足以清其罪,依大徵律,五品以上官员处置,应交由大理寺、刑部共同监审,待罪名成立后,再禀报陛下定夺。

然军中有如此之多的通敌军官,老将也难辞其咎,请大帅将老将一并拿下,押去洛京吧。”

“老将军……”

“父亲……”

众位将军纷纷不忍,可又想不到如何解局,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大帅,看的出来,这些人都是真心尊敬着这位老人。

李从心就像被架在火架子上烧烤。

抓个内奸嘛,要不要把这种麻烦事推到他头上啊。

宇文霸他敢动么,别看自己现在风光,那一定都是老人家让着自己。

而且军队指挥这种事,自己装模作样或许还能应付,但若真是由他给军队下命令,估计很快就会成为徵国的千古罪人吧。

就在李从心纠结之时,营帐外冲进来一个传令兵。

对方麻溜避开了交错而立的将军们,往大帅面前一跪。

众将身边过,片甲不沾身。

老传令兵了。

“报,旻军开始突围了,四面城墙都是用绳索往下滑的旻军,北门守军也遭到敌人冲击。”

传令兵的声音来的太及时了,李从心甚至想要抱着对方亲上一口。

先混过去再说。

“眼下旻军才是唯一的敌人,大家想办法堵住缺口,万不可让我军努力,化为云烟。

叛国一事兹事体大,等到战争结束后再行处置也不迟。”

李从心从帅椅上站了起来。

“宇文霸听令。”

“老将在。”

“命你指挥全军,务必完成我军战略计划。”

“喏。”

时间往回倒退一点点。

安来县最终还是变成旻国的所有物了。

可进城的旻国人,无人愿意享受这讽刺的胜利。

他们又饿又累,心绪恐慌,唯一能引起注意的,也只有粮食了。

但城内很干净,干净的一粒米都没有。

许多士卒,为了找吃的,甚至无视了军官的命令,擅自离队,开始挨家挨户的搜粮。

若是找不到还好。

若是找到了,必然会变成军士们大打出手的导火索。

如果说粮食是基层士卒们最关心的问题,那三座封死的城门,就是旻军高层眼下最头疼的问题了。

“有办法将城门打开么?”

说话之人,声音略显中性,沙哑却不失细腻,威严又显得柔和。

“大将军,徵国人甚是恶毒,不但城门处尽是巨石沙土,大量污秽之物恶臭熏天,严重影响到军士们的清理速度。

这还只是小意思,他们居然还用铁水浇城门……末将以为,就算我军将门口清理干净,恐怕也很难在短时间打开它。”

“数千人,两个时辰,都是在干无用功么。”

大将军隐藏在头盔下的目光,在下属身上扫视。

气氛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来气。

“不能在等了,军士们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攻下这座城,更是耗尽他们最后一丝力气。

再不想办法突围,他们怕是要哗变。”

大将军起身从城门楼向下望去。

城内全是饥肠辘辘,瘫倒在地的军士。

偶尔会从角落里传来骚动,那是饿到失去理智的军士在为了捕捉到的老鼠,大打出手。

城外是架着大锅,开始造饭的徵国人。

明明还不是吃饭时间,可他们依然不要脸的提前开饭。

一张巴掌大的信纸被大将军攥在手里。

那上面有三个字特别醒目。

李从心!

“不等晚上了,通知全军,即刻突围。”

旻军在大将军亲自鼓舞下,聚集起最后的斗志。

两万人被安排从城墙往下突围。

城内四丈长的竹竿,麻绳,梯子,总之只要能让这两万人下城墙的东西全被利用起来。

可真正有价值的道具,杯水车薪,五百人都分不到一个。

另外两万人,拥挤在北城门口,刀剑凌厉,就等大将军一声令下,冲出城门。

外面就是生的希望。

咚…咚…咚…

旻国的军鼓最后一次响起,敲鼓军士,只是轮了一轮,便再也没了力气。

但这也足够给予旻军们冲锋的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