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变法 > 第十四章 通才

第十四章 通才

简大夫没有半点犹豫答到,“博学,机敏,说他是通才也不为过。”

王安石眉头皱了皱,当世通才不多,除了沈括,就是死去的儿子王雱了。

若不是他素知简大夫为人,倒以为简大夫夸大其词。

“他还懂什么?”王安石淡淡问道。

“天文、地理、水利、算术.......无所不懂.”简大夫眉目舒展,想起与秦洛倾谈,实是十分畅快。

“他还说到活字印刷、火药之术,对了,他还问沈学士是否已经写成《梦溪笔谈》、司马相公的《资治通鉴》是否编撰完毕。”

王安石微怔,沈括号梦溪,曾极受自己的器重。

他在朝时,沈括曾向他立志要将所钻研的天文、算术、医药等方面的学识著书传世,初名为《梦溪笔谈》。

两人的谈话极为私密,这少年如何得知?

还有司马光,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但从前兴趣相投,仍有私谊。

他现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资治通鉴》仍在编撰,尚未成书,也只有三五知己才知道他所做之事。

这少年年纪不大,又出生寒微,他如何能有机会与当朝重臣结识?

简大夫继续道:“此少年对朝中之人似乎甚为熟悉,他还提起欧阳相公,富相公、文相公还有苏学士。”

“他莫非到过京都?”王安石沉声问道。

“他提起京都人文风物的确颇为熟悉,虽然有时提到的新名目老夫不明所指,但他解释之下,也知他所说的是何物,当时老夫也有此疑惑,便问他是否到过开封,他竟然开玩笑说,他生而知之,前世到过开封......”

王安石心中微动,蓦然想起当日秦洛在书院所说过的话。

“先生不必知道我是谁…….”,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想及此,王安石心中隐隐不安,也生出些许期待,一时心神微乱。

王安石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沉声问道:“此少年,是否也有跟你提到…..变法?”

“这…..”简大夫忽然嚅呐起来“相爷,您知道,老夫已然告归,从前也不理朝堂之事……”

变法,是王安石的禁忌话题也是他的软肋。

自退隐以来,王安石从来没有提过“变法”二字。

“直说无妨…..”

简大夫犹豫一会,才道,“那少年的确有跟老夫谈论变法。”

“他怎么说?”王安石眼神忽然热切起来。

“他说,唯其变法,才可改变大宋命运……”

简大夫慢慢回忆当日秦洛与他所说的话。

当时,秦洛从市易法说到青苗法,从武学复置说到强兵之法。

两个时辰过去,日影西移,案前的茶早就凉了。

王安石双手按在膝上,保持着安静倾听的姿态,但内心已如惊涛骇浪。

如此独到的见解没有对变法的透彻认识,非常人可论。

此少年,的确比任何人更了解他,更了解变法。

自京师罢相,退隐江宁,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

自爱子逝后,再没有一人如此客观与他分析变法的个中利弊,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抱负和执念。

千古寂寞莫于如此。

简大夫有点诧异王安石的静默,他有点不安地动了动身体:“相爷,您若是疲虑,这些容日后再说。”

“不,从新,我在听,你继续说。”

“但此少年有时说话狂妄。”简大夫说得已经有点口干舌燥,他打算结束谈话。

“他跟老夫说,他要改天易命,改变天下人的命数…….咳,少年意气,少年意气,狂妄了。”

王安石又是心头一震。

欲改天易命,改变天下人的命数!

也只有儿子王雱才有如此豪纵骄傲,睥睨一世的狂妄和大气魄。

他徐徐问道“他欲如何改天易命,改变天下人的命数?”

简大夫又有点不安,顿了顿才道“他说本想找相爷相助,但这次相爷患病吐血,他难辞其绺…….”

“老夫已跟他说,相爷此次吐血,是好事,但少年执意要向相爷请罪,唉……都是执拗之人。”简大夫叹息道.

王安石心情激荡,刚才少年直言不讳承认算计于他,是否因为如此?

如此说来,他可是用心良苦。

他又回想起刚才少年辞别时所说的话。

“相爷已经洗削浮华,不问世事,学生确是不应再打扰相爷清修,学生此去,决不会再纠缠相爷,望相爷…..保重!”

这些话,现在想来,别有深意。

他直直看着简大夫,忽然问道:“子新,这世上,是否真有……附体之说?”

简大夫楞了楞,有点不相信此话是王安石所问。

王安石是无神论者,为此才有“天变不足惧”的名言流出。

莫非人年纪大了,就笃信起鬼神来?

简大夫认真地想了想,道:“附体之说,民间颇多传言,说鬼道极苦,而贪心更甚,是邪鬼贪供养依附于人身上.....有些远地,还有“供大仙”之俗,但依老夫所见,也不过是装神弄鬼,愚弄百姓罢了.”

“从新不信?”

“老夫不信,子不语怪力乱神,老夫一生行医,素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王安石喃喃低语,脸上露出悲苦之意。

爱子是他亲手下葬,至今才两年有余,尸骨未寒。

即便是轮回转世,再世为人,也不会这么快长成十四、五岁少年。

至于附体之说,也实在过于诡异和渺茫。

……..

半山园离江宁书院并不远,绕过钟山,约十里路,走路一、两个时辰也就到了。

秦洛坚持不让王照送他。

王照本来便不喜这个少年,此少年如此提出正合心意。

他冷冷的眼光在秦洛脸上刮来刮去道:“不要耍什么把戏,相爷若有闪失,小心我宰了你。”

秦洛道:“王大哥不必过虑,对于王相爷,小子并无伤害之意……。”

王照脸无表情“若你有伤害之意,恐怕现下已是身首异处。”

秦洛笑了笑,没有再行分辨。

王安石之所以退隐江宁,原因之一是与赵顼在变法上有意见上的分歧,更重要的原因是爱子王雱壮年早逝,让他悲痛欲绝,再无心于政事。

若是让“王雱”重生,也许能让王安石心有所托,重燃斗志,对变法重新布局,不至于郁郁而终……

秦洛自行下山,但并没有回书院,而是绕道往江宁城东门方向而行。

穿越至此,书院管得严,又发生诸多事情,他还没有机会好好看看千年前的江宁城和秦淮河是长什么样子的。

再说,他还得要未雨筹谋,为未来要做之事做好充分准备。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当个富有的武学生并非他的终极目标,但要先有立身之本,才能奢谈理想。

赚钱的方法很多种,但并不是都适合古代……

秦洛打算先考察一下这古代的商业行情再算。

银两倒是有的,不多,是简大夫送的,说是助学,他并不推辞收下了。

这些银两,足够他做一些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