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变法 > 第三章 论道(一)

第三章 论道(一)

此老竟然是王安石!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熙宁变法首创者。

曾是权倾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丞相。

史上最无畏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便出自他口中。

他在皇帝心中地位超然,与现任神宗皇帝更是亦师亦友,堪称古代君臣之典范。

秦洛一阵振奋。

历史上二次罢相,退隐江宁的王安石,洗削浮华归于自然清寂无为,只著书立学垂世立教,终身没有还朝。

但眼前的王安石,还没有多少清寂无为的样子。

虽未有传说中的“蓬脸囚首”,但衣袍着实破旧了一点,似乎穿了许多年没有换过,让秦洛没来由想起《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道长。

只是此老没有张三丰道长的平易近人和出世般的仙风道骨,他脸颊瘦削冷硬,略带病容,眼神冷然,不苟言笑。

虽然老年失子,还似乎病痛缠身,但那种孤绝料峭、执拗硬直的气势还隐隐可现。

秦洛轻叹一口气,再次真切感受到,自己真的穿越了!

这儿,并非粗制滥造的现代影视城,而是一千多年前真实存在的古代。

他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亲眼见证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传奇。

北宋......

对于北宋的未来走势,秦洛很清楚,对王安石的变法以及灵州、永乐两场战役的惨败也大抵了解。

元丰元年,变法大抵还在热烈进行中.......

北宋离灭亡还有很长时间,灵州、永乐之战还没有发生,一切似乎还来得及……

.....

面对众学子灼灼目光,王安石并没有任何不自在,他扫视众人。

“在座诸位,有谁读过易经?”

此问一出,气氛顿时热烈,众人纷纷举手。

王安石以经义之学取仕,凡是是他读过、注解过的古籍都奉为考试必备秘笈,如同高考生必刷的考试真题。

易经是王安石最推崇的经论,他的成名作就是《易解》,在座学子大多读过,更别说是易经了。

易经,秦洛也读过——其中一些句子。

当然只限于在现代引用最多,出现频率最高的高频句:“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比如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至于那些装逼的震上乾下,离上坤下,他倒没有记在心上。

“都读过,很好....”王安石走下讲台,缓缓行进在白衣素服的少年学子中间。

“……何为道?”他又问道.

何为道?听到这个问题,有人眼神亮了,有人眼神却一片茫然。

比如秦洛身边那位名为萧七的少年。

他们两人最后才赶到明伦堂,被众少年挤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两人共用一张案桌。

萧七一只手挡着半边脸,另一只手快速翻看着一本叫《武学经略》的小本本,努力想从中找到何为道的答案,如后世作弊的小学生。

他的学识和算筹似乎和他的武功骑射成反比,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严重偏科。

看《武学经略》,答《易经》的问题,大哥,不够专业啊。

没有点专业知识怎么糊弄王安石这个当世大儒?

“天者,道也”,这时上舍生中一个长身玉立,相貌俊逸的年长少年站了起来,从容答到。

“是陈师行。”

“江宁大族子弟,果然不同凡响。”

有人小声议论。

此人是江宁陈氏大族家的少爷。

他长篇大论一番,答得流畅自然,引经论据,周围学子低声称赞,如有荣焉。

好不容易说完,众人期待地看着王安石,但王安石只是微微点头,却未置可否,目光投向其他少年。

有了第一人应答,就有更多的人紧随其后,学术交流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这种开放式教学倒象现代的大学课堂,让秦洛颇有种时光倒流之感。

恍如隔世啊!

关于道的答案五花八门,但不离老子高深之道和孔孟的中庸之道。

众人答得精彩还是拙劣,王安石一律没有作任何置评。

“道,千古不易……”他微微仰首,“如何得道?”

如何得道?众学子又是一阵激动。

关于得道,先贤们早有各种学说。

得道,离不开“知”和“行”,“知”为理论,“行”为实践。

老子说,不行而知;庄子说,绝学无忧;孔子说,学而知之…….

学子们回答依然踊跃,从老子说到庄子,从孔子说到孟子,将古今圣贤的行知观都捋了一遍。

武学外舍生此时集体选择失声,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哲学问题太过玄幻和抽象,不在他们思考的能力范围内。

萧七有点惶急,他似乎预感到自己会被提问,翻动小本本的册页越来越迫切。

秦洛悄然递给他一张小纸条。

萧七看着纸上四个字,更是茫然。

此时,有人停驻在他和秦洛面前。

萧七一惊抬头,王安石瘦高的身材挡住了光,投给他一大片阴影。

他还没来得及问秦洛纸上所书四字是何意,也没有来得及收起秦洛递过来的纸条,就被王安石伸手取过。

萧七不敢讨回,如作弊被抓现行,他紧绷背部,坐得笔直.

王安石瞥一眼纸条上的四个字,线条硬直,骨力峻峭,不似用毛笔写出,倒似是用炭条写成。

用炭条也能写出这样的字,可见书者的笔力。

他先被字吸引,再被纸上四字勾起兴致。

纸上四字,与刚才其他学子所说的不同,古往今来,也没有其他先贤们提出过这种行知观。

王安石一向重视寒门学子,他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力主取士不分门第。

他倒是很想听听这寒素少年有何解说。

周围又复平静,众人的目光皆集于二人身上,有人伸长脖子,想看清纸条上写了什么。

萧七站了起来,却张口结舌。

纸上四字分开他是认识的,但合起来是什么意思他就不认识了。

王安石站在萧七面前,安静等待,丝毫没有挪步的意思。

“说说你的想法?”王安石审视着萧七道。

萧七的冷汗一瞬间就透湿衣衫。

眼前老者如穿透人心的眼神莫名给他一种威压之感。

众目睽睽之下,他更是如芒在背。

长这么大,除了被围殴,还没有被人如此围观过。

“…..先行,后…….知!”萧七瞌瞌碰碰念诵纸上四字。

“哈”有人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