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学霸在三国 > 第三十二章 又添新作

第三十二章 又添新作

突然,蔡邕冲进了厨房,不顾灶膛的火势,急忙将这根桐木拽了出来。蔡邕的手被大火烧伤了,他的反常举动也引来女房东的诧异。

蔡邕不顾手伤和他人异样的眼光,急忙扑灭了桐木上的火苗。幸亏蔡邕抢救桐木及时,它只被烧破了一块,桐木的主体还未被损坏。

蔡邕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并如视珍宝地将桐木进行了一番抚摸。随后,蔡邕便将这块桐木买了回去。蔡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桐木制作成了一把音质上乘,外表精美的古琴。

………………

一个时辰后,蔡邕向众人宣布:“本届的这么多诗文中意蕴最佳的就是这首《临江仙》,不知各位可有异议?”

“这篇临江仙意境深远,只有生活中历经坎坷磨难的八旬老人,在看破红尘后才有可能作出来,可我听说丁泽平才15岁,分明就是他抄的”

一个儒衫宽袍的瘦削士子站起来质疑道,众人纷纷侧目点头赞同,觉得很有道理,此人正是河东大族襄陵人士贾南山。

“这位兄台,莫不是你自认为你的作品比这首临江仙要好,还是说对蔡大家的能力有所怀疑呢?”

一个尖锐的声音传来,却是一个皮肤白腻,长相阴柔的男子,却是河东闻喜县的裴秀,他向来与贾家贾南山水火不容,自然不过放过这次打击对手的机会。

“裴季彦,你不要混淆视听在这里胡搅蛮缠,我刚才是就事论事”听裴秀字字诛心的挑衅,贾南山恼羞成怒道。

其他人则像看戏般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这场文学混战不是他们能插手的,再说在座的除了河东大才子卫仲道才有实力跟他俩一较高下。

蔡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来想希望通过观察这次诗文盛会的表现,为自己女儿蔡文姬挑选一位合适的夫婿。

想起这位大龄剩女的择偶标准,要求却是高的离谱,可仍然不少踏破门槛过来求亲。谁让平时她才华横溢,再加上名声远播,所以对这些世家子弟的学识修养也大多看不上,难入法眼。

眼瞅着不时的议论纷纷,而在边缘喝酒的丁泽平很是郁闷,不就是喝口小酒嘛,躺着都能中枪。

丁泽平还是下定决心,准备露一手证明自己,缓缓站起来彬彬有礼地向蔡邕拱手道:“公道自在人心,晚辈愿自证清白,到时候还请蔡大家裁决”

蔡邕对于眼前这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很是好奇,没想到他就是并州有名的士子丁泽平,看他的眼光也不由得多了几分欣赏。

当第一次听商贩讲起有关他的事迹时蔡邕和女儿两人也是心中惊讶万分:酿制名酒仙人醉,独率一军灭黄巾,还能写出不朽的佳作,实在是英雄出少年哪。

“既然丁泽平都发话了,不如再让他现场作一首诗文如何?如果质量能和临江仙一般,我卫仲道愿赌服输,且亲自为丁泽平担保”一个脸色萎靡,不停咳嗽的卫仲道说完,让原本争吵的世家子弟们安静下来。

卫仲道早就仰慕蔡文姬很久,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自己的才学无论如何都是稳稳的第一。

这样不仅可以得到蔡邕的青睐,还可以扬名河东,可突如其来的丁泽平打破了他的美梦,现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小子脸面扫地。

卫家是河东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

自己怎么可以轻易输给一个武人出身的丁泽平,所以方才卫仲道借机发难,一旦计划成功还好,即使失败了也能落个成人之美的好名声。

面对这么多压迫,还能如此自信从容,蔡邕对丁泽平很是满意,当然也存了一丝考量的意思:看丁泽平究竟是有真才实学还是拾人牙慧,徒有虚名,于是便默许了卫仲道的提议。

而心思缜密的丁泽平云淡风轻地微微一笑,早已经看穿了这一切诡计,20多岁的心理年龄又有学霸的底子,不惧怕任何的挑战。

丁泽平这时情感饱满的清了清嗓子,眼珠一转顿时有了主意,那就改编首《满江红》吧,接着朗朗开口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十五功名尘与土,一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白登耻,犹未远。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塞北,朝天阙!”

从丁泽平吟唱的开始,全场很默契的保持一片鸦雀无声,卫仲道,裴秀和贾南山等人也触电般呆呆的站在原地,情绪几度起伏波澜,竟然忘了坐下,连刚刚精神振奋的大学士蔡邕也没缓过神来。

白登之围算是古代中国较大的屈辱:匈奴的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

汉高祖整整被围困七天,直到谋士陈平以黄金、珠宝贿赂了冒顿的阏氏(就是匈奴的王后)才得脱身。

丁泽平借用这个典故抒写当年大汉被匈奴侵略的愤慨,接着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下片描绘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统一太平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

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在众人心中树立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贴合自己的身份,丁泽平修改了时间和空间,由洛阳到太原,“十五功名尘与土,一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

“靖寒贤家(对晚辈的称呼)真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让老夫大开眼界!”

蔡邕不知不觉地对丁泽平的产生几分敬佩,同时直呼他的字这一亲昵举动也让旁人羡慕不已。

在场的世家子弟自愧不如,像落败的公鸡一样,看到蔡邕都开口了便选择识趣的恭维起来。

“今日当浮一大白,我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