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国医 > 第二十七章 掖庭大内

第二十七章 掖庭大内

太年轻太浮躁不懂得喜笑不露于色容易引来麻烦,现在易坤就遇到了麻烦,他想到要去江南采茶的事,控制不住自己内心世界的兴奋,表现在脸上,就被李二看见了,李二问他无故发笑,所为何事?说来听听。

李二你这什么心态,想偷看老子的内心世界,你太霸道了,你不知道偷窥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很无聊很不礼貌的行为吗?这要是放在公元二十一世纪后世,是要被骂娘的,是要遭白眼的,甚至是要被骂变态的。

可这是大唐,李二霸道到想要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步。

在公元二十一世纪后世,原本易坤只是道听途说不足为据,看了民间野史,听说宣武门之变后,李二娶了弟媳。

这样不好吧,在世人看来有违伦理道德的事,伟大英明的李二陛下一直都是易坤心里的一个神啊,他怎么会干这样的龌龊事。

一定是有人栽赃陷害,往李二身上泼脏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颠倒黑白,会把一个人彻底给毁了,才导致这样一个不好的名声。

流言止于智者,不管别人怎么看,易坤认为,李二给百姓平均分配土地,减轻老百姓的苛捐杂税,让百姓通过科举考试能够做官,参与管理朝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好帝王。

还是李德謇这个纨绔的家伙,他就想无事可干的人,东听的西见的事,总要给易坤讲上几段。

关于李二娶弟媳的事,李德謇郑重其事地告诉易坤,这事绝对是真的,要信不信,反正他前一向在长安街上还见过齐王妃杨氏,虽然已经是个过了三十的少妇,可风韵十足,比少女要有情调得多。

反正以后保证你能见上她,到时候就知道他所言非虚。

看这家伙一脸自信的样子,不像是说假话的态度。

李德謇说这话的时候,由于激动,涂抹水都来不及咽下去。

易坤拍拍李德謇脑袋壳子,告诉他,语言亵渎也算亵渎,这话以后不要说了,就你知我知为止,要是传扬出去,你小子的小命儿弄不好都保不住,咱俩关系好,我可不愿意送你上刑场。

不管李德謇怎么说,易坤的态度是明朗的,也许与他学习中医阴阳观念有关,也许与他学习哲学里的矛盾观点有关,也许与他看了几句《道德经》有关。

任何人都有对的一面,也有他的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伟大而英明的李二陛下啊,你连自己的弟媳想得到都能得到,像我等这贱民的心理隐私,在你看来,算得了什么事呢,充其量也就是小事一桩。

既然你这么好奇,那我就和盘托出,反正这件事是好事,说出来不但不会被李二责罚,兴许还会被表扬一顿也说不定,那我就告诉你了。

易坤把他的心思说给了李二,李二考虑都不用考虑,他妈妈的,看样子都被茶馋疯了,还考虑什么呀。

“一队人马?具体要多少,给朕一个具体的数字。”

这就是李二,看看吧,人家不会扣扣索索,也不会拖泥带水,多么干脆。

具体要多少人,这也得有个规矩,真要搞成像郑和下西洋的排场,劳民伤财,李世民不是朱棣,我易坤也不是阉人郑和,不会干那种没有政治头脑的蠢事,于民有害,于国不利。

有件事,易坤已经向李德謇打听清楚了,公元二十一世纪后世产茶叶的云南贵州一带,是西南蛮夷之地,正是大唐的羁縻政策下的都督府所管控的地方,说得清楚一些,就是朝廷只派了一些军队去哪里驻扎,与当地居民中的一些上层人物共同管理当地居民,驻军主要是直接管理当地上层人物,当地上层人物直接管理当地居民,所以,驻军对当地居民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

“陛下,多了不行,不就是去采茶叶,带上一半千出去,兴师动众,深入不毛之地,闹不好引发当地土著的反感,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还有,草民仅仅是个小人物,带去的人太多他们要是万一不听话,草民的小命儿恐怕都保不住。草民想了想,太少了也不行,草民胆子小,要是出来几个土著居民,蛮不讲理,对草民动手动脚,草民的命值不了几个钱,草民怕一旦自己有所闪失,误了陛下的大事,草民有愧于陛下,虽含恨九泉之下,也不甘心。所以,草民想带十五个为好。”

李二在认真地听易坤说话,易坤说罢,李二加了几句,带三十个人,十五个太少,朕到时候再给你一块金虎符,并给你一张敕令,只要你遇到人身威胁,随时找地方督府衙门,他们会管的。当然,这三十个人,由朕亲自给你挑选,他们都是随朕多年的屯营亲兵,有他们跟着你,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你可以放心去办这件事。朕得提前给你封个官职,不然他们不听你的话,对采茶不利。

易坤没有接受李二的封官,他对李二讲,无功不受禄,这是自古的规矩,陛下万一要封草民官职,就等草民采茶回来吧。

李二答应了易坤的要求,等采茶回来的日子,就对易坤论功行赏的日子。

这是第一件事情,李二说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关于那本《三字经》的事。

易坤不得不佩服那个长孙皇后和他的臣子魏征,是长孙皇后和魏征建议将《三字经》作为童子的启蒙教育读物的。过程是这样的,李靖邀请欧阳询墨宝之时,那个欧阳询给他自己备份了一份《三字经》,魏征经儿子小魏去欧阳询府上学书法,正好看到欧阳询在练习《三字经》,魏征看了内容,觉得不错,儿子练字完毕,回去的时候,顺便让欧阳询给他誊了一份,回去又读了几遍,觉得大有来头,就让人多抄了几份,让儿子给衡山公主送了一份,衡山公主的那份落到长孙皇后的手里,再传到李二的手里。

于是,便有了魏征与长孙皇后向李二进言的故事。

书中的有些内容,长孙皇后读不懂,还有,大内掖庭宫有许多宫女,也需要学些汉字,一直没有这样的教材,也没有合适的人选,直到这本《三字经》的横空出世,让长孙皇后看到了曙光,她向李二请求,特赦易坤进入掖庭大内,一来帮她解释书中的疑难之处,二来帮她对后宫宫女进行一次识字教育。

我的妈呀!易坤开始流汗了,那个掖庭什么意思,他没明白,但要除了李二的其余男人进入后宫,那成何体统,自由一种可能就是,接下来他要成为被阉割的公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