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国医 > 第二十四章 《三字经》的魅力(二)

第二十四章 《三字经》的魅力(二)

手里拿着李德謇书写的那几张纸条,背在腰后,李靖像审犯人一样审问儿子李德謇,你写的这篇文章,从第一行第一个字到最后一行最后一个字,老子都看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很有魅力的启蒙教育读物,也是一篇预言家文章,这是你从哪里学来的,老实交代,不许撒一句谎。

与易坤坐在一排的李德謇,他的左边肩膀距离易坤只有一拳头的距离,他伸出右手,一直戳到了易坤的右边肩膀,如实招来,他教我的。

这些话出自那本书,你从哪里学来的,是谁教你的,像这样的话,李靖一句都没有搭提,他来到易坤的眼前,直接了当,把功劳全都推到易坤的谎言里,这些话是不是你那位世外高人的师父教你的?

易坤从心里对李靖说声谢谢,真的很感谢李靖在关键时刻,提起了师父,让易坤再不用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看费口舌,撒下弥天大谎。

既然你说那些话是是我师父教给我的,那就算是我师父教的吧,易坤真把宋朝大学者王应麟编写《三字经》的功劳阴差阳错全算到了他师父身上。

难怪,难怪。李靖感叹完毕,在易坤面前,说了几句赞美易坤师父的话。最后把话题还是落到《三字经》的内容上,这些话从“人之初,性本善”到“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这里,老夫基本上能看个明白,从这句话“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开始,以后的内容,老夫比较糊涂,观以往历朝历代,似乎没有这些朝代的名字,所以老夫大胆妄断,恐怕是前隋一后发生的事,所以老夫第一眼看到这些内容时,老夫就认为这些话里有预言家的成分在里面。

易坤在偷着乐,也在为他自己的政治警觉敏捷度而感到自豪,他教李德謇学习《三字经》的时候,删除了两段话,其中一段是: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另外一段是: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口而诵,心而朝于斯,夕于斯。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与大唐有关的内容,被易坤通通去掉,这是一种政治觉悟。

试想,不把这两句去掉的话,尤其是前一句,指名道姓,李唐王朝传二十代被梁朝所灭,这句话要是传到李二的耳朵里,杀头算什么,虽然易坤暂时对大唐的法律还全然不知,但历史上,背上造反名义的人,一般都会落得个身败名裂遗害族人的下场,不但他本人得死,还要连累他的家人亲戚跟着他一起遭殃,甚至有的朋友也会被牵连进去。

明哲保身,来到大唐就是求生存,没有比活着更让易坤感到重要的东西,他不想做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李靖走了,一句话都没有说走了,乘了一匹快马走的,走的时候,把李德謇手书的那几张纸揣在怀里,过了一段时间,在易坤充满疑惑的时候,在李德謇充满疑惑的时候,李靖又回来了,还是乘着去的时候的那匹马回来的,回来的时候没有去他的卧榻上休息,也没有找红拂女谈笑风生,他直接来找他的儿子李德謇与易坤,见到李德謇与易坤,又从怀里掏出几张纸,只有一份,交到易坤的手上,李德謇没有份,李靖的女儿们也没有份。

李靖吩咐,由坤子按照内容的先后次序整理一遍,整理好了,让謇儿、蕊儿、惠儿、淑儿、莞儿、芊儿、绦儿、柔儿、婀儿、欣儿、菊儿、冰儿,还有蔼儿,一起帮忙,把这几页纸装订成册,既然是坤子的高师所传授,就由坤子代为取个书名吧。

别看李靖的这些儿子女儿们,名字一个比一个的好听,读书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爱偷懒,要是干起活来,她们挺勤快的,易坤只负责了一项程序,把页码写好,其余的工作由她们来完成,李德謇想担负其中一项工作,被他的姐姐妹妹们掀到一边去凉快,没他什么事了。

李靖也在一旁观看,不发表一句看法,看到女儿们的勤快,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李德謇骂骂咧咧来到易坤的身边,让易坤看看,这就是他的姐姐妹妹们,勤劳着呢,坤哥以后的生活有福气了,爹娘一直没有放松操心坤哥的人生大事,只是这些姐姐妹妹们争得厉害,爹娘不想偏心眼,很犹豫,不知道把哪个嫁给坤哥才好,坤哥看上了哪个,可以告诉他,这些姐姐妹妹们从小与他一起长大,他最了解她们的本性,他可以给坤哥给个建议,供坤哥参考。

易坤把李德謇往他跟前拉了一把,让李德謇一直坐到他的身边,挨紧他的时候,告诉李德謇,这些姐姐妹妹们一个比一个漂亮好看,能不能在二老面前建议一下,他想全要了。

什么!李德謇本来就是大眼睛弄眉毛,听到易坤的话,眼睛睁得更大了,直勾勾盯着易坤看了半天,疯了吗,十二个女人,坤哥你不怕噎吗?

声音尽管很低很低,但李靖的耳朵似乎很灵敏,他大概听到了易坤与他这个纨绔儿子的谈话,李靖尽量不让他自己笑出来,脸上还是流露出一股笑意。

书装订好了,李靖让易坤给书起个名字。

哈哈,给书起个名字,还用得着费心思吗,名字早就藏在心里了,而且还是现成的,易坤假装思索了一会儿,在装订好的封面上,庄重地写上三个字:三字经。

看了一眼,李靖在点头,他说不错,这个书名不错,易坤就差骄傲地摇尾巴了,只是没有尾巴可摇而已,心想,谅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三个字乃是出自南宋大文豪王应麟的杰作,能不好吗。

书名没问题,只是这字吧,不论怎么看,还是有问题的,间架结构没什么,就是是力度与功夫上还差远了,总之不怎么好看,李靖要求,不管是坤子也好,还是謇儿也好,还是蕊儿、惠儿、淑儿、莞儿、芊儿、绦儿、柔儿、婀儿、欣儿、菊儿、冰儿、蔼儿也好,你们的字体都不好,从今以后,每天要临摹这本《三字经》的字体一遍。

这本《三字经》里面的文字字体是用正楷中楷书写的,字体确实好,易坤眼拙,但他还是在怀疑,这字体在公元二十一世纪后世,好像在哪里见过,就是记不清楚是谁的字体。

我们怎么能猜得到?大家确实猜不到。这就是李靖让大家猜猜看,这字体出自何人?

易坤是公元二十一世纪后世来的人,当然猜不到,这很正常,李德謇也猜不到,以前只认识三个字的纨绔,对文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他怎么能猜得到。

蕊儿、惠儿、淑儿、莞儿、芊儿、绦儿、柔儿、婀儿、欣儿、菊儿、冰儿,还有蔼儿,她们猜不到也属正常,女人家,经常足不出户,即使出去了也关心的是华丽的衣服惹人的胭脂好看的靓仔,谁会去关心大唐哪个人的字好。

哎,李靖叹气后,无奈地公布了结果,这是我大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笔墨,你们只知道花钱,去两市瞎逛,你们也不留心留心,我大唐钱币正面上那隽永的四个字“开元通宝”,不就是欧阳学士书写的吗。

大家拿出钱,瞅去,果然不错,钱币上的字,与这本《三字经》里的字,如出一辙。

一般人,三锭金子,欧阳询才肯赐给墨宝,看在李靖的面子上,只收了两锭。

李靖说出为书写这本《三字经》所花费的钱币,大家都很惊奇,这么贵。

易坤不能淡定了,三锭金子,公元二十一世纪后世欧阳询的笔墨,装订成书,才十几元,普通老百姓还要挑拣,书不定还看不上,在后世,书法书多的是。

这哪里是价钱,简直就是一种沉重的代价,好处人家李靖家有的是钱,换了一般人,能承担得起吗。

价钱不菲吧,坤子已经熟练了,就不要背了,但每天要临摹一遍,直到把字练好为止,其余的人,既要临摹,又要记诵,直到字写好了,内容滚瓜烂熟为止。李靖走后,李德謇发牢骚,您这哪里是让我们学习,您是要培养第二个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