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谱唐 > 第九章 端午节

第九章 端午节

接下来几天的大部分时间李天佑都在思考各种保命的东西。

鉴于穿越过来之前,中华大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新冠病毒的全民战“疫”,李天佑原本打算先做几个纯棉口罩的备用的,但是问过几个人之后居然都没有听说过棉花。

一开始李天佑以为现在棉花还不叫棉花,叫别的什么东西呢,把棉花的样子跟大伙儿描述了一下,也都表示没见过。

看来目前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李天佑只好用丝绸做了几个口罩,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总比没有强。

青霉素的制作就有点麻烦了,青霉很好获得,日常发霉的食物上面就大量存在,但是你不可能生病了啃两口发霉的馒头病就好了,所以还是需要提取青霉素。

李天佑先从发霉的馒头上刮下一些青霉,把刮下来的青霉放到大米和山芋磨成汁的混合液中培养,使青霉大量繁殖,第一步工作就完成了,七天以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过早饭,一家人都换上新衣服,准备去看赛龙舟,看完赛龙舟以后还可以去县城赶集。

在唐朝,端午节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了,吃粽子也是端午节必备的项目,粽子里会放栗子、枣仁等配料。张家今年做的粽子里还放了很多白砂糖,李天佑觉得甜的有点腻人,其他人却觉得很好吃。

张家人往常去县城都是走路去,慢慢走半个时辰也就到了,但这回因为带着残疾人士李天佑,不可能让李天佑走着去,所以昨天已经租好一辆牛车。

带上甜甜的粽子,出门前在门口挂上一大串蒜,还有大把艾草,艾草上拴上五色丝线,这些都是用来辟邪的。

每个人手腕上也拴上一圈儿五色丝线,张大婶儿担心五色丝线在逛街的过程中不小心掉了,在每个人怀里多放了一个,以防万一。

李天佑和静儿坐在牛车上,其他人走着向县城进发了。

赛龙舟的河叫文浴河,正好在他们去县城的路上。

来到文浴河边时,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候比赛开始了。

张家人把李天佑扶到岸边,怕一会儿人多把他挤到河里去,特意找了一个有树的地方,如果一会儿有掉下去的危险就抱紧大树。

在龙舟出发的地方有九艘龙舟并列停放,说是龙舟,其实就是平常用的大一点的渔船,在船头固定了一个木雕的龙头,船身漆成红色而已。但毕竟只是北方一个小县城,没法和南方的赛龙舟比。

在出发点,远远的可以看到几位官员过来,然后坐在岸边早已准备好的垫子上。

由于距离太远,也看不清具体模样。

鼓声三响,比赛开始了,观众们兴奋的喊叫声,舟手们的号子声,还有每艘船前面的击鼓声,混杂在一起,好不热闹。

不到半个时辰,比赛结束了,前三名的胜利者获得了县领导的表彰,文水县龙舟比赛落下帷幕,县城赶集的序幕正式拉开。

不一会儿,刚才还人挤人的河边已经看不到几个人了,在去往县城的土路上各色行人摩肩接踵,大部分人都是步行前进,像李天佑这样坐着牛车的很少见,多是一些老幼病残孕,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走路快呢。

等快到城门口的时候,牛车已经走不动了,路边已经停了很多牛车了,只能下车走路。

李天佑没法走路就没有跟他们一起进城去,在路边看看各式各样的人也挺好。

张家人怕小静在人流中走丢,就让她留下来陪着李天佑。

现在的天气还不是很热,李天佑和静儿坐在牛车上,一人嘴里叼一个棒棒糖,晃着两条腿,不对,李天佑晃着一条腿,静儿晃着两条腿,看着路上的行人,好不惬意。

“天佑哥哥,你看。”静儿突然指着路对面生气的说道。

只见对面有两个身穿锦服的年轻男子正在推攘一个小姑娘,嘴里还在说着什么,小姑娘倔强的盯着他们,没有往后退一步,还有两个年轻男子在旁边看热闹,嘴边还挂着一丝嘲讽的微笑。

终于,那个小姑娘被推到在地上,一个年轻人上去将小姑娘手里的东西抢走,另外一个上去踹了小姑娘一脚。

然后和旁边观看的两个年轻人一起扬长而去。

等那四个人走了之后,小姑娘从地上爬起来,这时候不知道从哪儿出来一个仆人打扮的老妇人,上前要给小姑娘拍打身上的尘土,小姑娘将她的手打开,直直的盯着她看,老妇人讪讪的站在一旁。

小姑娘自己把身上的土拍干净,目光投向刚才那四个年轻人离去的方向,看不出一丝感情。

“天佑哥哥,我可以给她一根棒棒糖吗?她看着好可怜啊。”静儿问道。

“当然可以。”李天佑微笑着摸了摸静儿的头。

静儿高兴的从包袱里取出一颗用油纸包着的棒棒糖,跳下牛车,向路对面的小姑娘跑去。

静儿过去后不知跟小姑娘说了什么,小姑娘先是一楞,然后摇摇头,应该是拒绝了。只见静儿把自己的糖放到嘴里舔了一下,又指着李天佑这儿说了些什么,看到小姑娘看了过来,李天佑也礼貌的笑着点了点头。

最后李天佑看到小姑娘将油纸撕掉,把棒棒糖放到了嘴里,然后把棒棒糖拿出来,惊讶的盯着。

静儿满足的回到了牛车上,“她说谢谢我们。”

两人又开始舔着棒棒糖,晃着腿,看来来往往的行人。

对面的小姑娘吃着棒棒糖,一会儿看一下对面的两个人,一会儿低头踢几脚脚下的小石子,来回几次,最后像是打定了什么主意,扭头对身后的老妇人说了句什么,不待老妇人反对就向李天佑他们这儿走了过来,老妇人手刚伸出一半看到小姑娘已经走远了又无奈的放了下去。

“你们好,谢谢你们的糖。”小姑娘站在牛车前礼貌的说道。

“你好,我叫张静,大家都叫我静儿,这是我哥哥李天佑,你叫什么名字?”静儿跳下牛车说道。

“我叫武元华,你叫我元华就好了。”

这时,李天佑才有机会打量这个小姑娘,她年龄看起来和静儿差不多大小,但第一眼就感觉成熟太多,完全不像个十岁孩子的样子。她身着高腰间色长裙,上身穿浅色短襦,头发梳成双鬟,整张脸都露出来了。

只见她肌如白雪,柳眉细长,眼似水杏,瑶鼻挺秀,这么小的年纪却看起来稳重端庄,又透出一丝倔强的气质。

小姑娘看过来的时候,李天佑居然有紧张的感觉。

“我十岁了,你多大了?”静儿问道。

“我也十岁。”武元华回答。

静儿提议让李天佑给她们讲故事,所以静儿和武元华也都坐到了牛车上,李天佑面对着她们开始讲起故事来。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白雪公主,从前,在很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度,住着一个国王和王后…”

讲完白雪公主以后,静儿说那个王后太坏了,她不喜欢王后,她喜欢白雪公主、小矮人还有王子…嗯,这是正常小女孩的反应。

武元华听完以后,低头略微想了一会儿,抬头面色看不出一丝感情变化…额,这是正常反应吗?李天佑也看不知道。

接着李天佑又讲了《灰姑娘》的故事:“从前有一位长的很漂亮的女孩儿,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和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经常受到继母和两位姐姐的欺负…”

灰姑娘讲完了,静儿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做人一定要善良…嗯,价值观很正确。

武元华听的中间流露出很愤恨的表情,听完以后低头想了一会,抬头又恢复正常了…额,这正常吗?

看来得放大招了,李天佑想到。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梁山伯与祝英台,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的聪明又美丽…”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讲完了,这回静儿和武元华的反应终于一致了,梨花带雨,我见犹怜。静儿哭着说:“他们好可怜。”

武元华哭着说:“虽然以前听过好多遍,但每次听都会哭。”

沃特?唐朝已经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了?李天佑瞬间觉得好尴尬。

为了缓解尴尬,李天佑决定再装一回,“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果然有用,武元华问这诗的出处,李天佑说这是自己有感而发。

“这个棒棒糖也是你发明的?”武元华问道。

“对,前一段时间静儿病了,做给静儿吃的。”李天佑说道。

“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也是你创作的?”

“不是,忘了从哪里听来的了。”

……

三人坐在牛车上,舔着棒棒糖,晃着两条腿,不对,李天佑还是一条腿,看着夕阳,一天很快要过去了。

“小娘子,太阳快落山了,我们该回家了。”跟小姑娘一块儿的老妇人过来说道。

武元华从牛车上跳下来,扭头跟李天佑和静儿道别:“静儿,天佑哥哥,我要回去了。”

静儿扭头把包袱里的棒棒糖都拿出来,一股脑儿塞到武元华的怀里说道:“你想我们了就吃一根棒棒糖,等你快吃完了我们就会再见面的。”

李天佑也微笑着点点头。

武元华咬着嘴唇,扭头朝着城门走去,老妇人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

“天佑哥哥,我们还能再见到元华的,对吧?”静儿伤感的问道。

“嗯,一定可以。”李天佑看着城门说道。

一会儿,张家父子三人拎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回来了,有吃的,有用的,牛车上都快放不下了,李天佑和静儿艰难的挤在牛车上,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