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军事小说 > 大唐最强狂少 > 第十九章 被吓到的孔颖达! 求打

第十九章 被吓到的孔颖达! 求打

孔颖达展开卷轴,只见其间有座座山岳镇地,道道银河倒垂,虽是以楷书为基准,却糅合了隶书、行书之特点,咫尺之间包容动静之态,赫然已经踏入当世一流书法境界!

然而让他更加在意的却是这幅字的内容。

他一双深邃的眸子之中闪烁着璀璨的光华,口中情不自禁的低声吟诵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是李临删减改动之后的《正气歌》!

这一篇诗歌取自《孟子》中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说,将儒家所推崇的“忠义”二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儒家定鼎之作!

虽然文天祥在作这首诗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封建时代的局限性,但问题是,现在就是封建时代里的唐朝啊!

李临把这一篇《正气歌》祭出来,便是在儒家之中彻底立足,地位纵然不能与孔颖达等一代鸿儒相比,也足以与一众大儒并列!

如此巨著,纵然是孔颖达乍见,也不禁为之失神,不知不觉的端着卷轴站起身来,开始一边在书房内踱步,一边吟诵此诗。

足足五遍之后,孔颖达才回过神来,满面红润,体表出了一层细密的虚汗,血气涌动之下,一直缠身的风寒之疾居然好了七八分!

他恋恋不舍的稍稍放下卷轴,再次看向李临,笑道,

“古人曾有言道,‘佳书画,观来血气勃发,效用堪比良药’,今日方知不虚……”

李临耸了耸肩,笑道,

“孔老头,我送你这幅字的意思你也应该明白,给个痛快话吧,这个忙,你是帮,还是不帮?!”

孔颖达举了举自己手中的卷轴,笑道,

“单凭少圣这一幅堪称当世绝品的好字,老朽又岂能不帮?”

他坐回原位,轻轻地将卷轴卷起,放回到锦盒之中,肃容道,

“凭此一卷《正气歌》,当可压下儒林之中绝大部分的非议……

只是孟、颜两位鸿儒为人耿直,怕是轻易不会答应重启诸子百家的传承……”

李临剑眉一挑,淡淡道,

“自汉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够百年间,儒家便独掌朝纲,除却法家、兵家之外,其他诸子百家传承尽皆隐入暗中,不敢与儒家争锋……

这本来跟本少爷没什么关系,本少爷也懒得去管百家那摊子浑水……

但是,要想实现本少爷的宏图大计,就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来精通百家之学的各类人杰,数量更是多多益善!

因此,诸子学院必须要办,无论是谁,敢挡在本少爷的路,都只有一个下场……”

孔颖达与李临四目相对,却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寒气逼来!

他身体微微一僵,想起墨阳曾经再三告诫过他,

平素跟李临插科打诨并无大事,但千万不能在他谈及自己的计划之时有任何阻碍劝说之言,否则后果难料。

此时感觉到李临的杀气,不由连声道,

“少圣暂且息怒,孟思稷和颜仲宁都是老朽多年好友,待老朽修书一封,请他二位来京一叙,自当全力为少圣游说!”

李临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轻声道,

“春秋之时,墨家与儒家并称当时两大显学,直至秦初之时,以李斯为首,集结整个帝国之力对诸子百家进行疯狂扫荡,墨家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按照本少爷掌握的历史来看,汉初之时,若是董仲舒没有提出‘独尊儒术’的想法,墨家道统是有机会中兴的……

换而言之,等同于是儒家亲手断绝了墨家的中兴希望!

这种情况下,墨阳那个闷葫芦居然还能和你有如此深厚的情谊?!”

孔颖达笑道,

“一切尽皆因缘际会,少圣若想知晓,老朽自当相告……”

李临撇了撇嘴,淡淡道,

“本少爷忙得很,没时间听你废话……

三天之后,在城东青山之下,诸子学院就要破土动工,大概耗时半年便可建成……

留给你的时间不算太多,好好劝劝孟、颜两位当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