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熊孩天师 > 第六十七章:蝗灾(3)

第六十七章:蝗灾(3)

长孙冲一愣,奇怪自己的父亲为何是这种表现“可不是你让我囤积的粮食吗,说那李乾的预言多半是真的。等蝗灾降临之后,就可以哄抬米价,大赚一笔。”

长孙无忌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可老夫没有想到,那李乾竟然还能凭空变出上千万斤的粮食。陛下有了那些粮食,根本就无惧无粮。”

“什么,这怎么可能,如此的多的粮食,从何而来?”长孙冲傻眼了,看着长孙无忌,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你没听错,事实也的确是如此。那李乾去到乾县,就是在那里施展仙术产量。陛下故意隐瞒了此事,所以我们都被蒙在鼓里。”

长孙无忌长叹道,内心甚至于有些惶恐,感觉李世民这是在设局下套。

“这……”长孙冲愣了,呆呆的看着长孙无忌“那李乾,真是神仙?”

“哼,此刻,还不信吗。若是凡人,能治得好你姑姑和表妹还有秦琼吗。若是凡人,他能预测蝗灾降世吗。若是凡人,陛下会封他一个十岁的小娃为万户侯吗?”

一连串的问题,将长孙冲给问的懵逼了。确实这些,完全的都不像是一个凡人能够做到的。要说李乾是个凡人,这也得有人信才可以。

“所以,长安不缺粮,哄抬米价也是无用的,反而是会引来一身的骚。”长孙无忌对着长孙冲说道“今次就当一个教训吧,是为父贪心了。”

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越是稀有,而越是要被用到的东西。往往的,都会因此而价格大涨。米价也一样,在昨日蝗灾之后,人们意识到了一点,那就粮食要稀缺了。意识到这点的人,在今日长安们开之后,大量的人就涌入了长安,朝着长安各个市集的米铺而去。

然而,当来到米铺的时候,米铺外早已是人山人海。而米价则已经是翻了数倍,以至于米价已经到了一个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地步了。

所有人都傻眼了,平日里斗米不过三四文钱,就算是最好的米也不过斗米五钱。然而今日,则价格大不相同,一斗米的价格已经被抄到十文钱,而惊迷倒价格则已经到了斗米十五文钱。

这让前来买米的人统统的都傻眼了,一个个的对米铺奸商的大骂不已。

米铺很嚣张,往日里客气的店小二已经变得是面目狰狞。根本就对这些人丝毫的不理会,蝗灾降临,作物无收。人要吃饭,没粮食就得挨饿。所以,他们不怕没有人买。

长安米贵,瞬间的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民怨沸腾。

“混账,这些人真是越来越不是个东西了。竟然在此刻哄抬米价,气煞朕也。”李世民收到消息是勃然大怒,眼中直欲喷火。

长孙皇后见李二如此,心中一叹,走上前来。为李世民拍了拍后背“陛下莫要为了这些人生气,好在他们也得意不了多久了。白芸豆已经连夜的运进了城里,马上就可以开始售卖了,这一石五文钱的价格,能迅速的将米价给压下去,那些商人,就等着抱着那些米去哭吧。”

听到长孙皇后这话,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哼,朕就是要让他们哭,让他们知道,黑心的下场。这些米铺的背后,还有着不少我大唐的勋贵的影子,这些人,着实混账,平日里捞点钱也就算了,这时候居然还想着发财,哼。”

长孙皇后一叹“二哥,莫要为了那些人伤了龙体。这次,多亏了小乾。二哥,可要好好的答谢。”

“答谢,这小子已经赢了朕了,这就要答应他自己去宫外开府了。你还在这笑,你舍得长乐?”李世民瞥眼,看着长孙皇后道。

长孙一笑“有何舍得,不舍得,就在这长安的一亩三分地内,想了就去看,没什么不好。”“你们这些奸商,一定会受到报应的,你们这是要将我们往死路上逼。”

“没错,以前这糙米才一斗三钱,你现在居然卖十文钱,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

一个个的米铺前,一群赶来买米的人,愤怒的冲着米铺内的伙计叫骂道。显然对于米铺哄抬价格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哼,爱要不要,告诉你们,今天不买,明天的价格更高。到时候,你们这群穷鬼就更加的买不起了。”店伙计冷笑了一声,对着面前的百姓说道。

“哼,陛下一定不会让我们饿肚子的,官府一定会开仓的,你们就等着自家的米烂唉铺子里吧。”

“哈哈哈,别做梦了,官府哪来那么多的米。辽东还在与高句丽打仗,粮草都还筹备不起来呢。”店伙计闻言是哈哈大笑,看着这群人,眼中是一阵的戏谑。

一句话,让这里的百姓瞬间的偶变了脸色,一个个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渐渐的升起了一抹惶恐,被这个店伙计的话给吓到了。

“快去啊,官方放粮了,一石粮食五文钱,去晚了,可就没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忽然的,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嗓子,瞬间的就爱那个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放粮了,一石粮食五文钱,我没听错吧,不是一斗?”

“没听错,没听错,确实是一石,不是一斗。”

“真的假的,快去看看!”

听到这一声,百姓们在短暂的错愕之后。迅速的朝着人群聚集的地方而去,一个个的面上都露着将信将疑的神色。一石那就是十斗,十斗也就是百斤。一百斤粮食五文钱,这是闻所未闻的。

“诶诶诶,都排好队,排好队,不要急的。陛下这次放出的粮食,足够长安的百姓吃的,人人有份,不需要急。”一阵阵的呐喊声,一个文官,带着上百民的官兵站在那里,身后则是一袋袋的粮食。

在他们的面前搭建着一个粥棚,一阵阵的香气朴散了开来,让周围人是一阵的食指大动。